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td> 首页>>委员履职>>政协提案>>提案公开>> 内容
加快数字新技术应用,推进我市智慧医疗建设
发布日期?019-06-28 浏览次数9span id='hits'>字号:〕a href="javascript:czfxfontzoom(16)">?/a>?/a>導/a>〖/td>

0069

农工党常州市

加快数字新技术应用,推进我市智慧医疗建设

由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五大技术组成的数字新技术,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加强数字新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深度应用,创新智能服务体系,助力我市智慧医疗高质量发展,对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体系、促进“健康常州”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从全市层面看,我市智慧医疗建设推进良好?016?0月,常州市被确定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建设首批试点城市?018?月,我市研究出台了《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构建“一中心多园区”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建设格局?018??8日,“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常州)中心”在钟楼区正式启动?016年?017年,常州市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在省级测评中名列第一?018??0日,武进区卫计局与巨鼎医疗达成战略合作,正式签约城市智慧医疗项目。我市医院“就诊一卡通、医疗一账通”项目,推进实名就诊、支持便捷支付,该项目获2018年中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

从微观层面看,常州各大医院十分重视智慧医疗建设,在医疗业务信息化管理、设备管理、移动查房、移动护理、手术信息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1、医院信息化建设主体缺位。主要依靠设备制造商或软件服务商提供,业务与信息化结合不紧密,建设与应用存在脱节现象

2、信息化人才缺乏。熟悉医院的业务流程和信息需求,又懂得信息化建设方面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极度缺乏。应用开发人员仅?.32%,硬件维护人员仅?.26%,管理人员占27.37%,其他类型人员则高达61.05%。特别是基层医疗信息化,专职人员仅占25.68%,兼职人员高?4.32%。部分单位没有专门的信息职能部门,个别单位没有配备专职人员

3、智慧医疗建设发展的资金缺口大。目前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主要靠自我投入和自我筹建,投入总量明显不足,且存在资金分散利用、重复建设问题?015-2017年,6个辖市(区)?4家卫计委所属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总计投入11030.63万元。同时,融资渠道少,智慧医疗相关企业都属于新兴企业,融资手段和规模都非常有限

4、数据标准不统一,存在信息壁垒孤岛。在数据采集方面,缺乏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信息化建设没有统一数据格式标准以及数据安全有效性认证,存在标准存在缺失和冲突问题

5、数字新技术应用没有实现全覆盖。医院在基于数字新技术的信息化应用尚未全面覆盖。医院病案首页智能化处理,如何将病历中的信息自动引入病案首页,对疾病进行统计和上报并进行质量控制等应用还很少,在移动药事、人员定位、院内导航和医疗废弃物处理方面至今还没有具体应用。在云服务方面只有少数医院使用,而且更多的是基于公有云服务

6、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的智慧医疗产品。在调研企业中,外资公司所研发的智慧医疗产品技术含量普遍较高,而本土企业相关产品的技术水平大多还处于仿制阶段,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1、激励人才引进,强化人才培养

常州智能医疗快速发展,必须强化人才支撑,特别是复合型人才。应大力支持多方联合设立专题引才项目,加大人才保障力度,确保引进人才有平台、有保障、可提升。对现有人才进行开发培养,实现人才效益的最大化是增强人才支撑的最佳方法。可通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校、行业协会、培训机构、政府部门多方联合参与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特别是加强与在常高校紧密合作,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开发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

2、促进多方对接,加大扶持力度

常州智能医疗快速发展,需要多方联动,形成一条健康良性的活力通道。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进行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明确个人、医疗机构、数据中心、数据使用单位的权利义务,兼顾关切方利益,理顺发展中的扭结。要营造适宜我市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的环境,集聚优势资源,推进上下游产业的整合与发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设立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基金,构建医疗大数据试点工程建设和运营主体。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解决新兴企业融资手段有限的问题

3、多部门协调,统一规范标准体系

要以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试点为契机,以健康医疗大数据为核心要素和突破口,从数据汇聚治理入手,夯实数据应用基础。政府应出台智慧医疗专项政策,明确总体目标和阶段性建设任务,统一信息化建设标准。协调解决相关部门间的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互认互用。规范落实医疗机构对数据数据的标准,对各医疗机构上传数据采集整合工作,并将数据情况纳入年度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医院的考核

