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现实而言,上海对常州主动全面有效地对接上海还缺乏一定的认同感和积极性。在此情形下,常州要突破此阵势,就必须要有新招乃至绝招。从现实来看,当务之急是要做?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明确总体目标。可将主动全面有效地对接上海的总体目标明确为:使得常州成为上海人才、资本、技术、创新、产业的“飞地”,成为上海企业生产、市民生活的“飞地”。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不仅要靶向瞄准常州人才、资本、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等“短板”以解决现有存量提升问题,更要靶向瞄准上海最高端人才、最先进技术、最先进产业以解决其未来增量发展问题 二要理清基本思路。首先是理念创新引领。要彻底转变观念,以新的理念加以引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常州是上海都市圈“西大门”的新理念。不再局限于苏、锡、常原有关系的诠释,而将重点着眼于常州是上海都市圈“西大门”新的解读,以此讲好常州与上海所有关系的故事。其次是利益机制创新引路。利益是开展合作的永恒主题。常州要坚持“上海多收益”的原则,研究制定合作领域的上海利益多享和补偿机制,探索更多有利于常州发展、上海多享利益的政策工具,使之成为对于上海是赚取更多利益的重要平台,对于常州是推进常州发展的重要载体。第三是服务创新引导。就是要通过常州针对上海个性化服务产品(比如常州优质农副产品、旅游产品)的提供、服务能力的提高、服务价值的提升而不断增强两地之间合作的认同感,并以此点带面,进而不断扩展到其他领域。第四是制度创新引擎。要拿出更大决心在市区两级建立行政权力、行政责任的清单制度和目录管理制度,夯实对接上海的执行标准体系 三要建立对接机制。首先要建立规划对接机制。也就是要对标上海有关规划,修订或制定常州各个规划,使之上海元素更加充分,从而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常州与上海更高质量的协同发展。其次要建立土地空间对接机制。要积极探索上海在常州建立存量和增量工业、科技项目用地供给、保障的体制机制,以打造上海产业、科技常州“飞地”为深度合作切入口,形成上海布局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的常州实验区、建设一批技术研究和转化平台的常州示范区、深化完善一张共享共用科创资源网络的常州实践样本区,从而打响上海常州品牌。第三要建立政府对接机制。要加强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间的对接,以高紧密的政府关系保障常州与上海更高质量的协同发展。此外,还要注重在常州的央企、一些较有实力的国有企业、民企和专业公司化运作的招商机构、非官方组织以及更多的社会民间力量对接机制的建设 四要确定好抓手。首先要以上海自贸区的发展为抓手,抢抓“常州中轴枢纽”机遇,通过对接上海,不断完善区域发展基础,争取成为江苏自贸区第四个片区,以打造江苏中轴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其次要以大虹桥商务区的发展为抓手,充分依托其所释放的“大交通、大商务、大会展”的天然红利,充分利用其所具有的城际联动、平台生态、总部经济、人才互动四大脉络,联手打造功能性对接平台,实现全球资源配置。第三要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发展为抓手,积极主动融进以进博会国家层面大开放为契机的全面开放大格局之中,形成以主动参与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共同市场做支撑的服务上海新体系,形成进博会溢出效应传导的中轴枢纽城市。此外,还特别要以上海已经制定落实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上海实施方案为抓手,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对外开放、统一市场?个重点领域,首先形成与上海对接,促成更多的常州项目和事项尽快落实落地 五要优化其营商环境。要扎实推进绿色美丽常州建设;要着力提升医疗、教育、养老水平;要加快构建与长三角一体化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综合体系;要积极探索单个制度设计走向制度一体化创新;要着实提高对接服务的能级 六要做好各项保障工作。一是组织的保障。可成立常州市对接上海领导小组,下设市际合作协调(对接)委员会,充分利用高层组织的权威性确保对接上海战略的推进。二是清单的保障。要建立起对接上海的清单体系,充分利用清单管理的严肃性和强制性确保对接上海目标的实现。三是机制的保障。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动态管理任务清单、权责清单、负面清单,充分利用动态调整机制的适时性强化对接上海的跟踪问效。四是考核的保障。要把对接上海的有关工作纳入政府和个人的考核范畴,优化激励考核办法,充分利用考核的导向性和考核结果运用的有效性确保对接上海措施的落实落地 如果说,昨天受前有苏州、无锡优先承载上海之辐射而较少沐浴到上海发展之阳光的话,那么今天的常州,有必要主动突破与上海180公里左右的距离,充分把握上海率领长江三角洲区域各个城市积极开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主动、全面、有效地对接上海,像苏州以及浙江杭嘉湖地区的一些城市那样更好地借力、借势、借机上海优越的地位、优势的资源,如此,必将大大加快常州打造中轴枢纽城市的步伐,继而全面推动常州的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