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
党的八大拉开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序幕。由于急促的社会主义改造,加上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的指导思想,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957??7日,毛泽东在第十一次最高国务(扩大)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这篇讲话总结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历史经验,研究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的讲话发表后,江苏省委先后在全省城市工作会议、全省组织工作会议和省委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进行了传达,并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学习贯彻,切实加强对思想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9日,毛泽东来到南京,次日便向江苏、安徽、上海和南京军区的党员干部共2000多人作了报告,阐发党的八大路线。毛泽东的报告进一步推动了全省学习和讨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的热潮。通过学习,广大干部明确了两类矛盾的划分和两类矛盾不同的处理方法。这对于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有着重要意义
1957年,无锡申新纺织厂职工观看整风工作宣传栏。资料图
为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中共中央决定从1957?月起,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日,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决定立即在全省县级以上党组织、大的厂矿和大专院校的党组织内开展整风运动??日至9日,省委召开三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整风运动的计划。要求通过整风使全省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整风初期,江苏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和高等学校、科研教育机构、文化艺术单位的党组织纷纷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和小组会,听取党内外群众的意见,欢迎大家鸣放。座谈会上,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党内外群众绝大多数人拥护党的领导,诚心帮助党整风,所提意见是善意诚恳的,但也有少数错误言论
6月,中央要求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进攻,党内整风转向反击右派。省委传达贯彻中央指示精神,部署开展反右派斗争。同时,决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缩小打击面。江苏的反右派斗争主要在民主党派、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文化等单位展开。由于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作了过于严重的估计和判断,在全国形势影响下,江苏反右派斗争也存在严重扩大化的错误,把一些在整风中给党组织提意见的人打成右派,使他们及其家属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和打击
1958?月,震泽县横泾人民公社成立。资料图
反右派斗争之后,党内“左”的指导思想逐步发展,在经济建设上逐渐形成了急躁冒进的指导方针?958?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面貌的普遍愿望,但违背了经济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会后,“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从各方面开展起来。江苏制定了“大跃进”的规划和指标,要求各项工作“大干快上”,掀起了“全面跃进”的热潮。工业战线,“以钢为纲”,全民大炼钢铁;农业战线,“以粮为纲”,不断刷新高产指标,引发严重的浮夸风;交通、文教等领域的“大跃进”也一哄而起。由于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客观规律,留下了许多后遗症,造成了重大损失
在“大跃进”迅猛发展的同时,农村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95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江苏迅速掀起办社热潮,在不?个月的时间里,全省农村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人为地提高公有化水平,实行“一平二调”(即平均主义、无偿调拨),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1958年秋冬之间,党中央开始发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造成的严重问题。从1958?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到1959?月庐山会议前期,党中央领导整顿人民公社,调整高指标,作了初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按照中央精神,省委?959年全省经济计划也作了几次调整,降低了部分工农业生产指标,取消了原来在公社范围内的统一核算制度,生产队的积极性有所调动
但是,由于纠“左”是在肯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前提下进行的,初步好转的形势还很不巩固。随后发生的“反右倾”斗争中断了纠“左”的进程,再加上随之而来的自然灾害,党和国家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面对严重经济困难,中央决心认真调查研究,纠正错误,调整政策?960?1月,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要求全党用最大努力纠正“共产风”?96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开始转入调整的轨道。根据中央指示精神,省委决定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首先集中力量调整农业,解决人民公社的所有制问题
1959年,东台县三仓公社新五大队兴修水利掀热潮。资料图
1961年,省委领导分头在徐淮、里下河、太湖、宁镇地区进行选点调查。根据调研结果,12月,省委决定将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改为以生产队(即生产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实行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三级集体所有制。这一调整调动了生产队的生产积极性。随后,省委又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坚决纠正“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干部特殊风、瞎指挥风,对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无偿征调的集体和个人财产进行算账退赔
在进行农业调整的同时,省委对工业、交通运输业进行调整,突出地抓了调整工业布局和精简职工的工作。全省开始改变工业战线过长、“架子过大”、与农业不相适应的情况。调整的方针是压缩重工业战线,适当加强轻工业。此外,全省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也进行了整编工作,精简职工,压缩城镇人口,减轻了农业和工业本身的负担,减少了城市粮食和副食品的供应压力。同时,还采取措施,积极恢复和发展日用工业品的生产,增加市场供应,开放了农村集市贸易,活跃了农村市场
1962?月,中共中央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动员全党更坚决地执行调整方针,为战胜困难而斗争。全省各地迅速传达贯彻“七千人大会”精神,认真抓好国民经济的调整
江苏把发展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要地位,以农、轻、重的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全面做好综合平衡的工作
在农业方面,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建立健全“三包一奖”等责任制,改善经营管理;加大投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尊重生产规律,改进领导方法。在工业方面,紧紧围绕为农业服务来发展工业,加大支援农业的力度,为农村提供更多、更适用的物美价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全省工业战线进行了技术革新,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并努力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1959年,南京晨光机器厂庆贺新产品试制成功。资料图
