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常州人的母亲河,也是常州唯一的一项世界遗产。这些年,常州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按照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要求,着力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
大运河常州段由奔牛九里入境,至横林古槐滩出境,全?5.8公里。运河两岸,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历史文化传承弘扬,运河人家的宜居幸福生活更为城市增添了风韵和魅力。今天起,本报陆续推出“运河两岸行”系列报道,通过记者现场体验,讲述我们这座城市里的运河故事
悠悠古运河流淌千年,为我们带来了旖旎的自然风光,也孕育了灿烂的运河文化。近年来,新北区以改变村落面貌、调优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为诉求,通过打造高品位的文化长廊、打造高颜值的生态长廊、打造高效益的经济长廊,围绕“文?”和“旅?”战略以及全域旅游“一城、两核、三带”发展新格局,传承好、利用好、保护好大运河,将大运河文化内涵融入文旅产业,打造“文化水旅”品牌,传承水文化。他们以敬畏之心、工匠之心和争先之心,奋力推进大运河的全面复兴
奔牛镇,地处大运河畔,历史上是名噪江南的水路要津和商埠,今为拥有常州地区水陆空立体交通优势的物流重镇。千百年来,奔牛人民依托大运河,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经历沧桑,创造文明,积淀了众多文化遗产和人文精神
大运河奔牛段,白墙黛瓦,生态绿廊,展现古韵新貌
作为大运河上曾经辉煌的集镇,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发展为奔牛镇带来新的历史机遇,传承运河文化,繁荣奔牛,打造“运河千年明珠”的梦想
历史沿革
舟楫往来,店铺林立,名噪江南水乡的商埠
奔牛镇依运河而生,无论是历史时期还是现在,城垣变迁与运河的形成及演变息息相关
奔牛是中国最古老的运河——春秋运河旁的一个关键地区。在运河的战争时期中,它经历了战争的灾难,同时,繁忙的战时运输,往来奔波的官员、军人、商人、文人,也为奔牛带来了人口的扩张、经济的繁荣
隋唐时期,随着京杭大运河、孟河的先后拓浚和设闸,水运贯通集镇东西南北,舟楫往来,馆舍林立,驿站酒肆随处可见,茶坊、糟坊、油坊、碾坊、糖坊、酱坊、竹木坊、铁铺、窑业应时而生,商贸交换颇为兴盛,成为名噪江南水乡的商埠。后因战争开始衰败
新中国成立后,奔牛单独建镇,对大运河和老孟河进行了多次疏浚与整治,增强了运河的航运能力,以利于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我小的时候,运河还是浅滩,河道也没这么宽。那时候还没自来水,但是每个弄堂里都有码头,洗菜、洗衣服等日常生活,都离不开门口的这条大运河。”奔牛老街居民陈忠堂今?0岁,记忆中的大运河,无比热闹繁忙。河边停靠着船只,去对岸靠的是摆渡。冬天的时候,河面结冰,还能约上三五个伙伴去溜冰。“当时还有一个轮船码头,可以坐着船去常州白相。
2009年,奔牛镇为配合运河“四改三”工程,对运河南北两岸民居、厂房进行动迁,按三级航道标准整治航道,实现水运现代化,提升内河航道的服务水平
古韵新貌
白墙黛瓦,生态绿廊,尽显运河风情
天禧桥下,运河奔流。河畔人家,白墙黛瓦,红格窗棱;运河岸边,青石板砖,风景如画……如今的奔牛镇,焕发出新的生机
大运河奔牛镇段,全长11.6公里,是大运河常州段沿线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片区之一,拥有各类物质文化遗?0多处。尤其在奔牛老街仍有不少民国时期的特色建筑,具有保存和复兴价值?017?月,奔牛镇启动运河生态廊道建设工作,目前运河北岸155户民居的立面修复工程及生态廊道建设已改造完成,尽显运河风情
中街17号,是奔牛老街居民唐爱琴的家。这个两层小楼,被拾掇得整整齐齐,到夏天,唐爱琴最悠闲的事,就是晚饭后?0多岁的老母亲搬个小凳子,坐到门口乘风凉,或者带着母亲在河边走走。来往船只的汽笛声,已经成了几十年里最熟悉的陪伴
而在2017年以前,这里还并不是一派岁月静好的模样。唐爱琴原本住在中街51号?009年,大运河沿线启动拆迁、“四改三”拓浚工程,原本的家拆迁了。故土难离,唐爱琴在中街17号又安了家。但是,当时的工程,导致大运河(奔牛段)民居破败、严重漏水、杂物聚集、违法占道等问题突出显现,运河沿线民居环境改善,也成为了当时几年全镇的热点、难点问题
