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td> 首页>>重要会议>>主席会议>> 内容
【调研报告】着力壮大技能人才队 推动工业明星城市建设
发布日期?019-10-30 浏览次数9span id='hits'>字号:〕a href="javascript:czfxfontzoom(16)">?/a>?/a>導/a>〖/td>

着力壮大技能人才队伌span>

推动工业明星城市建设

市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

对于以智能制造为特色的常州而言,建设工业明星城市,既是对历史的崇高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准确把握。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技能人才是建设工业明星城市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和坚实基础。按照市委确定的年度协商计划,市政协副主席张耀钢带领课题组,围绕“着力壮大技能人才队伍、推动工业明星城市建设”这一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座谈交流,广泛听取企业、院校和部门等各方面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并提出协商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span>

一、技能人才是常州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

在制造业领域,如果说科技成果是种子,那么技能人才就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土壤;如果说科技创新水平决定一个城市工业的高度,那么技能人才队伍质量决定着这个城市工业的深度。根深才能叶茂,发展更会永续、span>

(一)什么是技能人才与高技能人才?技能人才是指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市人社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市就业人员总量约为282万人,拥有技能人扌span>109.3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为32.23万人。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具有技术和能力集于一身的特点,又在一线生产岗位发挥着独特作用,是复合型人才、实用型人才、span>

(二)我市是如何打造技能人才队伍的>/span>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工业明星城市夯实根基、b>一是加强人才政策支撑、/b>出台“技能龙城”建设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技能领军人才培育、技能就业促进、企业职工岗位技术提升、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技能竞赛选才、历史经典产业技艺技能振兴和技工院校内涵提升等八大工程。同时将技能领军人才纳入市“海内外精英人才目录”,基本实现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全覆盖,创建职业技能培训“云服务平台”并已正式运行、b>二是发展壮大职业教育、/b>全市现有职业(技工)院校26所,其中高等职业技术学陡span>7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栠span>5所、中等专业学栠span>6所、技工院栠span>9所,先后组建旅游、数控技术、轨道交通等10个职教集团,开设智能制造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等200多个专业。常州科教城高职园区5所省属高职院校在校生数达到6.6万人、span>9所技工院校中月span>4所国家级重点技校,在校生数超过3万人。全市技工院栠span>80%的专业实现了一体化教学,已形成机电、汽车、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生物医药等五大主干专业群,建有7个省级示范专业和32个省级重点专业,4所技师学院全部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b>三是持续推进产教融合、/b>我市现有综合性公共实训基?span>2家、省级专项公共实训基?span>4家、省级校企联合实训基?span>6家。其中科教城月span>16个共享型实训中心,以常州技师学院为依托的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拥有模具、焊接、数控、自动控制和汽车筈span>5个实训中心,除承担就业再就业、退伍士兵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项目,重点面向高端装备制造业开展技能培训,每年培训学员1万多人,其中新培养技能人扌span>8000多人。我币span>2015年在省内率先推行以“招生即招工、入企即入校、企业校双师共同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市级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四年中我市39家企业和8所技工院校合作举劝span>44个试点班,招收学徑span>2200余名。同时由常州技师学院牵头,以先进制造产业为纽带,首批联吇span>7所技工院校?span>5家行业协会?span>53家企业?span>2家科研院所等单位组成技工教育集团,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训基地共建共享、职业培训、课题攻关、顶岗实习等重点领域,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技工教育和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b>四是激活人才成长动力、/b>我市2013年在全省率先出台《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办法》,推行企业自主评价,每年有200多家企业?span>1万多名职工参与,通过企业内评价获得相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占到企业技能培训获证人数的40%左右,我市从2015年起,主要面向中小微企业,全国独创培训、鉴定、竞赛“三位一体”专项培训,四年中共月span>3980家企业?span>9980名职工参与,其中9010名职工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b>五是加强重点项目推进、/b>为更好地发挥技能大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全市建成各级技能大师工作室71家,其中国家?span>5家,同时建成14家职业院校省名师工作室,在我市技工院校中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校园工作站建设,今年已有首批10家挂牌运行。在全省首次评选的100家乡土技能大师工作室中,我市获评11家。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出台高级技师研修办法,5年内将组细span>500名高级技师研修,近两年已月span>207名学员分别参加了6期研修班。我市坚持面向企业生产一线,加强技能领军人才选拔,目前拥月span>2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span>24位国家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span>3名江苏大工匠?span>42名全国技术能手,成为全市技能人才队伍中的旗帜、span>