在经济领域进行调整的同时,省委还对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也进行了调整。其中心内容是调整党和知识分子的关系,落实知识分子政策?962?月,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和文艺工作会议召开后,省委对全省知识分子的状况进行了重新认识和估计,强调要正确贯彻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切实加强对他们的团结和教育工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服务
1962?2?0日至15日,中共江苏省第四次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535人,列席代表114人,代表着全省90万共产党员。江渭清在会上传达了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精神,刘顺元代表第三届省委作了工作报告。会议提出全省的任务是贯彻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把发展农业放在首位,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坚决把工业部门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加强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建设,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业技术改革,建设现代化的农业经济。同时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增强党的团结,提高党的战斗力。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江苏省委和省委监察委员会,江渭清任第一书记,刘顺元、惠浴宇、陈光、李士英、许家屯任书记处书记,彭冲、包厚昌任候补书记(后增补为书记);陈光任省监委书记。会议期间,正在南京视察的毛泽东接见了与会代表,勉励大家“团结起来,努力奋斗,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给予全省人民极大的鼓舞
经过近两年调整,?963年夏开始,江苏各项建设事业呈现出明显的健康发展势头。到1965年底,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全面完成
?956?965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十年,虽然经历曲折,但仍然取得了无可否认的重要成就。工业建设、科学研究以及农田水利建设、农业机械化等许多工作,都是在那个年代开始布局的,同时也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得到加强?965年,江苏社会总产值为168.52亿元,比1957年增?4.6%;国民收入为74.89亿元,比1957年增?7.2%。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趋向合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之比发展为39.4?5.6?5.0;在工业内部,重工业的比重,?957年的15.2%上升?4.8%
全省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大规模展开,并逐步收到成效。按照洪涝兼治的原则,有重点地兴建了江都水利枢纽、骆马湖蓄洪水库、淮沭新河、入江水道、新通扬运河、通榆河、太浦河、京杭运河苏北段?个大型水利工程,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农业机械化开始起步,优良品种和先进耕作技术、耕作制度逐步推广?965年,农业总产值为57.27亿元,比1957年增?8.0%;粮食、棉花、生猪等主要农蓄产品产量也大大增加
1960年,南京长江大桥第一个钢铁围笼成功下水。资料图
全省工业布局进一步改善,新兴工业也逐步发展起来,形成相当规模,并具有一定技术水平?965年,全省钢产量达?.53万吨,比1957年的1.68万吨增长288.7%;煤产量达到485.66万吨,比1957年的193.11万吨增长151.5%。机械工业总产值达10.59亿元,相当于1957年的3.1倍。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化学工业形成了化学矿、化肥、农药、无机化工原料、有机化工原料、橡胶加工等多种门类,成为一个新兴工业部门。苏北和农村工业也有所发展,扬州、盐城、淮阴等地办起了新的工业企业。县、社也兴办了以机械、农机、化肥、水泥等为代表的“五小”工业?965年,全省工业总产值达?8.08亿元,比1957年的41.01亿元增长116.4%。与此同时,经济效益有了提高?965年,江苏的一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产值利润率、产品合格率等,都达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记录
在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同时,全省科教文卫事业进入稳步发展时期。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963年至1965年,工业方面取得重要科研成果328项?965?月,化学家侯德榜等提出的碳氨生产新工艺流程取得成功,为江苏发展小化肥生产开辟了新途径。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南京航空学院等高校承担?0多项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开展对有关超小型数字计算机、半导体材料、激光、原子能等项目的研究,为我国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62年,供销社收购农副产品。资料图
全省教育事业逐步恢复和发展,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在农村中还发展了半耕半读的农业中学?965年,江苏高等院校发展?9所,在校学?.9万人;中等专业学校发展到268所,在校学?.12万人;普通中?618所,在校学?7.98万人;小?1369所,在校学?98.68万人
1965年,全省文化事业机构发展?488个。广大文艺工作者继续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深入生活,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推出了一批好作品。全省医院发展到472所,比1949增长3.1倍。全省农村还开展了半农半医卫生人员培训,在城市开展送医送药到农村的活动,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得到了积极的防治
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要成就的同时,江苏人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全省人民意气风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涌现出大量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抒写了改天换地的壮丽篇章,培育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时代精神
解放军某部班长王杰在邳县张楼公社(今邳州市张楼乡)帮助民兵地雷班进行军事训练,在炸药包即将发生意外爆炸的危急关头,为保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生命安全,他毅然扑向炸药包,献出了自己23岁的年轻生命。他用生命践行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人生誓言
1964年,陈永康科学种田作示范。资料图
著名水稻专家陈永康,从青年时代起就潜心钻研水稻栽培技术,奋战在农业战线。他培育的水稻良种“老来青”,1951年创单季晚粳亩产716.5千克的高产纪录,被全?2个省市及15个国家引种,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无锡市红旗钢铁厂土高炉出铁。资料图
各条战线像这样的英模和精神还有许多。无私奉献、奋发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那个年代的精神标识,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不竭动力源泉
江苏采取有力措施迅速做好突发强对流天气应急救灾工 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现场 | 新征程上续写荣光、再创辉煌!今天,江苏省委书记向全省劳动者送上最美好祝愿 江苏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宁举 中国共产党在江苏? | 贯彻党的八大方针
来源 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著 《中共江苏地方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