十四届市政协五年来,提案委员会在市政协党组、常务委员会和主席会议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提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守正创新,立足提质增效,不断推动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
本届工作回顾
五年来,市政协共征集到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参加单位、专门委员会、界别组以提案形式提出的意见建议1999件。经审查,立案1822件,立案率91.15%。其中,委员提案1574件,各党派团体、专门委员会及界别集体提案248件。所有提案已全部办理完毕,一大批意见建议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举措,提案质量和提案办理质量明显提升。
一、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治引领
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提案工作的根本原则,切实把党的意图和重大方针政策贯彻到提案各项工作中去。成立了提案委委员党支部,建立了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工作机制,设立了四个专业小组,参与提案培育、提案审查、提案评先评优等工作。积极探索符合提案工作特点规律的党建工作方式,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带动提案工作全面发展。
突出提案工作政治性要求。坚持把加强理论指导与严守政治标准贯穿提案工作全过程。全面加强理论武装,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活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接受红色教育,学习先进典型,以最新理论实现最优武装,在履职尽责中坚守使命担当。
二、坚持不断创新,形成高位推进
建立市领导领办督办重点提案机制。五年来,经过探索实践,我市从2020年起实行市领导领办督办重点提案工作,即市党政领导领办、政协领导协办,以及市政协领导督办重点提案。市委书记、市长带头领办,形成高位推进的格局。两年间,24位市领导共领办、督办政协39件重点提案,先后56次率队调研、了解办理情况,主持召开36场重点提案办理座谈会或协商会,工作推进的力度前所未有。
建立市党政主要领导阅批《重要提案摘报》机制。每年政协全会结束后,提案委从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集体提案中遴选并编印《重要提案摘报》呈送市委书记、市长阅批。市委书记、市长对提案委呈报的50期作出了44期的批示,有力推动了工作的落实。
三、坚持重点引导,提高提案质量
坚持选题引导。每年通过长年常态化向社会各界征集提案线索、向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定向征集提案线索、向党政部门征集提案参考选题,经整理归纳推送给全体委员,引导提案者紧紧围绕全市中心任务、市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选好题目,每年提出1—2件高质量提案。
坚持撰写引导。推行提案文本标准化,明确提案撰写“三段论”格式:背景情况、问题分析、对策建议。坚持一事一案,实事求是,简明扼要,一件提案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500字。
坚持培育引导。每年召开重点提案培育座谈会,围绕如何培育重点提案、如何做好政协提案和政府年度民生实事的结合工作等进行座谈,充分听取意见,促进提案培育。围绕“发挥常泰通道综合效益,建设江苏中部跨江融合枢纽”等课题开展委界联合调研,引导党派团体及时将调研成果转化为高质量集体提案。探索民生类提案定向培育机制,选择与民生紧密相连的议题,组织骨干委员进行深入调研,定向培育成政协提案,形成了诸如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缓解沿街学校交通拥堵、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促进养老和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等一批重点提案。
坚持审查引导。规范审查程序、严格立案标准,真正把选题准、有共识、能办理、做得到的提案立起来,不搞“凡提必立”。对全会前征集的提案进行集中预审,缓解全会期间提案集中审查的压力。充分发挥提案委员会委员的作用,分四个专业组对提案初审意见进行复审,严把立案审查质量关。
坚持典型引导。每年评选表彰优秀提案,数量在当年立案提案总数的5%左右。2020年起开展提案优秀办理件的评选表彰。五年来,共推选表扬优秀提案135件,提案优秀办理件18件,树立只有提得好这个前提,才有办得好的结果的导向。
四、坚持全程协商,力求办理实效
强化办前协商。连续两年选取2—3件政协委员关注多、社会公众议论多、部门办理难度大的提案,组织召开提案办前协商会,推动提办双方就提案建议、办理工作打算进行办理前沟通,增进理解,凝聚共识,推进工作。
强化办中协商。每年政协全会结束后,选择一些群众关注度高、提案较集中的问题,比如“实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中小学校校园食堂安全”等提案,在督办环节主动邀请提案者和承办单位参加调研、座谈,有效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强化办后协商。在办理答复后,开展满意度测评,听取委员反馈意见,在协商交流中反映各方诉求、集中各界智慧,更好服务科学决策、有效施策,推动提案建议落地见效。
强化跟踪督办协商。针对近几年委员持续关注的热点提案,选择“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等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跨年度提案,组织历年的相关提案者开展跟踪督办协商、“回头看”,督查了解办理部门对委员们建议的采纳落实情况,有效助推了一批民生热点问题的落实解决。
五、坚持程序规范,完善工作制度
建立健全提案工作制度体系。五年来,提案委员会牢牢抓住制度建设这个“牛鼻子”,不断提升提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先后制定、修订规范性文件8项,协助市委办公室和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提案办理协商办法》,与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出台《关于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修订《提案工作条例》《重点提案遴选与督办办法》《优秀提案和先进承办单位评选表彰办法》;制定《提案审查工作细则》《提案内容公开办法(试行)》等制度文件,基本形成了内容科学、相互配套、衔接紧密、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
建立完善提案办理考核评价机制。五年来,提案委员会积极探索、推动完善提案办理的考核评价工作。2018年开始探索重点提案办理情况针对性测评,经过四年的实践,形成了重点提案办理结果清单化测评机制,各主办单位对照提案所提建议逐项填写办理结果,提案委组织提案者、提案委成员等进行针对性评议。2019年起探索开展年度政协提案办理情况网上评议工作,设计11个相关问题,以问卷的形式推送给提案者进行背靠背评议。2020年探索实践赋分考核,依据《关于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评估实施细则(试行)》,提案委员会联合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对各承办单位实施量化考核,落实市级机关单位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100分中“建议提案办理”1.76分的标准分值。初步建立起了以基础性综合考核、针对性重点考核和背靠背网上考核的提案办理考评体系。
