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td> 首页>>委员履职>>政协提案>>提案公开>> 内容
悉心谋划,上下戮力,唱响大运河文化的“常州精彩
发布日期?019-06-28 浏览次数9span id='hits'>字号:〕a href="javascript:czfxfontzoom(16)">?/a>?/a>導/a>〖/td>


0051

民革常州市委

悉心谋划,上下戮力,唱响大运河文化的“常州精彩

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作为串在逶迤千里的大运河上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穿城而过的大运河给常州留下无数美丽的遐想和脍炙人口的故事。做好大运河文化的保护利用工作,高质量推动我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不仅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精神,传承中华文明的大事,同样也是打造我市“旅游明星城市”的重要环节

(一)我市大运河文化带的特色与优

提起大运河文化,世人只道扬州好——“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其实,与扬州、苏州、杭州相比,常州大运河文化的特色与优势毫不逊色

1.常州大运河历史底蕴深厚,作为距今2510年的古吴水道,比扬州的邗沟还早了9年。它既是江南运河的起始河段,又是进入长江的首条水道

2.常州大运河穿城而过,是常州的母亲河,常州因运而生、因运而兴,运河与城市共存共生。她孕育吴地文脉,荟萃历代精英,吸纳四方财富,承载万民福祉,成为常州城市发展最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3.常州大运河文化资源丰富,有遗址、古?00多处,每一景都是一个故事。沿河经济繁华,十里长街,车水马龙,八街九陌,人气旺盛,更有兰园、东坡公园等依水傍河而立,桨声灯影里花团锦簇

4.常州大运河景观鲜明多样,既有东西城郊段的田园风光,也有中部城区段历史遗迹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繁华与喧嚣;沿线不仅能体验古镇古村的千年文化气息,也能重温近代工商业的旧日时光,还可以领略老城区醇厚的市井风貌

(二)高质量建设我市大运河文化带面临的问

2014年,我市拥有了大运河这张“世遗”名片,但时至今日,我市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和利用还基本停留在申遗层面上。其原因

一是缺乏纵观全局的高层次定位。我省多个城市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进行了较高层次的定位。如扬州市提出的“文化遗产保护和生态建设典范城市、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先行城市、世界运河文化交流的领军城市”的“三个城市”理念就很有启发

二是总体规划滞后,规划与建设脱节。我市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和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至今尚待落实,不但资源难以整合,一些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居,在城市改造和道路扩建中常常面临困境,历史风貌不断衰退,甚至逐步消失

三是缺乏针对性保护和建设的政策法规。虽然配合申遗工作制订了常州大运河遗产保护办法,但嗣后并没有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大运河保护与管理的系统性的可操作的政策法规,许多情况下,相关部门无所适从

四是组织领导机构和联动协调机制尚待完善。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管理牵涉多地区、多部门,需要统筹规划和周密协调。但是,我市在全市层面上至今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也没有形成多方联动的的协调机制,形不成合力

五是骨干节点不足,资源整合度不高,品牌尚待打响。我市大运河文化资源相对散落,再加上保护不得力,开发不得法,现存称得上精品亮点的骨干型节点不多,缺乏支撑。如篦箕巷,虽典故云集,但至今只是一条杂乱的仿古建筑短巷。在旅游品牌方面,如扬州市提出的“到扬州,行大运”就很有煽动性,我市至今仍是空白

六是融资瓶颈还需多方努力统筹解决。我市文保单位众多,加上历史欠账,可用于大运河沿线文保单位的资金不足,仅能维持基本面貌,很难进行活化利用

(三)高质量建设我市大运河文化带的对策建

1.强化顶层设计,及早谋划我市大运河文化带的科学定位,及时推出“常州方案”,贡献“常州智慧”

在目标定位中,建议着重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差异化。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清楚自己的特色和找准自己的位置,把自己的优势找足做透。二是标识化。解放思想,敢于亮剑,打造鲜明的文化符号,推出能吸引眼球的文化标识,展示自己的文化张力。三是样板化。立足向世界展示常州的水乡文化品位,向世界讲好中国大运河的“常州故事”

2.高水平编制我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总体规划

建议抓住大运河江苏段作为全国先行试点的契机,依据我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总体定位,在充分吸收和整合各有关部门和各区域板块规划诉求的基础上,聘请国内外专家,高水平制定适合常州大运河特点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整体规划和各类实施性详细规划

3.加强立法,出台我市大运河文化带的地方性法规

建议结合全省立法的推进目标,在《常州市大运河遗产保护办法》的基础上,尽快制定一部有常州特色的综合性的地方性法规,为我市大运河文化带保护、传承和利用提供切实的法律保障

4.建立大运河保护管理的领导机构,落实联动协调机制

建议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各部门负责人和相关区负责人参加市级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和协调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常州行动”。按照管办分离原则,委托设立运河文化投资与营运公司,负责实施保护监测、开发利用和营运管理