(三)技能人才为常州工业发展带来了什么?自古以来,常州就是崇文重教之地,良好的教育不仅孕育了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提升了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在常州工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技能人才都发挥了最根本的作用,而且成为常州工业文化的最鲜明亮色、b>一百多年前+/b>从刘国钧创办大成纺织、奚九如创办厚生机器开始,常州开启了工业发展征程,正是一代代有一定技能的劳动者用智慧和汗水,浇铸了常州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的基础、b>改革开放之初,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一批批受过基础教育的农民走进车间,在大城市“星期天工程师”带领下,学习技能,增长才干,书写了苏南模式的崭新篇章、b>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许许多多和叶慧英、邓建军一样的产业工人,立足一线岗位,钻研技艺技术,小桌子上唱大戏,创造了中小城市工业发展的奇迹,成为名闻全国的工业明星城市、b>进入新世纪,我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全力推进科技长征的同时,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在全国首创“城市职教中心”模式、“高等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常州模式和“职业教育特色小镇”发展模式。进入新时代,我市着力打造“中国职教名城”,依托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互动互促,每年培养技能人扌span>10万人以上。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市选手宋彪荣获工业机械装调项目金牌,并以全场最高分夺取阿尔伯特大奖。目前全市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达1143人,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作为产业大军中的精英,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我市工业明星城市的推动者、创造者、span>

二、建设工业明星城市需要更加强大的技能人才队伌span>

种好幸福树、建好明星城,是我市在新起点上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战略部署。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特别是对照发达工业国家标准、工业明星城市建设进度和广大产业工人技能成才的现实需求,存在着一定差距和不足、span>

(一)对标缺什么?常州建设工业明星城市,对照标准和学习标杆就是德国制造。虽然我市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省领先,处于全国第一方阵,但与德国相比,我市还有不小差距、b>一是缺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总量、/b>无论是技能劳动者在全体劳动者中的占比,还是高技能人才在技能劳动者中的占比,我市与德国仍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市技能人才不?span>110万人,占就业人数比重只有35 %左右;高技能人才仅月span>32万人,占技能人才比重为30%左右。而在德国,这两个占比均在50%以上、b>二是缺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融合、/b>德国技能人才培养以“双元制”模式为成功之道,即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是职业学校,主要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个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主要是让学生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实训时间占?span>70%以上。随着德国工业4.0战略的推进,其“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也在进行优化调整,就是将职业教育参与到企业与研发机构合作之中,从而增强技术工人与现代技术之间的联系,提升教育与培训人员适应技术变化的能力。我市虽然在职业教育改革方面进行了很多积极探索,但在注重实训、提升技能等方面存在较大落差,特别是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要求相比,职业教育与现代技术发展进程之间存在一定的时差、span>

(二)对表差什么?对表就是对照我市建设工业明星城市的时间表,对照到2020年全市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增加到1200人以上的时序进度,针对我市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攻坚克难,补齐短板、b>一是政府主导作用相对较弱、/b>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但在调研中发现,有关职业技能等级与学历贯通等政策尚未落实,推进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分段联合培养的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尚未贯通,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尚不完备,特别是与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紧密结合的智能制造产业实训基地还很薄弱。在政策的制订和落实、环境的营造和优化、公共服务的提供和完善等方面,政府主导作用有待加强、b>二是职业院校基础作用相对较弱、/b>近两年来,我市初中后入学职普比由529span>48调整?span>429span>58,虽然职业院校招生规模没有下降,但生源渠道明显狭窄。与此同时,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技能人才求人倍率即岗位数与求职人数的比例,持续保持在1.5:1以上,高级技工以上的技能人才求人倍率甚至高达29span>1以上,其中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尤为突出。在总量不足的同时,由于受到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制约,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也难以满足企业需求,据对我市6所职业院校抽样调查,计算机应用技术、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专业重合度较高,而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新材料等相关的专业,供给严重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span>

