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td> 首页>>委员履职>>政协提案>>提案公开>> 内容
[重点提案]关于聚焦关键,突破藩篱,提升“生态绿城”建设“常州版公园城市”的建议
发布日期?021-09-29 浏览次数9span id='hits'>字号:〕a href="javascript:czfxfontzoom(16)">?/a>?/a>導/a>〖/td>


描/span>

桇/span>

叶/span>

0087

描/span>

桇/span>

耄/span>

民革市委

桇/span>

田/span>

关于聚焦关键,突破藩篱,提升“生态绿城”建设“常州版公园城市”的建议

胋/span>

?/span>

惄/span>

冴/span>

近年来,我市生态绿城建设统筹布局、效果明显,完成了“从城到乡,从点到线到面”等千余个项目,为宜居美丽城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然而,调研发现,我市“生态绿城”建设离“宜居美丽城”建设目标和人民群众的美好需求有一定差距,存在四个难题、/span>

?/span>

颗/span>

刅/span>

枏/span>

1.整体结构尚有缺憾。现有生态绿城项目在全市整体结构布局上长期存在“堵点”,导致北塘河绿道沪宁铁路交叉口堵点、南市河麻巷段等构成整体结构的关键绿道廊道无法彻底贯通、/span>

2.老城区受益度有限。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趄/span>13平方米,但区域差异明显,尤其人口密度最高、最需改善生态环境的老城区,受历史因素、建设条件等制约,新增公园绿地屈指可数,实现绿化达标的困难更多、代价更大。如南大衖/span>-莱蒙、荷花池、勤业等地区人均公园绿地不足4平方米,低于的平均值、/span>

3.城乡统筹效果不明显。至2019年底,我市仅实施郊野公园?/span>17平方公里,不及规刑/span>308平方公里皃/span>6%,且往往套用城市公园建设模式,前期投入大、后期管理维护难,没有起到促进乡村地区发展文旅和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span>

4.建管模式还需创新突破。目前市区生态绿城建设责任部门缺少敢闯敢拼精神,或墨守成规,或知难而退,使群众对生态绿城项目中植被、设施的后期管护等问题意见较大,问题无法根除,堵点还是堵点、遗憾继续遗憾、/span>

究其原因,一是顶层设计需加力,全市生态绿城建设尚未像“河长制”一样上升到党政“一把手”统抓,也未按照目标和职责成立领导专班,职能部门间协调困难,基层缺少推进动力。二是规划执行到位难,各责任部门或辖区对生态绿城建设规划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协调能力参差不齐,导致生态绿城建设“缺斤少两”、“虎头蛇尾”,无形拉低全市生态绿城的整体品质。三是资源要素整合难,不少重要的生态绿城资源要素是跨区跨部门交叉咬合,如大运河文化带常州段横跨各区,尚未形成建设合力。四是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现行生态补偿机制不能完全满足各方利益诉求,难以有效带动当地居民和社会力量投身生态绿城建设、/span>

寸/span>

筕/span>

廹/span>

?/span>

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早日建成“宜居美丽”城,实现常州“绿水青山”与“美丽生活”的良性循环,我们建议:全市上下应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聚焦关键,突破藩篱,多措并举提升“生态绿城”,建设“常州版公园城市”、/span>

1.强化领导,统一思想促落实。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健全重大决策责任追究、执法责任、环境稽查等机制,重点出台生态绿城建设标准和配套政策。二是借鉴“河长制”,成立党政一把手主抓的领导机构及领导专班,实行一抓到底。三是生态绿城项目的规划建设应积极融入文化、科普、体育、旅游等元素,构建“斑坖/span>-廊道-基质”生态绿城大格局,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常州版公园城市”、/span>

2.解放思想,精准施策破难题。各级政府应解放思想,创新作为,加大对生态绿城建设体系薄弱环节攻坚克难,重点改善重点难点地区生态环境。如老城区,应鼓励推行楼宇立体绿化(重点是楼宇腰线)、“口袋”公园、袖珍绿地等增加绿化、/span>

1.聚焦关键,迎难而上树品牌。一是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老城厢复兴为契机,明确全市生态绿城建设“一盘棋”,多方合力打通生态绿城建设堵点,如打通大运河、新运河、南运河、北塘河、横塘河、白荡河、澡港河、永安河、新沟河等沿线的绿道堵点,高质量建成示范绿道。二是打造具有常州特色的生态绿城品牌项目,如依托运河等河道实施“一水一策”,依托不同道路种植不同景观树及绿植建成“一路一景”,加大宣传让品牌深入民心、让影响扩大、/span>

2.城乡统筹,绿野围城享文明。深层挖掘城乡结合部的乡村文化底蕴、地域和人文景观,建设一批涵盖休闲度假、旅游服务、户外运动等多重元素的郊野公园。建议本着“谁建设谁受益”原则,试点实行政府牵头、乡村自治措施,引导各乡村结合村庄规划,因地制宜进行乡村大地田园景观整理,乡间道路、标识标牌梳理,探索既不干扰农业生产,又可发展文旅、休闲等绿色经济产业的生态治理之路,实现城乡共享生态文明、互助互促高质量发展、/span>

3.探索创新,长效管理促发展。严格落实我市生态绿城建设要求和环保审批“三线一单”制度,建立规划环评联合推进机制,保持环保执法高压态势,重点加大排污、毁绿等违法违规整治,积极推广生态治理先进技术应用。建立全市生态补偿专项基金,规范生态绿城项目资金使用,试点通过各种税费调节等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绿城建设。加大监督力度,进一步拓宽监督参与渠道,充分发挥各级人大、政协、社会组织以及公众的监督作用、/span>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03-2017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hangZhou Committe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5003616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