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家住武进学府东苑的潘志兴、周亚菊夫妇又开始张罗着将刚做好的几双棉鞋拿到了自家住的楼道一条小区过道上,开始出摊。此时,已是中午12?0分,他们还没顾得上吃午饭、/p> 坐在摊位后,夫妻俩没有一声吆喝,因为,他们都是聋哑人。摆摊的地方人流并不多。十多分钟,过往的行人没有一个来光顾,甚至没有注意到他们的摊位、/p> 他们两个的唯一收入来源就是卖自己做的棉鞋。往年一直摆在庙桥街上的家门口?016年,他们搬到了这里(指学府东苑,离庙桥街上大?公里),左邻右舍都不认识了,市口也不如以前,棉鞋摆出来根本没人买,我嫂子急得哭了好几天?rdquo;潘志兴的妹妹潘小凤说、/p>
潘志兴的家里,挂满了卖不出去的棉鞋。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聋哑夫妻靠每年卖一季棉鞋,自食其力 潘志兴夫妇卖的棉鞋,都是他们俩自己做的。而做棉鞋?ldquo;工作?rdquo;,就在他们住的学府东苑一个车库内,车库面积不大,10平方米不到的地方挂满了几百双棉鞋,两张小木凳,就是潘志兴夫妇的操作台。两人住的地方就在楼上,除了吃饭睡觉,他们其他的时间几乎都在这里度过、/p> 潘小凤说,潘志兴62岁,他的妻子周亚?6岁,两个人是重组家庭?年前结婚,结婚后,周亚菊就跟着潘志兴一起做棉鞋。两个人都没有孩子,十几年前,潘志兴领养过一个女儿,不过女儿在无锡工作,也很难顾到他们、/p> 说起潘志兴的手艺,潘小凤竖起了大拇指?ldquo;我哥哥和鞋打交道30多年了,他以前在皮鞋厂做鞋,后来厂倒闭后,就自己做棉鞋,他的手艺在庙桥街上是出了名的?rdquo;潘小凤说?0多年前,潘志兴就开始在庙桥街上卖棉鞋,还拥有一家自己的店面。由于他的手艺不错,也吸引了不少老顾客,一年可以卖出去1500多双?ldquo;他们两个没有低保,每年最主要的收入,就靠这一季卖棉鞋了?rdquo;潘小凤说、/p>
潘志兴夫妇在工作?张小方凳,就是潘志兴的工作台。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人生地不熟,2017年一个月只卖出去?5双鞋 2016年庙桥街上改造,我哥搬到了学府东苑,由于以前的顾客都是街坊四邻,彼此都认识,但是搬到这里后,人生地不熟的,老生意就没了?rdquo;潘小凤说,他们做的棉鞋有不少老客户,十来年前?0元一双,2016年开始卖40元一双,儿童穿的小棉?0元一双,除去本钱,每双赚5~10元、/p> 考虑到换了地方会生意难做?017年夫妻俩特意比往年少做了500双鞋,但是没想到生意会这么差?ldquo;已经出摊一个月了,1000多双鞋子就卖出了15双,最近一个礼拜,一双都没卖出去?rdquo; 潘小凤讲,哥嫂也曾想过到街上的菜场去摆摊,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摊位,只能在小区内摆摆摊?ldquo;两个人做棉鞋购买原材料就花了几千元,?017年这个形势,不要说赚钱,很可能连老本都要赔进去了?rdquo;潘小凤说、/p> 看着鞋子摆在家里卖不出去,周亚菊接了一家工厂装配零件的活儿,在家装配零件,每天能挣20多元。不过,这点收入远远不能满足这个家庭的日常开销、/p>
潘志兴做棉鞋的手已经布满老茧。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热心邻居找晚报,想请大家一起帮帮忙 家住学府东苑120幢的尚先生住在潘志兴家隔壁,2016年潘志兴一家搬来后,尚先生得知了他们的难处,经常上门帮助他们?017年冬天,夫妻俩的棉鞋滞销了,尚先生也很着急。前几天,他为不识字的潘志兴夫妇在网上了发了一个帖子,帮这对夫妻向市民求助,但是收效甚微。于是,尚先生致电常州晚报热线,希望常州晚报向更多常州人说一声,给这对要强的残疾人夫妻帮帮忙?rdquo; 我买过他们的鞋子,很扎实,保暖,?个冬天都没问题?rdquo;尚先生说。看到尚先生,还在做棉鞋的潘志兴立即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拉起尚先生的手,竖起大拇指。潘小凤说,潘志兴是在夸尚先生心肠好?ldquo;我哥不会说话,但是对帮助过他的人,他都会记在心里?rdquo; 潘小凤说,学府东苑小区比较大,有200多幢,哥嫂又是聋哑人,不便交流。如果有读者想买棉鞋但是找不到地方的话,可以拨打她的电话:18015018962。(常州晚报 何一 朱臻(/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