(三)环境少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日前指出,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如同小苗长成大树需要阳光和雨露一样,鼓励和引导技能成才,也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b>一是缺少能让技能人才有用武之地的企业环境、/b>企业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也是技能人才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然而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往往缺乏培养技能人才的意愿和力量。很多企业由于担心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技能人才被竞争对手高薪挖走,与其自己长期培养,还不如直接到人才市场招揽,即招即用,从而导致企业不愿在内部培养技能人才。更有甚者,一些企业担心技能人才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后会要求提高经济待遇,不愿按照国家五级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内部职业资格等级评价体系,直接影响职工技能提升的积极性。调查表明,我市建有首席技师、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企业凤毛麟角,对关键技术岗位、关键工序和紧缺急需的技术工人均未实施协议工资、年薪制等分配形式,对高技能人才实行技术创新成果入股、岗位分红等激励方式在企业中几乎没有得到实施。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用不好、留不住、b>二是缺少能让技能人才受到广泛尊重的社会环境、/b>曾几何时,师傅是一个沉甸甸、响当当的称号,叫一声师傅,包含着人们对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尊重。虽然为企业和社会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师傅现在越来越多了,但由于种种因素,师傅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却越来越轻了,严重影响了技能成才的主动性,严重削弱了技能人才的社会荣誉感,也直接导致了我市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日益紧缺、span>

三、以久久为功之毅力不断提升技能人才队伍战斗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和造就一支富有战斗力的技能人才队伍,更是一项涉及政府、企业、院校甚至每个家庭的系统工程。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span>2021)》和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契机,把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作为种好幸福树的重要内容和建好明星城的重要基础,久久为功,以实战能力为标准,不断壮大技能人才队伍,加快建设工业明星城市、span>

(一)提高政治站位,更加重视技能人才工作、/span>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深刻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提高政治站位,以更强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推进技能人才工作、span>

一是要确立培养技能人才就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理念、/span>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这不仅阐释了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和内涵,并且将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和关键领域,凸显了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战略意义。人力资源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广量大的技能人才是人力资源的重要中坚力量,在生产、运输、服务等一线岗位发挥着不可或缺乏的独特作用,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战略目标,必须在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走在全省全国前列、span>

二是要确立培养技能人才就是加快建设工业明星城市的理念、/span>建设新时代的工业明星城市,就必须拥有一大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引领力、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而技能人才是支撑常州制造、常州智造、常州创造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充足的技能人才服务实体经济,传统制造企业就难以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企业的发展也难免受到用工的制约;没有技能人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最好的创意也难以加工为产品,最好的科技成果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近年来,企业反映最强烈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技能人才紧缺。我市要加快建设工业明星城市,不仅需要加快培养技能人才,源源不断地为企业输送宝贵的人力资源,而且要让技能人才在实战中成长为高技能人才和技能领军人才,让一大批大国工匠、江苏工匠、龙城工匠成为工业明星城市的鲜明亮色、span>

三是要确立培养技能人才就是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理念、/span>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技能是就业的最大资本。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广泛运用高端制造装备和智能制造技术,对一线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对于缺乏一定技能的普通人群而言,就业门槛变高了,寻找一份满意工作的难度变大了;对于一个地区而言,一方面企业急需技能人才,一方面存在着就业难的问题,这种结构性就业矛盾既制约了企业发展,也影响着民生改善。要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就必须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让每一位愿意就业的居民都能得到技能培训的机会,从而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也让每一位希望掌握更多技能的劳动者得到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机会,凭技能获得更多的收入。同时,通过技能培训,把人口就业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span>

(二)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span>技能人才的培养,既涉及到政府、企业、院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家庭等各个方面,又涉及到职业教育、技工教育、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技能培训等多个环节,必须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完善覆盖全市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span>