六、坚持各方协同,凝聚工作合力
加强与党委人大政府有关方面的工作协同。坚持“四方”联席会议制度。以季度例会形式,分别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和市政协提案委牵头召集,突出问题导向,研究解决建议提案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围绕提高办理人员业务水平,2019年、2020年联合开展实操培训,基本做到了对全市承办单位的分管领导、业务处室负责人全覆盖、针对性业务培训。
加强政协组织内部的工作协同。坚持提案办理协商与政协各项履职工作的融合促进。重点提案办理协商纳入市政协年度协商工作计划,市领导领办督办的“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打造长三角现代物流中心”等重点提案与政协议政性常委会协商议题有机衔接,提案工作与专委会重点工作有效结合等,既增强协商影响力,又提升了提案工作的整体合力。
加强市与辖市(区)政协的工作协同。坚持召开全市政协提案工作座谈会,每年聚焦1个主题,围绕提案质量提升、提案工作创新、提案办理考核评价等进行专题交流。联合开展乡村振兴、社会养老、托育服务、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等重点提案的视察、调研和督办协商活动。组织省、市、区三级政协委员在“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联合开展“老城厢复兴”“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体系建设”等提案的办理协商,积极探索工作协同新模式,更好发挥提案服务大局的作用。
七、坚持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效能
坚持自身增能。制定并实施《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工作规则》,发挥提案工作牵头抓总和统筹协调作用。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增强履职本领。实行专委会“六化”工作法,通过工作任务清单化、履职服务菜单化、履职评价定量化、服务管理制度化、工作支撑信息化、业务流程程序化,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坚持数字赋能。开发建设提案智能管理系统,着力提高提案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增强数字提案建设的标识度、显示度。五年来,基本实现了提案撰写、提交、审查、交办、办理、督办、答复、反馈、评价、统计、查询等工作全流程网上运行。
坚持宣传扩能。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主动邀请新闻单位参加重点提案督办调研、办理协商会等活动,在《常州日报》开设“提案背后的故事”“提案办理追踪”品牌栏目,在《常州政协》杂志开辟“提案工作”专栏,在常州电视台《创新深一度》节目系列宣传民生类重点提案办理成果。利用“学习强国”、政协微信公众号报道提案办理工作成效,6家承办单位办理提案的好经验好做法,被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微信公众号转载推介。
今后工作思路
十五届市政协的五年,是我市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五年,也是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五年。为此,做好新一届政协提案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党的领导,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提案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特别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对提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提案履职中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委员党支部建设,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提案提出、立案、办理、督办、反馈等各个方面,推动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学习研究,进一步提高履职为民的能力。组织委员,特别是新任委员开展提案专题培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学习中央和省、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政协章程》和《提案工作条例》等,进一步提高对提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时代提案工作的新要求,不断强化做好提案工作的责任担当,努力提升委员“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参政素养和运用提案履职的能力。
(三)加强深度调研,进一步提高建言献策的质量。始终把提案质量放在提案工作的首位,积极引导委员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和市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情况准确、分析深入、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同时,要充分发挥党派团体、专委会和界别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组织优势,广泛征集、培育转化高质量的集体提案,力争集体提案占比有新的突破,使集体提案成为政协提案的重点和亮点。
(四)加强沟通协商,进一步提高协商办理的实效。坚持全程协商理念,把协商贯穿提案工作的全过程,在提案提出、立案、交办、督办、考核等环节探索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协商活动,推动提案工作从单维度、封闭式“你提、我交、他办”向全程协商、多方协商、开放协商转变。继续巩固、完善、提升重点提案办理协商层级,开展办前沟通、办中召开会议专题协商和办后问效等协商活动,充分发挥重点提案的示范引领作用。搭建提案者和承办单位共同参与的协商交流平台,促进提案办理协商广泛多层制度化开展。
(五)加强机制创新,进一步提高提案工作的水平。继续坚持市领导领办督办重点提案制度,继续坚持市党政主要领导阅批《重要提案摘报》制度。推进提案工作制度创新,加强提案工作各个环节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及时总结成熟的经验做法,形成制度规范,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夯实提案及其办理工作的基础。主动加强与省政协、周边城市和先进地区政协提案委员会的联系沟通,进一步强化提案工作与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和各专委会工作的融合,进一步深化市区政协提案工作的联动,进一步密切与承办单位的协作,充分调动各方面提案工作的积极性,推动政协提案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更好发挥政协提案服务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