以生态廊道建设为核心,打造运河沿线风貌?017?月,奔牛镇启动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基础工程。其中,最先启动的古运河奔牛段生态廊道已经全面建成,南岸在拂堤绿柳旁建了1公里多长的绿色透水混凝土步道,供居民们散步休闲;北岸,155户民居整修一新,白墙黛瓦、翘檐花窗,尽显江南风雅古韵。其间建设的平台渡口、奔牛坊休闲广场、奔牛闸、天禧桥、轮船码头等景观节点,为该生态廊道注入了历史文化元素,使之成为保护和传承运河文化的一条景观步道,受到了市民的欢迎
“在155户的立面修复工程上,我们采取一户一策的方案,在可能性范围内,尽量满足居民的需求。”中街社区党总支书记贺益平告诉记者。中?5号,是王小平出生的地方。王小平告诉记者,之前的改造,他最感动的,就是工作组顶着炎炎夏日一次次上门测量、设计,向他征询意见。如今,原本北开门的老屋换成了南开门,坐在厅堂里,王小平抬眼就是千年古运河
运河故事
江南运河第一河口,唤醒历史记必/span>
河畔房屋面貌焕然一新,里街,则还留存着千年古街的历史风韵,二者交相辉映
高平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也是奔牛镇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文史顾问,在他看来,如今奔牛镇的河畔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这也是绿色发展理念的一种体现。站在生态廊道,极目远眺,古韵新风,令人心旷神怡。“特别是每当夜幕降临,老百姓都到河边散步,生活在这里,很惬意。
而在奔牛镇,还“藏”着江南运河第一河口。江南运河第一河口位于奔牛大运河与孟渎(老孟河)交汇处,它开启了奔牛文化发展之源,也见证了奔牛集镇的形成和发展
据了解,在整治工作完成后,奔牛镇重点将推出两个核心项目,即江南运河第一河口(遗址)公园与奔牛老街复兴工程
江南运河第一河口是大运河常州段沿线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片区之一,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内涵,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景观和旅游价值,因而受到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江苏历史文化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贺云翱教授的高度评价和点赞,提议建设江苏唯一的“第一河口公园”(含古桥和老街区域),以凸显第一河口在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重要历史节点和奔牛运河文化的特色亮点
目前,古运河奔牛北岸初步呈现出了古镇老街的新风采,新建平台渡口、奔牛坊、奔牛闸等景观节点,它们和奔牛人民一起见证着古镇的振兴灿烂,古镇的复兴也让人充满着期待
孟河
新孟河拓浚,引江济太汇通运沲/strong>
新孟河拓浚工程,起到引江济太的作用
历史沿革
曾经辉煌的古运河道,留下后人的企盻/span>
在孟河镇齐梁大道的西侧,有一条长?公里的河道,这条河道,就是当地人称的“古运河”
据相关资料显示,这条古河历史悠久,在春秋战囯时就开挖了,后因年久失修,部分堵塞,影响了运输和灌溉,在唐元和六年 ?11年),官员孟简被贬为常州刺史。当时,长江自镇江以下航运不便,孟简到任后,了解到这一情况,作了实地考察。元和八年(813年),孟简征集常州郡内及附近的民工15万人,对北自河庄(今孟河城)附近长江岸起,南至奔牛附近万缘桥京杭大运河岸一线中间的旧河道进行贯通拓浚。河成,长四十一里,滚滚江水从此直达南注,入大运河,河水灌溉了四千余顷土地,提高了作物产量,农民温饱有了保障。同时,漕粮船只亦可经由此入江,沿扬中大沙洲内侧夹江西航至润州附近过江入北运河,分流了漕运。后人为纪念孟简的功绩,因而把新开通的河道称为“孟河”,千百年来一直延用
“经过时间的推移,当初的古运河道,如今在孟河就留下这么一段。”当地文史专家郭重威,对孟河的这条古运河道颇有研究,他告诉记者,大运河承载军事、漕运和文化多项功能,流淌至今已经成为了文化的一个符号。如今,国家对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极其重视,在这样的形势下,位于古运河长江出口处的常州孟河更应该利用好特殊的历史背景,挖掘悠久的历史文化