一是要明确职责,形成全社会协同推进的合力、/span>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套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院校的协同作用,合力推进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在制订政策、创造环境、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有更大作为。全面落实国家关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span>2021)》和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政策,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公布职业技能培训补贴目录,引导和激励技能成才。用好职业技能培训“云服务平台”,精准对接职业技能培训供需两端,为参训对象、培训机构提供一揽子公共培训服务。企业要发挥好主体作用,让技能人才在一线岗位茁壮成长。依法建立健全职工培训制度,组织开展岗位练兵、岗位培训和技能竞赛活动,积极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构建企业内部职业资格等级评价体系,落实技能等工资制度,对优秀高技能人才实行特殊奖励政策。院校要发挥好基础作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的整体水平。牢固确立为产业发展服务、为工业明星城市提供技能人才的办学理念,积极深化校企联合、双师教育等教学活动,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人才、span>

二是要明确目标,构建全方位技能培训的布局、/span>要结合常州产业发展实际和工业明星城市建设要求,全面推进“技能龙城”建设(2018–span>2020)行动计划,尽早谋划今后三到五年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确保每年新增技能人扌span>10万人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每年递增2–span>3个百分点,争取到2025年,全市技能人才占就业人数比重、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达到发达工业国家现有平均水平。要加快形成特色鲜明、相得益彰的职业教育格局,南面以常州科教城高职园区为重点,在资源共享、集群发展上取得新的突破;北面以常州技师学院为核心,在高技能人才教育和培训上取得更大成效;东面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职教联盟为重点,在全市优势产业的技能人才培养上发挥更大作用;北面以中国首个职教特色小镇殷村为重点,通过共享课程、互认学分等方式,培养更多复合型和应用型技能人才。现月span>27所职业和技工院校要根据各自师资力量,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实现差别化竞争、特色化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培育和引进各类技能培训服务机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职业技能培训,为企业技能培训提供专业服务。推动更多院校、培训机构申报第三方认定机构,将技能等级职业(工种)目录纳入全市职业培训补贴目录,广泛开展技能等级认定服务、span>

三是要明确重点,促进智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span>常州建设工业明星城市,就是要做强做大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这是现有产业基础,也是未来发展重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必须聚焦这一重点,服务这一重点,建设一批优势专业群。要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我市职业院校分类招生政策,统筹规划普通高中、职业院校学生招生比例,适度扩大职业院校招生规模,让更多青年才俊走上技能成才之路,成为我市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新生力量。要建立职业和技工院校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细分专业门类,引领发展方向,突出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智能装备技术应用等技能人才的培养。要发挥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的社会组织作用,以服务中小民营企业为重点,以组团培训、联合办班的方式,提供精准的专业技能培训服务,缓解企业面临的技能人才紧缺的矛盾,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要编制并定期发布企业技能人才需求目录,引导和鼓励社会培训机构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相关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服务、span>

(三)深化产教融合,统筹推进职业教育发展、/span>实践证明,培养技能人才必须深化产教融合,让劳动者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拥有操作技能,能够在企业生产一线发挥自身作用,实现人生价值、span>

一是要创新发展思路,打造中国职教名城、/span>常州是国家首批“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综合实验区”,在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建设工业明星城市,必须始终坚持把职业教育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以打造中国职教名城为抓手,推动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要抓住当前职教发展的难得机遇,着力提高师资水平,放大职教资源优势,为国家建设和地方发展培养更多能工巧匠,使常州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职教名城。要围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促进职业教育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要积极争取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强化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支持院校和企业争取种类试点任务,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健全以需求为导向的技能人才培养结构调整机制,构建产教深度融合、互动双赢的发展格局。要把标准化建设作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打造职教名城的突破口,加快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由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以标准化建设保障技能人才的质量。要全面对标德国,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理念、模式和方法,加强与德国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加快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span>

二是要深化校企合作,组建产教融合平台、/span>要贯彻落实《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建立由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组成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谋划全市现有27所职业和技工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各项事宜,企业需要什么技能人才就开发什么专业课程,确保每所院校、每个专业都能精准对接我市相关产业和企业,推动校企深度合作。要根据全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建设目标要求,在已月span>9个区域性专业性职教集团的基础上,由职业院校牵头,组织紧密合作企业和相关院校参与,通过集团章程明确工作内容和运行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把校企合作推向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力争通过三到五年时间,做到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全覆盖。要充分发挥常州技工教育集团的产教融合平台功能,联合更多技工院校、行业协会、制造企业、科研院所等力量,拓展合作领域,深化产教融合,组织开展校园招聘会、技能大师进校园、名师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校企对接活动,实现校企协同发展、span>

