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定新目标,以公益普惠为发展方向 2018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优化和调整办园结构,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要求充分体现公平性、公益性、普惠性,要求政府担当更多更大的发展责任,办好普惠、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让人民享受优质可及普惠的学前教育资源 常州市作为长三角地区中的一员,要率先建成小康,我们理应率先,“解决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让群众享受到“种好幸福树,建好明星城”的城市力量和成果 2.设定新格局,促学前教育良性发 公办园要代表教育行政部门履行一定的管理、培训、信息服务、科研等职能;干预和主导学前教育市场、平抑价格、维护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民办园则则起着补充公办园资源不足以及满足家长多样化需求的作用。应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协调发展的办园体制 完善和制订民办普惠园举办者准入机制与标准,倡导举办优质普惠园,严控举办者的办学理念目标、课程设置、规范管理等重点,由主管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普惠性园发展与质量评估监测体系,严把审批和督导关,每年对普惠园进行综合评估并向社会公示结果。应对优质达标者以奖代补;应对不合格者要求整改,整改后仍未达标者取消其办学资格等管理办法的实施,促进民办普惠稳步优质发展 3.完善经济保障机制,促公益普惠稳定 当务之急要解决的是运行亏损问题。首先要确定幼儿园运行成本构成。其次探索建立以生均成本为主、其他因素为辅的运行成本核算模式。最后确定成本分担机制,根据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和政府财力,合理确定政府与社会分担运行成本的比例,从而确定收费标准与政府生均补偿标准 建立收费标准和政府补偿标准随成本变动而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幼儿园能保本运行,略有盈余,略有积累,以利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政府通过补偿(购买服务),幼儿得以低于成本的费用接受学前教育,这份福利也能让家长享受得明明白白 应当建立普惠园无差别补偿政策。根据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从公办到所有民办,生均补偿应实施无差别补偿,一方面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前教育事业;另一方面,因为这是政府给予幼儿享受的社会福利,而不是给幼儿园的福利 健全多方参与的监管机制,依法依规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管,接受社会监督,坚决遏制损害群众利益的过度逐利行为,促进普及普惠 4.完善人才保障机制,促师资队伍成长 要按规范配全配足保教人员,降低生师比,减少大班额现象。优化薪酬激励机制,薪资水平应与周边城市相当,要细化岗位薪酬,淡化身份管理,体现公平,同工同酬,不仅要保障教职员工当前利益,也要保障教职员工远期合法权益,稳定人心 在幼儿园取消编制的情况下,依据《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和《江苏省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要充分思考和实施新的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和岗位聘用制优势,搞活用人机制,激发教职员工积极性。公办园在财政保障的前提下,应加大力度推行“员额制”聘用方案,保障与事业单位同工同酬待遇,但在考核机制方面可加大力度,整体提升师资水平。相关部门应建立较为统一的民办园薪酬及绩效考核体系,有底线有保障,凸显教师特长、专业技术提升和经验,同步纳入对民办园的综合考评体系,保障教职员工切身利益 5.完善资源布局规划化,促园所品质提升 政府要切实担当起学前教育规划、投入、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监管等方面的主导责任,建立学前教育综合改革协调机制,明确教育、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建等部门的任务,完善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坚持公益普惠,坚持公办民办并举,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着力扩大优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目前,新建小区配建幼儿园增量问题已基本解决,能按标准把普惠园建设纳入城乡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选定具体位置,明确服务范围,确定建设规模,确保优先建设。关键需要解决的是存量优化问题,一是年代较早的老幼儿园要有计划有步骤实施改造提升工程;二是大型老旧小区因幼儿园规模小,校舍陈旧,仍存在幼儿没有学位、没有学上的问题。建议在满足消防要求、面积要求、场地布局的基础上,利用社会闲散房舍资源进行科学化、合理化改造,逐步解决这一问题 制定民办普惠园财政补助政策,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支持民办普惠园发展,将提供普惠性学位数量和办园质量作为奖励和支持的依据,激发办园活力,鼓励引导规范社会力量办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