在郭重威心中,一直有一个设想,他希望能够在这条仅存的古运河道旁,建立起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打造集历史、文化、风情为一体的“中华历史文化长廊”,也是运河文化的一种体现
古韵新貌
引江济太:新孟河拓浚连通运沲/span>
据清乾隆《江南通志》载:“运河在府南,自望亭入无锡界,流经郡治西北,抵奔牛镇达于孟河,行百七十余里”,意即由孟河入长江
站在孟河镇润江桥上,桥下是宽阔的河面,碧波荡漾,这一段长?公里的河道,经过15个工作班组?96位作业人员的进度抢抓,终于在今年6?4日通水,这也是新孟河拓浚延伸工程其中的一段
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常州境内河道全?7.23公里,占河道总长77%左右,涉及新北、钟楼、金坛、武进四?4个乡?8个村,总投?7.62亿元,是常州治水史上建设强度最大的项目,工程内容包括河道拓浚、堤防填筑、桥梁及水系调整工程等
“新孟河拓浚工程新北段总长?5公里,我现在所在的这个位置,桥下的河道北连长江,向南约23公里,则连通我们的京杭大运河,是拓浚工程中的一条要道。”站在润江桥上,负责承接新孟河拓浚工程的常州新美水务有限公司水利中心总监杨唯一告诉记者,新北段工程是所有区段中体量最大、形式最复杂、技术要求最高、组织难度最大的区段,涉?个乡?6个村落,包括了跨河桥梁的修建(保护)、主线水系调整及拆(新)建泵站、桥涵、节制闸、涵洞等工程,目前整体工程已完成45%,预计今年年底主体结构能够完工
杨唯一(左)和工人们在堤岸边巡
“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将进一步完善引江济太工程布局,有效改善太湖西北部湖区和上游湖西地区河网水环境。”杨唯一说,在发挥河道功能的基础上,他们还将在河岸两侧建设绿化廊道、慢行系统,给市民打造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运河故事
非遗传承:斧劈石盆景再现运河的波澜壮阓/span>
就在这条河道的旁边,江南园林风格的新北区孟河镇斧劈石盆景园静静矗立在一旁。盆景园里,大多摆放着常州斧劈石非遗传承人魏达荣、魏玉宇父子俩的作品
说起和大运河有关的情怀,便不得不提,父子俩?019?月在扬州举办的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创作的巨型斧劈石盆景《京杭大运河》
魏达荣老先生是常州斧劈石非遗传人。当时,江苏省文旅厅非遗处的领导把再现京杭大运河这样的题目出给他,魏老先生既感责任重大又觉得颇有挑战性。斧劈石擅长表现山,如何表现河?他和儿子魏玉宇用了很长时间来琢磨,最后还是决定用山来表现水,浓墨重彩刻画山,留白处便是水
他说,起笔从北京开始,流经山东、江苏、浙江,只要把沿线的主要山脉表现出来,大运河便呼之欲出。北京的山,他选取八达岭,岭上是万里长城。延伸过来,是山东泰山。再向南,江苏钟山,龙头在紫金山,龙尾就是孟河盛产斧劈石的小黄山。最后杭州,灵隐山和普陀山
在魏老先生的心目中,京杭大运河将不同江河流域的生产区域联系在一起,惠泽万民。如何表现大运河的生生不息呢?他想到了四季轮回,北京的冬天、山东的秋天、江苏的夏天、浙江的春天,一起交织成春夏秋冬、万物生长的自然之歌,长城之冬寓意爱国,泰山之秋寓意进取,钟山之夏寓意博爱,普陀之春寓意和谐,大运河精神也正是民族精神。而作品确定为18米长,则因为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千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选材,全部选用当地小黄山盛产的青灰色斧劈石。不过,要表现冬景,就需要一种黑色身块镶嵌白筋的雪花劈石,颇为难找。魏玉宇说,石头的气质很重要,有的柔和,有的刚性,纹理要细腻、清晰,每一块都要重新雕琢。整体架构完成后,再进行细节的推敲,把一些典型性的建筑和景点放上去,亭台楼阁、渔舟唱晚、漫山红叶……大运河两岸的美丽风景,都要尽力呈现出来
就这样,当长18米,?.4米,?.35米的斧劈石盆景《京杭大运河》亮相运博会时,惊艳了到场的所有人,大家纷纷照相“打卡”留念,记录这一壮观的作品
来源:常州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