4、完善拓展已有应用,加快新应用落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应抓准智慧医疗发展正在提速的契机,从信息化建设已有应用方面向纵深挺进,持续不断完善功能、增强体验;同时借助国家、省市政策,多方筹措协助,积极拓展新应用落地。在慢性病医疗案例数据库和疑难病医疗案例数据库基础上,结合智能推理技术、云技术以及移动终端技术,积极创建包含“疑难危重”病例和“慢病和健康管理”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智慧医疗的咨询诊断处置服务系统,增强智慧医疗效果。创新慢病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将疾病的筛查、诊断迁移至体检阶段,保留患者持续的体检数据,建立疾病高危人群队列,持续追踪疾病转化规律,提供发病预警和早期干预

5、推进新型数字诊疗产品研发推

新型数字诊疗产品是智慧医疗的延伸,专业性很强,需要医学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在现有医疗产品的基础上,我市相关部门应与科研院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等国家有关行业协会、专家组织密切配合,在常州先行先试,推动形成国家标准,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标准制定领域抢占先机,引领相关行业的发展。积极组织相关政策宣传和学习,在相关检测领域提供必要支持,缩短医疗器械电磁兼容性检测和临床试验的周期,提高常州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含量。发挥政府引领作用,鼓励各级医学学术组织和团体发挥医工结合、院企联合的纽带作用,为我市医疗企业提供真实的临床需求信息、专业的医学背景知识、先进的医学实验设备、一流的临床试验资源,推动新型数字诊疗产品的研发推广





办理复文摘编/全文

主办单位

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常卫复?019〕第64

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委员提案第0069号的答复

农工党常州市委员会:

贵党提出的关于《加快数字新技术应用,推进我市智慧医疗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市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工作在省内起步较早、比较领先,医院信息系统在满足医疗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日益规范化,基层信息系统实现全面覆盖,条线应用系统功能比较齐全,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应用也有较好发展,现已建设健康档案调阅共享、双线转诊、区域影像等区域医疗协同应用,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另外,我市还基于平台建设了血液追溯、麻精药品管理、家庭医生签约等信息系统,满足了相关业务工作的区域联动需要;建设了综合卫生监管平台,为卫生行政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和实时的监管手段;提供“健康常州”网站、“常州移动医疗”APP和常州“掌上计生”APP等,为市民提供共享、普惠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让数据多跑路、居民少跑腿?016年和2017年,常州市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连续两年在省级评比中夺得第一名的佳绩

以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试点为契机,我市正在加快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数字新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018?月,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常政办发?018?7号),围绕夯实基础、提高能力、推进应用三大主要任务,突出了利用现有资源、基于区域平台、发展创新业态三大特色?018?月,市卫健委、钟楼区政府以及市产业投资集团共同举办“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投运仪式”,钟楼区与常州大学签署了关于在大数据研究、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协议,并分别与国科控股、中科院遗传发育所、中国太保、长城网际、达实智能、新奥集团、常州大学、塔普翊海、贝格尔等一批知名健康医疗大数据研发机构、高等院校、知名企业签署了意向入驻协议。同时,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常州)展示中心首次对外亮相?018年上半年,在市卫健委的大力推进下,我市实现了“就诊一卡通、医疗一账通”在市属医院的覆盖,为患者节约了大量的排队等待时间,同时为医院节约了运营和管理成本,成效卓著,深得社会好评,荣获?018中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

为加快推进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试点,深化数字新技术应用,推进智慧医疗建设,我市将加大力度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夯实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基础

加强基础设施。完善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体系,编制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目录,建立大数据应用领域的准入标准、诚信机制和退出机制。按照“大健康、大卫生”的理念和“共享、共赢”的原则,整合平台技术,推动全市健康医疗数据的汇聚,实现跨区域、跨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并逐步向社会开放。在市政府统一规划下,对卫生信息中心机房进行上云改造,以钟楼区华东云计算基地和溧阳市天目湖国际数据中心为基础,依托市级国资公司,优化规划布局、建立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常州)中心。加快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特别是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安全管

二、提高健康医疗信息化建设能力和水

完善区域平台。全面推广国家和省健康医疗信息化标准和质量体系,加强互联互通、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市、区两级全民健康信息综合平台建设。加强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院内应用以规范化电子病历为核心,区域应用以远程医疗为重点,支持医联体业务联动,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院前急救、血液追溯等应用。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重点,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应用,发挥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

