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9/span>首页>>聚焦>> 内容
姜永强:干活一丝不 磨砺工匠精神
发布日期?020-11-02 来源:文明网 浏览次数9span id='hits'>字号【大?/a>導/a>【/td>

干起活来“有点轴

——记黑牡丹集团姜永强

与进口设备打交道,从电气消化吸收、维修保养到技术改造,黑牡丹集团邓建军科研组组长姜永强,一干就?7年。他说:“每一次技术改造都是工匠精神的磨砺,只有专心专注,才能有收获。

1993?月,姜永强从常州高级技工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进入黑牡丹前织车间,当起了机修工

初入厂门,姜永强对每台设备都感兴趣,每天跟在老师傅后面学维修?年学徒生涯,他对车间里的设备大多了如指掌,一般的小毛病都能及时解决

1997年,姜永强在前织车间独当一面,负责车间?40多台设备的维修

1999年,邓建军科研组成立,姜永强成为其中一员

2010年,姜永强担任邓建军科研组组长

“进入邓建军科研组,身边都是我学习的榜样。遇到技术难题,大家一起讨论,那种学习劲头和钻劲,助推我不断前进。”他说

事/strong>

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关键是技改。姜永强说:“每一项技改,都不容有半点失误。

前几年,前织车间从杭州引进一批次新设备,技术资料都不齐全,且国外厂家把重要技术参数作了删减。整套设备中的“瓶颈型”工序——分经机亟需改造,姜永强主动请缨,提出了自主改造方案

据了解,引进一台进口分经机约要45万元,国产机也要25万元,而改?台分经机的费用约?万元。“前织车间共?4台分经机,前后一对比,可节省一大笔资金。但改造这些设备,涉及的机械、电气设计都十分复杂。”姜永强说,当时公司领导问“几天可以完?台改造”,按常理,一般要3?天

姜永强连夜编制程序。没想到,隔天通电试机时,“卡壳”了,设备根本无法正常运转。“之前编制的程序完全行不通,这下子懵了。怎么办?只有推倒重来。这意味着晚上就不能睡觉了,必须赶在白班上班前,把所有程序重新编制出来。”姜永强说,只能从最基本的参数入手,一点点摸索,一条条记录,仅参数一项就列了999条。他把整个程序分割成几块,每一块都设计了几种方案,利用排列组合法进行逐一比对……天亮了,再次试机时,设备能转了。但新的问题又冒了出来:设备只能在低?00?分状态下满足运转要求,一旦超过时速,整个系统就产生共振,出现变频器故障和纱线断裂

分经机的设计要求?00?分,现在距“要求”还差一半。姜永强再次静下心来,与技术团队展开“头脑风暴”……直到第4天,听到操作工喊“正常了”三个字时,姜永强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了

?台改造成功,其余?3台设备仅用了1天多时间,全部搞定。改造后的分经机,不仅满足生产需求,且大幅提升了原有设备的质量和效率,每班还减少?名操作工

类似的技改,经姜永强之手的就达数十项。姜永强先后取得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项,《低碳节水型牛仔纱线清洁染色关键技术研发》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丈/strong>

“工匠精神就是要有做事‘有点轴’的劲头,常州话叫‘一根筋’。其实,这种‘轴’,就是一种追求极致、不断创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姜永强说,每一次技术改造,都是一次全新的蜕变,失败与挫折,是不断积累经验的财富

姜永强的徒弟谈晓俊告诉记者:“跟着姜师傅干,很有劲。他不仅手把手教你技术,更教你如何去思考问题,是我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良师益友。

借助邓建军科研组这一平台,姜永强为企业创效数千万元,还培养了一大批自动化维修人才,这些人才已成为公司织机改造的后备军、小组改善的生力军

市总宣 史菡 秋冰/ 胡平/

来源:常州日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519-85680855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