5.加快重要节点建设,培育更多精品亮点

我市大运河加上市河支线水系,构成了近百公里的文化时空长廊,有好几十个节点。把这些点建好了,做大了,扮靓了,就能串珠成链。我们建议,以现有精华地段为起始段,分期分批滚动开发

一是特色历史文化街区。重点有四处,青果巷、南市河、篦箕巷和大观楼。这几块金字招牌,是运河之魂,也是名城之窗。其中青果巷修复已接近完工,以名人、名居、名宅见长的南市河,目前已规划到位,建议尽快启动实施。篦箕巷需要重塑,建议由政府统一收回现有房屋,重点挖掘篦箕巷、御码头、毗陵驿等历史文化底蕴,增加游船码头、非遗产品及非遗传承人的作坊等,着力打造我市运河文化最有看头的看点。大观楼是常州“三吴重镇,八邑名都”的标志性建筑,被誉为“三吴第一楼”,是我市大运河历史的重量级地标。该节点的开发只能借助景区、餐饮文化街区和住宅街区综合开发的模式。虽然早?007年该地块就发布设计招标,但至今还停留在钟楼区城市土地推介名单上。建议市、区两级相关部门积极探索,或通过制订合理的倾斜政策,鼓励有实力的开发商积极竞拍,早日启动重建。若资金压力太多,则建议地块“留白”,以待日后作画

二是“运河人生”、“枕河人家”市井风貌区。建议重点开发西直街、西仓桥、米市河、豆市河地段。这是一段难得的“原真性”文化生态区。除了有相当数量的历代运河民居、大宅院和老旧厂房外,还有被称为常州都江堰的石龙嘴,如能修旧恢复,并增添会馆、作坊、典当、米市等旧时行当,与苏州山塘街有得一比

三是文创品牌示范区。以运河五号为示范点,采用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参与的方式,利用工业遗存旧厂房改造成众创空间、文创街区等新载?推出一批有特色、有口碑的文创品牌

四是枕河住宿酒店区。如民丰窑地段,采用政府统一征收或整体长租、社会招标、委托经营、居民参股的形式,打造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高档民宿或酒店

五是特色夜市综合体。如南港地段,可发挥夜排档、皮划艇、广场舞等特色,重点打造集美食、体育、游乐、民间文化于一体的夜市消费区

6.充分挖掘运河文化内涵,讲好常州运河故事,擦亮大运河的“常州品牌”

一是成立包括历史、文化、民俗、古建等各方面专家参与的智库,深入挖掘和全面梳理文化资源,提炼常州运河的地方特色,整理收集与大运河有关的风情民俗、诗词歌赋、名人典故等非遗资料,做好编纂、出版、发行工作。二是利用沿岸不同时代的建筑遗存,结合常州动漫产业,形成涵盖文字、图像、动画的动态数据库,打造开放式运河展示馆。三是积极举办弘扬运河文化的论坛、节庆、庙会等活动,定期举办运河文化旅游节和产业博览会,集中宣传常州运河文化。四是建立对外宣传平台,精心设计代表常州大运河的整体形象,打造具有我市特色的品牌商标

7.精心设计精品游线,叫响《来常州,走大运,常走大运》的旅游口号

首先先声夺人,叫响我市大运河文化带的旅游口号。我们建议,把《来常州,走大运,常走大运》作为常州运河文化带的旅游口号。这个口号一语双关,寓意吉祥,而且与我市原有口号“常州常州,常来走走”一脉相承,彰显常州特色。其次,在原有线路的基础上,精选更多水上旅游精品路线:一是积极筹备推出串联青果巷、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天宁寺、东坡公园等传统招牌景点的古运河(市河)水上游路线。该线路精致小巧,江南韵味十足,尤其是可大做苏东坡的文章,但沿线部分桥梁管线低矮,建议抓紧调整。二是将目前已有的中段游线向东西扩展,东线延伸至圩墩公园一线,西线延伸至米市河、大观楼一线;三是进一步改造、完善和提升我市原有的“三河三园”线路,把旅游路线拓展到整个运河水系;四是积极筹划和开辟我市“大运河——关河”环城水上巴士线路

8.文化担当,资本助力,为我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归元聚气

一是筹划设立常州市级专项基金,作为政府引导资本,初期规模在亿左右。二是成立市级运河文化保护与运营发展公司,具体负责大运河文化沿线的土地开发利用、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和项目运营管理。三是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管,社会参与,居民入股”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盘活开发建设资金,也可以尝试居民入股

从创建旅游明星城市的视野看,大运河文化带既是不可或缺的核心板块,更是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城市的助推器;从文创产业发展角度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我市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契机,也是实现城市优势再造的历史机遇。只要全市上下戮力同心,就一定能讲好大运河文化的“常州故事”,唱响大运河文化的“常州精彩”



