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常州人文之源,钟楼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城市品质。深入开展的文明城市建设工作,让钟楼的文明基因再一次被激活,让钟楼的文明气息再一次喷薄,也让钟楼的文明韵味再一次被人们熟知。
不管是工作机制上的求新求变,还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行一步,亦或是道德讲堂、志愿服务、文化建设上的推陈出新,此刻,钟楼正用全新的方式,展示着自己宽广深厚的文明底蕴,彰显着长久积淀下来的文明精华。
9个常态性工作机制
让更多细节问题得到解决
在餐厅看到形形色色的文明餐桌标语,对我们常州市民来说已经十分习惯。如今这些标语有了更活泼的呈现方式。“我们与一些企业合作,把文明餐桌的标语与企业宣传推广融合到一起,比如把我们的标语加到商家的二维码下面。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一来企业参与到了文明宣传,二来我们也有了更大的宣传范围。”钟楼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姜为民告诉记者,这项创新举措其实是常州市文明办相关举措的一个延伸。
钟楼区市场监管局在所管辖的超市内开展常态长效监督检查工作。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2015年我们三部门合一,挂牌组建了现在的市场监管局,管理范围一下子就变大了。有关文明城市创建的这部分工作,如果继续按照以往的工作模式,很多地方都难以满足要求。你想啊,商场、超市、校园、网吧等等,都在我们的管理范围内,有些细节性的问题真的很难顾及到。”姜为民说,这些难题在他们实行网格化工作机制后都迎刃而解,同时他们还主动对接市民巡访团,让一些边边角角的问题都能及时解决,“这也是我们多方合力的结果,我们在常态长效工作中发现问题,然后寻求有关部门给出解决方案,最后到街道社区去具体解决,这样合理且有效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了我们钟楼文明建设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2017年以来,钟楼区推进例会、分析会、点评会三个例会,各创建单位根据自身的职责,结合自身情况,还建立起了月会制、网格制、派单制、会商制、通报制、督察制、约谈制、责任追究制、应急制9个常态性机制。全区上下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探索道德讲堂新模式
在推进道德讲堂建设中融合更多力量
钟楼区道德讲堂自2009年11月启动以来,2018年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了,已成为钟楼百姓在“就近就便就需”和“可亲可敬可为”中,沐浴道德春风、收获道德智慧、释放道德力量、分享道德惠民的有形课堂。如今,钟楼区又探索出了“众创+道德讲堂”的新模式,让道德讲堂走进众创空间,在推进道德讲堂建设中融合更多力量。
在常州博济科技园举办的众创空间道德讲堂。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我们现在五星智造园、新博智汇谷两个园区都已经开始开展道德讲堂活动了,每次都有不同的宣讲主题,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也比较高,他们都觉得自己能从中吸收到东西。”博济科技园常州区域总经理苏娟说,博济科技园原本就有博济大讲堂,“众创+道德讲堂”的新模式在博济科技园就转变为了“博济大讲堂+道德讲堂”的模式,他们在原有的管理类培训、分享沙龙、资源对接、项目路演等活动的基础上加入道德讲堂,让青年创业者们在获取相关创业信息的同时也传播正能量。
从“唱歌曲、学模范、谈感悟、诵经典、送吉祥”到“5+N”、“四化一角”,钟楼区不断巩固道德讲堂的组织制度,优化考核制度,建立培训、观摩制度,定期开展区级观摩、道德讲堂培训班和优秀宣讲员、主持人交流会,运用“掌上道德讲堂”,研究挖掘推广成功个案的普遍意义。在不断总结、提炼、培育、推广基层道德讲堂的新模式中,钟楼区充分发挥区道德讲堂总堂五星级示范作用,制定精品课程实施计划,统领全区各类道德讲堂全年活动。如今,钟楼区已形成了以区总堂为龙头,4家市级优秀示范点和31家市级示范点为骨干,180家基层讲堂为基础的体系,探索出了军民共建道德讲堂、阳光少年道德讲堂、巾帼道德讲堂、清心驿站道德讲堂、业主之家道德讲堂、商会道德讲堂、众创空间道德讲堂等多种道德讲堂新形式。
以“1+N+1”模式推动
把田园打造成有勃勃生机的品格教育乐园
下田插秧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相信现在不少人已经忘记或从未体验过农耕的感觉。“我们这里前不久还举行了千人插秧活动,让家长带着孩子们亲身下到秧田,去近距离体验久违的农耕文化。”钟楼区佳农探趣休闲生态园营运负责人张丽燕向记者介绍了佳农探趣所打造的未成年人“品格教育”体系。
学生和家长在佳农探趣休闲生态园体验品格教育。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在佳农探趣生态园内,确实有很多细节之处都融入了品格教育。张丽燕指着一棵柳树问记者:“你看这个柳树根部围着的一圈支架,知道是做什么的吗?这树根下面我们养了知了宝宝,知了宝宝要在泥土里孕育三四年才能破土而出,沿着这个支架爬到树上发出蝉鸣。我们养知了这件事,其实就蕴含着一个‘厚积薄发’的意思,孩子们在看到这些的时候就能理解其中含义。”
钟楼区是常州市较早推进品格提升工程建设的区域之一,该区以“1+N+1”共育网络方式推动区域品格提升工程,这一项目也被列为省级重点项目。佳农探趣就是“1+N+1”模式中的第二个“1”——社会实践基地。“我们以农业为平台,把原本平平淡淡的田园打造成有勃勃生机的品格教育乐园。”张丽燕说。
