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顶层设计缺失,“数据烟囱”林立。纵向上缺乏顶层设计。以“一网通办”为例,我省并没有出台省级的“一网通办”顶层设计,市级层面除了政府发文明确工作推进思路和方向之外,缺少全盘的设计与研究,也并未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横向上系统条块分割。近年来,我市致力于政务数据的整合,但政务系统存在规划不统一、功能重叠多、系统兼容弱、系统建设分散等现象,各部门采集的数据存在格式不一致、标准不一致、接口不互通等数据标准问题、/span> 二是协同联动不足,存在“服务真空”。首先是线上与线下存在“衔接缝隙”。以“四端融合”为例,政务服务窗口端?/span>PC端、移动端和自助端的服务内容存在差异,有些事项在江苏政务服加/span>APP或我的常川/span>APP还不能完成。其次是跨部门、跨区域数据协同联动有待提升。例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对医疗资源、防疫物资、企业产能数据的统计和运用方面存在缺失,仍需要靠企业和主管部门通过台账等传统手段临时报数、/span> 三是侧重行政推动,应用功能“量大质低”。在社会资本参与方面。上海以电子政务云为载体,与万达信息筈/span>32家信息技术公司长期合作,而我市参与“一网通办”只月/span>2家公司。在数据市场化探索方面,也更侧重于通过行政手段进行推动,社会资本参与仍显不足。在实际应用体验方面。以“我的常州“/span>APP为例,存在功能重复、学习成本较高等问题,在实际体验中,经常出现服务器错误。在用户使用反馈方面。“我的常州“/span>APP虽然在疫情期间,通过生成健康码的方式,实现下载量的激增,但在后续应用推广方面存在滞后,大多数市民只是将该APP作为“健康码”展示应用,忽略其中丰富的功能,用户缺乏使用黏性、/span> 四是支撑保障欠缺,运营维护后劲不足。在经费支撑方面,我市近两年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投入资金1755万元,但面对日益增多的功能、系统对接和业务实施等需求,至今缺少专项费用支撑。在人才支撑方面,专业人才短缺明显。以政务办为例,该部门目前承担我市“一网通办”和“互联网+监管”两大平台的建设和具体工作的牵头,但从内设机构和人员上看,并没有专门的信息中心,无法满足当前信息化建设要求、/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