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过去五年,全省经济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高质量发展成为鲜明导向。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这一目标定位,全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综合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迈上新台阶、br /> 在长三角一体化和全省全国大格局中定位谋势。这五年,常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跨过两个千亿元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00亿元,位居全?0强。紧紧抓住“创新”,尤其是依靠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常州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第16位、全国先进制造业城市?7位、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8位,“经济强”的基础更加厚实、br /> 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入上海大都市圈,深化苏锡常一体化合作联动,常州持续探索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径,创新地位不断凸显。纵深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47.8%,高新技术企业数实现倍增,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省“双创”人才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连续7年全省第一。“科技长征”和?·18”展洽会等,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搭平台、建机构,抓项目、引人才”,汇聚国内外优势创新资源,一次次推动常州在创新的大潮中转型发展。常州科教城成为常州承接全国科创资源的“集结地”和全市创新发展的高地与引擎、br /> 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常州全方位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成为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武进区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试点经验写入新土地法,在全省率先开展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试点,率先启动国家职教高地示范城市建设,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br /> 全市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累计实际使用外资?30亿美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600亿美元。在构建“一区两园”开放创新格局中,2个国家高新区排名持续提升,中以常州创新园打造国际合作新典范,中德、中欧、中瑞等成为省级国际合作园区、br /> 省党代会报告指出,过去五年,全省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一体化发展成为显着特征。在常州,伴随着常金同城化、常溧一体化加快推进,高铁新城建设、老城厢复兴有序实施,全市空间格局进一步统筹优化。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常泰长江大桥、南沿江城际铁路、苏锡常南部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开工建设,常宜高速、溧高高速建成,轨道交?号线?号线通车,圆了常州人民多年的“地铁梦”。常州还在全省率先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14个美丽乡村示范点?238个美丽宜居乡村相继建成,创成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个省特色田园乡村,溧阳?号公路”获评全国美丽乡村路,高品位的美丽常州加快呈现。(常报记 周茜(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