近年来,钟楼区整合资源,优质发展,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但建成邹区镇未成年人成长服务中心,试行全区未成年人成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还通过建设区域“尚德学堂”,以“1+N+1”的模式,为孩子们创设品格提升的共育时空,促进钟楼区未成年人文明礼仪的全面养成,共同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养成。2017年,新闸小学作为常州市“八礼四仪”养成教育的优秀代表,在江苏省“八礼四仪”养成教育现场会上进行连线直播,就充分展示了钟楼区在未成年人“八礼四仪”养成教育取得的成果。除此以外,2017年,钟楼区还陆续开展了“慎终追远,遥寄春天”主场活动等“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形式多样,深受群众喜爱。
出版音乐专辑、小说,举办文创节
用文艺的形式传播“好声音”
“卖萝卜干、芝麻糖、梨膏糖咯,还有新鲜出炉的常州大麻糕。”端午小长假期间,运河五号创意街区传统美食坊传来阵阵常州吆喝叫卖声,一群民国服饰装扮的小学生提着竹篮,竹篮里装着出自传统匠人之手的常州特产走街串巷。而在运河五号创意街区的文化创意馆,刺绣腕表、手绘帆布包、花艺团扇等将时尚与传统融合的物件,则以精致的姿态,与潮流创客一起安静地等待文艺爱好者的赏识。这里,正是钟楼区委宣传部、钟楼区教育文体局主办的“江南文创集市”现场。
2018年“大运河文创节”文创集市活动现场。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钟楼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吴飞告诉记者,江南文创集市是2018年“大运河文创节”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创节共有3天,第一天是插秧节,第二天是文创集市,第三天是大运河文创产业发展峰会。“此次文创节的成功举行,给我们以后组织此类活动带来了很大的信心,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我们也希望通过举办此类活动能为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智慧和力量。”吴飞说。
另一方面,钟楼区也在用其他文艺形式传播着钟楼精神文明建设的“好声音”。“我们钟楼区文化馆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推出了音乐专辑《钟声悠扬》和小说《常州人的365夜》两个艺术作品,两个作品不仅让常州本地市民产生共鸣,也让不少新市民了解了常州。”钟楼区文化馆馆长孙茹告诉记者,在她看来,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一个情感问题,一方土地勾起一方人情怀,当人们对这片土地有了真情实感,自然地就会在这片土地上说文明话、做文明事,文化艺术作品就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常州精神文明建设出着自己的一份力。
启动志愿服务新项目
发挥龙头志愿服务组织传帮带作用
说起钟楼区的志愿服务,我们马上就能想到义工联、糖糖成长互助促进会、公益助学联合会、天爱儿童康复中心、德长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一批钟楼区内的品牌志愿服务组织。钟楼区在孵化品牌志愿服务组织、品牌志愿服务项目方面有着自己的一套做法。这不,2017年,他们又启动了一项新的志愿服务项目——一杯姜茶的“益”行。经过两年的发展,该项活动已经成为钟楼区志愿服务的新招牌。
2018年一杯姜茶的“益”行,志愿者们向地铁建设者送上暖暖的姜茶。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分别为公安民警、交警、公交车司机、地铁建设者、环卫工人和菜场保障人员送上暖暖的姜茶。2018年还新增了爱心储蓄罐认领活动。3天的送姜茶活动吸引了200多名志愿者报名参加,我们在微信开通报名通道后,半天时间就报满了,市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非常高。”钟楼区文明办工作人员唐志庆说,活动还带动了一些企业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比如2018年常州麻糕店有限公司赞助了本次活动的大麻糕和特制姜茶,博济科技园和麦星公益文化发展中心共同赞助了爱心储蓄罐,常州市营销协会、江苏天空控股集团共同赞助了活动的保温杯,金土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捐助了5万元善款,当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一项活动中时,活动的号召力就越大,正能量的传播范围也就越广。
2017年,江苏省第二届志交会上,钟楼区的“常州幸福树公益行”荣获金奖,成为常州市获得的唯一一项金奖。2018年,钟楼区将继续发挥义工联、糖糖成长互助促进会等一系列龙头志愿服务组织的作用,加强培训和交流,打造各专业志愿组织交流平台,提供帮带服务,提升全区志愿服务分类化、专业化的水准,让钟楼区的志愿服务更具吸引力、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力。(常州晚报 文明 吕劲松 郑雨露 朱臻 部分图片由钟楼区委宣传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