办理复文摘编/全文

主办单位

市委宣传

常宣复?019?2

关于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提案第0051号的答复

民革常州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悉心谋划上下戮力唱响大运河文化的“常州精彩”》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于2018?月成立我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在具体工作中,突出规划先行、打造精品亮点、讲好运河故事,努力让常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一、在顶层设计方面,坚持以文化建设为引领,因地制宜、彰显特色,以常州特色的“名人文化、红色文化、工商文化”为魂,将运河沿线的名人故居、考古遗迹、水工设施、工业遗存、旅游景点等重要节点串珠成链,打造独具常州魅力的水态、文态、生态、形态、业态,把大运河打造成常州乃至江苏文化建设的靓丽名片

二、在编制总体规划方面,按照“一次规划、整体设计、分布实施、系统集成”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资源,高质量编制《大运河文化带常州段总体规划》,着力在国家和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总体格局中精准定位“常州特色”,突出大运河常州段的“第一”和“唯一”。同时,根据国家、省、市三级规划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相关要求,研究组织编制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河道水系治理管护等市级专项规划,努力形成完备的我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体系

三、在加强立法方面,我市先后出台了《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常州市文物保护办法》《常州市大运河遗产保护办法》等法规,对运河遗产保护的各个领域、各项行为、各类要求,都做了明确的规范性规定,为大运河有效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去年出台了《常州市大运河水系建设管控办法(暂行)》,对大运河及相关河道沿线建设活动进一步加强管控,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控制建筑的风貌、体量、高度等,将更好地保护运河周边整体历史风貌

四、在建立领导机构方面?017?2月,我市建立了常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并按照省统一架构,形成“一会一办三组”的工作格局?018?月底,按照省统一部署和要求,比照省里领导小组的组织架构,将联席会议升格成立为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汪泉任组长,市长丁纯任第一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由宣传部长任办公室主任?0月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全体会议,审议大运河常州段总体规划。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中枢作用,加强统筹,实现各相关部门要在全市统一部署推进的整体节奏下,精确规划,精准对焦,各司其职,通力合作。近期,拟召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大运河总体规划、工作规则、工作要点等文件,进一步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

五、在推进重点项目方面,按照“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水平的旅游长廊”的定位要求,高质量谋划一批重点项目。一是明确常州段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任务,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和专项资金向大运河文化带重点建设项目倾斜。二是加快推?019年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计划中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项目,争取尽快落地见效。三是加快推进水上巴士建设工程、止园遗址公园、石龙嘴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修缮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具备开工建设条件

六、在挖掘文化内涵方面,充分挖掘大运河文化带蕴含的工商文化、名人名居名巷资源,提炼更加生动、有感染力的运河故事,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打造一批凸显运河特色的会展、演艺、民俗等品牌活动,创作更多有筋骨、有特色、有温度的文化作品,让群众了解运河、保护运河。以现有常州大运河记忆馆为基点,以滨水绿道、水上游线将运河五号创意街区、篦箕巷、南大街、青果巷、南港码头、红梅公园、东坡公园、大成厂等各类特色文化资源进行串联。建设好一批内容互补、各具特色的纪念馆、博物馆,集中凸显红色、名人、宗教、工贸、水乡、水利等主题,如张太雷纪念馆、唐荆川纪念馆、周有光图书馆、常州三宝博物馆等,加强联合互动合作,打造开放式运河博物馆(纪念馆)群

七、在设计精品游线方面,目?运河北侧西起怀德桥,东至南港,全长3.5公里滨水步道已经建成使用,并配套建设了亲水栈道、沿河绿地和相关文保设施等。下一步,重点推进全长?0公里的大运河常州城区段(五星大桥—采菱港)交通疏导整治,对沿岸的驳岸、电杆、绿化进行全面修整,并在保护运河历史风貌的基础上,适当增建部分滨河绿地、亭廊、码头以及桥梁等相关基础配套设施等。在未来5年内,大力推?3.4公里遗产河段南北两岸全线双贯通,将运河沿线打造成城市亲水休闲带

八、在资本助力方面,一是安排市级专项资金?019年安排市级“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项”,主要用于“数字运河”数据库建设,大运河网站、微信公众号建设维护运营、大运河文化带智库建设及重大课题研究、大运河主题文艺创作、运河办工作经费等方面。二是筹划设立大运河文旅发展基金。今年初,我市与江苏省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签订了区域子基金协议。并将根据我市实际,制定大运河(常州段)文旅发展基金方案

下一步,我市将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和要求,从水态、文态、业态、生态、形态五个维度科学规划,严格保护,有序实施,全力推进世界遗产与现代城市的有机融合,还河于民、还景于民,创造良好的生态效应、独特的文化魅力、多彩的空间环境,实现大运河遗产的全民共享与永续传承


中共常州市委宣传

2019??7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03-2017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hangZhou Committe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5003616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