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家住武进区西湖街道塔下新?号楼的南非外教乐斯没有像往常一样去宁波看望儿子,因为他和社区志愿者们约好:一起捡拾道路两侧的垃圾,清理草坪上的宠物粪便。与他同行的还有他的同事洁淑芬、br /> 两年前,西湖街道塔下村拆迁安置,村民搬进塔下新苑小区。小区紧邻威雅公学,去年起,陆续?0多名外教住进了小区,“你好”碰撞“Hello”,擦出了和谐的“火花”、br /> 当天9点半,小区正门口,志愿者们已经集合,看到两位外国友人加入,大家鼓起掌来。穿上志愿者“红马甲”,乐斯麻利地干了起来,握垃圾钳的姿势相当娴熟。看出大家脸上的疑惑,他笑着解释:“我的家乡有一片海岸,我经常去海边捡垃圾,这对我来说很简单。“br /> 塔下新苑距离威雅公学步行?0分钟,“洋租客”的到来,给这个农村安置小区带来了新气象?8岁的村民王静玉张嘴说“Hello”了,之前,她只在电视上见过外国人;网格员王国连学会了一项新技能,用微信聊天对话框可以中英文互译,走访“洋租客”时,交流不再有障碍?9岁的退休老师黄灿亮收了几个“外国学生”,教他们舞龙…?br /> 王静玉住?号楼里,“洋租客”最多。“有礼貌”,是她对“洋邻居”的第一印象,“一起等电梯时,他们会问‘你住几楼’,我家楼层高,就请我先进;如果推着自行车,进电梯前会询问‘我可以进来吗’。”最让她感动的是,“洋邻居”看到垃圾掉落在垃圾箱外,会主动捡拾。“和其他楼栋比起来,我们2号楼更整洁干净呢!”王静玉说、br /> 志愿者们来到大草坪,刘菊芬迎上前和乐斯热络地打招呼。乐斯和妻子养了3条狗,同为“铲屎官”的刘菊芬,成了他们在小区的第一个朋友。夫妻俩外出时,会请她帮忙照顾小狗。最初,乐斯要给刘菊芬钱,她有些生气。乐斯不解:“在我们国家,请人帮忙遛狗,应该支付报酬。”刘菊芬告诉他:“在中国,这叫邻里情,不谈钱。”乐斯似懂非懂,但出门买花时,会给刘菊芬带上一束,刘菊芬欣然接受。刘菊芬告诉记者,以前草坪上宠物粪便很多,一不小心就“中奖”。“乐斯遛狗时,会带着报纸、塑料袋随手清理,好多养狗的居民看在眼里也跟着学,现在情况改善了很多。
为了让入住的“洋租客”做到“融入”,去年除夕,塔下村委邀请他们一起包饺子、调龙灯,感受中国年俗。村党总支书记黄小平说:“去年国庆期间,村里举办庆祝新中国成?0周年活动,他们也一起舞龙、打鼓,互动很欢乐。“br /> 村民们说着“Hello”,“洋租客”回以“你好”,你来我往中,乐斯和同事们萌生了做志愿者的想法。作为塔下村人,威雅公学行政主管王彬成了“牵线人”和兼职翻译。“很多外国同事有做公益的意识,我平时也在村里做志愿服务,两边联系都比较方便。”王彬说,因为第一次志愿活动安排匆忙,很多外国同事没来得及报名,“我把乐斯的照片发给他们,他们都说没参加很遗憾,非常期待下一次。“br /> “‘洋租客’成为‘洋志愿者’,说明他们‘不见外’,我们‘很欢迎’。”黄小平说,“环境治理志愿活动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后续希望邀请他们发挥所长,为村里的孩子开设一些外语公益班。”(小波 吴玲 丽琴图文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