建设重点工程。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促进我市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再上新台阶。围绕深化医改、提升质量、便民惠民等方面确定重点项目,着力推进实名制就诊、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互联网医院和“互联网+医疗健康”等信息化工程建设,实现更加广泛的就诊一卡通、医疗一账通,建立较为完善的双向转诊、远程医疗、家庭医生签约和智慧健康信息服务系统,促进卫生服务和数据资源的区域化整合,提高居民健康医疗服务获得感

三、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

大数据医疗应用。依托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建设一批心脑血管、肿瘤、老年病和儿科等临床医学数据示范中心。推进基因芯片与测序技术在遗传性疾病诊断、癌症早期诊断和疾病预防检测方面的应用,推动精准医疗技术发展。引导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药物、诊疗方案、疗效与进展、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大数据应用。加强临床和科研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促进成果转化

大数据公卫应用。完善疾病监测预警机制,加强流行病学分析、疫情研判和疾病预防控制。健全医院评价体系,提供基于大数据的服务绩效评价与管理决策支持,加强医疗机构运行监管和绩效考核。开展人口发展大数据研究分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科学依据

大数据惠民应用。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探索“互联网+”健康医疗模式,推进互联网健康咨询、网上预约分诊、移动支付、检查检验结果查询和跟踪随访等应用,方便群众获取健康医疗服务。利用多种智能终端为市民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一体化的电子健康服务

大数据管理应用。进一步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挖掘,完善综合卫生管理应用和智慧医保应用,建设完善健康医疗大数据综合决策支持系统,强化大数据业务关联、挖掘分析、趋势预测、异常监测等功能,提高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能力

大数据科研应用。构建新药研发、旧药新用以及药物副作用预测的数据模型,支持重大疾病与慢性病护理相关的人工智能、医用机器人、移动健康医疗、大型医疗设备及健康器械等研发,促进个性化治疗的精准医疗发展

四、营造健康医疗大数据业态氛

发展健康产业。突破服务前沿和共性技术,建设应用多种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创新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形成养老、康复、护理、医疗一体化的科技服务体系。促进医疗资源与旅游资源协同,提升健康旅游业、休闲养老业发展水平。利用大数据开发体育领域产品,研发制造体育健身器材、可穿戴运动设备、运动健身指导技术装备、运动功能饮料、营养保健食品药品等,培育发展体育特色产业

优化园区布局。依托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常州)中心,在钟楼区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园。在西太湖国际医疗产业园重点打造医疗器械产业和健康服务业集聚区。依托新北区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及设备等产业集聚的优势,打造常州生命健康产业基地。依托溧阳市生态旅游健身、金坛区道文化休闲养生、天宁区都市健康养老等资源优势,促进健康医疗与旅游、体育、养生、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完善相关产业链,打造综合健康服务区

推动医工结合。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开发智能化健康医疗产品,如生物3D/4D打印技术、医用机器人、大型医疗设备、可穿戴智能健康设备以及相关微型传感器件等,促进健康医疗智能装备产业升级。利用健康医疗大数据支持新医药研发,在临床前、临床试验、产品设计优化与产业化等全过程实行精准监管,实现临床药物的精准研发。创新药物研发数据融合共享机制,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展“互联网+”工业,加强大数据技术和智能穿戴设备研发和制造,发展慢病管理、健康预测、远程健康管理咨询、远程居家看护、健康饮食等服务新业态

培育应用业态。依托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基因组、医学影像、病理检验等大数据库,利用虚拟现实、基因测序、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发展肿瘤、遗传性疾病等方面的精准预防、诊断和治疗,发展精准医疗产业。加快健康保险商业和服务模式创新,开发更多适应群众需求的保险产品,发展以“治未病”为重点的高水平健康管理服务

在大力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试点和智慧医疗建设的同时,我市将不断加强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促进相关应用的落地;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对接,营造科研成果转化和营商发展的氛围,多部门协作,在政策、机制、资金、项目、设施、信息等方面给予最大的便利,促进业态发展,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大发展和市民健康水平的大提高,让全体市民人人共享“健康常州”的建设成果

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03-2017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hangZhou Committe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5003616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