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尚待完善
应对当前复杂的城市运行系统,支撑指挥官的现场科学决策,离不开具有强大数据支撑的“一张图”指挥信息平台。目前应急办、公安局、安监局、民政局等都建有各自指挥平台,但平台间自成体系,缺少互动,资源共享程度不足,数据不统一。机构改革后,应急办由原政府内设机构调整为平行的职能局,组织协调权限有所弱化,更加凸显“一张图”指挥平台的重要性。
(二)应急队伍建设和响应机制待改进
1.急机构专职人员不足。在人数受限情况下,日常轮值排班占用了大部分人力资源,无法在综合协调、前期预防等方面开展更多的工作。
2.分队伍专业性不强。部分以购买服务方式组建的抢险队伍,在专业救援技能、及时响应能力等方面存在问题。在抢险救援方面疏于训练,且人员流动性较大,专业救援技能培训较少,一旦遇有突发事件,反而要防止其莽撞行动,造成不必要的次生灾害。
3.班值守制度有待改进。市、区、镇、村多层级24小时值班,一些街道等基层单位只能全体排班,非专业人员都要求参与值班。
4.应机制针对性有待改善。按照相关规定,黄色预警即发布三级响应,职能部门相关人员须立即回单位待命,橙色预警即发布二级响应,各级分管领导须立即回单位待命,红色预警即发布最高等级的一级响应。其中有半夜发布的预警,成千上万公务人员需顶风冒雨在没有公共交通的情况下及时赶回单位,极易引发次生灾害。
(三)抢险仓库和物资储备标准不一
目前市各职能部门均要求各自对应的区级职能部门设置抢险储备仓库,此类仓库较多、标准不一,数量和分布情况目前还没有一个综合部门能掌握确切的数据。
1.建立物资储备大数据。各部门的物资储备种类及数量繁多,物资名称不统一,类型、数量、运输线路等信息缺少整合。储备物资数据不统一、不联网,造成应急物资家底不清,难以快速调拨。
2.库标准不统一,布局没有统筹。部分职能部门和镇街的仓库无法达到应急要求,一些仓库周边道路狭窄,门口停满社会车辆,存在突发事件情况下物资无法顺利调拨的隐患;一些仓库抢险物资和一般物资混合堆放,或以抢险储备物资名义建设,实际堆放一般物资。没有划定仓库的服务半径,仓库与仓库间的距离不合理。
3.库管理模式落后。市、区、镇街所属仓库等的物资储备情况缺乏电子化进出库管理,各级仓库间没有建立统一的物资储备联网系统,物资储存信息不能共享,仓库物资不能进行动态更新。
4.备物资缺乏标准。现有标准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标准缺失造成应急储备需求不明确,数量难以把握,缺乏科学依据或依据过时、模糊、不充分等问题突出。当前应急物资储备中经验决策处于主导地位,未能有效运用各种科学分析手段,预测突发事件对重要商品物资和专业应急物资的需求量,以指导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