三是要突出技能提升,建设公共实训基地、/span>培养技能人才必须技术和能力并重,教育和实训并重。要积极创新院校和企业联手培养技能人才的体系和模式,全面推行校企共建课程、共同开发教材、冠名订单培养等合作方式,大力倡导把车间建在学校、把课堂设在车间,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实训机会和良好的实训条件。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我市公共实训基地二期项目建设,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专项公共实训基地,使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能够顺利实施。要发挥企业专业技术优势和先进装备优势,积极探索政校企三方共建公共实训基地的新路子。武进高新区管委会、江苏宇邦工业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常州职业技术学院于2017年共建常州智能制造跨企业培训中心,设有多轴精密加工、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智能制造生产线运营与维护等专业培训区,借鉴德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经验,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专门培训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等领域的高技能人才,取得明显成效。要选择与智能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应用技术较为领先的龙头企业和科创平台,政府出政策,院校出师资,在企业或科创平台共建公共实训基地、span>

(四)创造良好环境,积极倡导龙城工匠精神、/span>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业强国必然是技师和技工的大国。同样,工业明星城市必然是技能人才群星闪耀、工匠精神深入人心的城市。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风尚,就是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最好环境、span>

一是要切实提高技术工人经济待遇、/span>进一步完善我市技术工人培养、评价、激励、保障措施,尽快出台《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办法》,基本形成市场决定、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工会监督、群团动员、社会支持的提升技术工人待遇工作新格局,确保技术工人人均工资增幅不低于本单位管理人员人均工资增幅,推动技术工人工资水平稳步提高。要引导企业完善技术工人收入激励机制,推行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发布技术工人专项集体合同格式文本,内容涵盖技术工人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水制等分配形式。指导企业设置特聘岗位津贴、带徒津贴、技术工人技术等级补贴等,健全技能薪酬体系。要鼓励技术工人凭技能提高经济待遇,组织开展各项技能竞赛,大力开展职业技术提升行动,对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企业员工,从失业保险基金中给予技术提升补贴;对参加职业培训并取得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的技术工人,分别给予仍span>1500元到5000元不等的补贴,紧缺职业工种补贴标准上?span>30%、span>

二是要着力强化技能人才评价激励、/span>在今年底前建立我市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推动实现由用人单位和第三方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发证工作,加快构建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相互衔接的技术工人多元评价体系,同时将企业拥有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数量以及占比,列入星级企业评定的指标体系。探索和创新高技能人才认定模式,制订实施《常州市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办法》,突破年龄、学历、职称岗位限制,为一线优秀高技能人才成长开通直接通道。在每两年开展的常州市首席专家评选工作中,至少有1名高技能人才,每人奖励20万元;在每两年开展的全市有突出贡献人才评选工作中,高技能人才不少于10人,每人奖励2万元。鼓励企业积极创建首席技师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全市企业首席技师评选工作,每年评逈span>15人以上,每人奖励5000元;开展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评选工作,每年评逈span>5家以上,每家奖励5万元、span>

三是要合力营造龙城工匠成长环境、/span>要建立高技能人才“地图”,及时收集更新我市各行业高技能人才名单,建立高技能领军人才库,每年定期向社会发布;每两年开展“龙城工匠”、“龙城技能标兵”评选工作,各评逈span>10人,给予一定奖励。组织高技能领军人才参加全市高层次人才专题研修班,将高技能领军人才纳入我市专家库,充分发挥其在专业领域的技能特长。要在市和各辖市区设立高技能领军人才综合服务窗口,提供政策咨询和业务代办等服务,协调落实工资福利、公共服务、评先评优等相关待遇政策。要选树新时代技术工人典型,在各类媒体开设专栏,多渠道宣传技能人才事迹,建设“龙城工匠”实体馆,全面宣传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和成效;丰富完善“龙城工匠”线上馆,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宣传范围。定期举办全市技能人才周,开展龙城工匠进校园、高技能人才专项招聘、校园技能节等系列主题活动;继续开展好全市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月、每平span>5月的“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span>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州市委员会主办
Copyright 2003-2017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hangZhou Committee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5003616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