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9/span>首页>>文明出行>> 内容
让非遗传承“活”起来,“火”起?/td>
发布日期?017-11-22 来源:文明网 浏览次数9span id='hits'>字号【大?/a>導/a>【/td>

  如何让非遗保护迸发出生生不息的力量?数字?ldquo;抢救?rdquo;记录,与时间赛跑?ldquo;视频+直播搭上互联网快车,受到大众的热捧;筹建非遗馆,让传统技艺融入大众生?hellip;

  一次次的探索,在继承中创新,在保护中发展,这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市民百姓?ldquo;静?rdquo;?ldquo;活?rdquo;的文化遗产中穿行,完成了一次次传统与现实的对话,让古老非遗绽放出新的光芒。(常州晚报 刘懿(/p>

  资料留存

  抢救?rdquo;记录,防止非遗瑰?ldquo;人走艺绝

  常州经验被文化部作为范例向全国推广,常州做法被《人民日报》点赝/font>

  2016年年初,常州市非遗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位:佛教音乐(天宁寺梵呗唱诵?mdash;松纯、锡?mdash;吴雅童、常州留青竹?mdash;徐秉方、常州吟?mdash;秦德祥、金坛刻?mdash;杨兆群、常州梳?mdash;金松群,如今只有徐秉方、杨兆群、金松群3位健在、/p>

  与物质遗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的是看重人的传承。由于时代变迁、后继乏人等原因,一些非遗项目随着传承人的去世?ldquo;人走艺绝。幸而,常州市连续两年开展的抢救性记录工作,正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一遗憾、/p>

留青竹刻徐秉方项目摄制组采访北京工美学会理事长唐克美。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常州抢救?rdquo;记录经验被作为范例向全国推广

  2015年,文化部启动了300名年?0周岁以上及不?0周岁但体弱多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要求利用视频采集、录音、拍照、文字记录等技术手段,全面系统地记录传承人掌握的非遗知识和精湛技艺,为后人留下宝贵资料、/p>

  常州市文化馆副书记黄明彦介绍,在全国尚无成熟模板可以参照的情况下,常州市及时制定了抢救性记录工作整体方案,开?ldquo;摸着石头过河,于2015年底启动此项工作,并?016?1月底全面结项、/p>

  2016年,97岁的锡剧传承人吴雅童?7岁的常州吟诵传承人秦德祥先后因病离世。所幸常州市抢救及时,对两位老先生技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得以圆满完成、/p>

  其中,常州吟诵秦德祥项目的抢救性记录工作由于完成质量较好,还代表江苏省上报文化部,获得了来自国内、省内专家的点赞,被文化部作为范例向全国推广。《人民日报》专题报道了常州做法,认为这不仅是常州对抢救性记录工作作出的积极探索和尝试,也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抢救性记录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017年以来,已有甘肃、镇江、南通等地来常考察,常州市非遗保护中心还率专业团队协助高邮市完成民歌国家级传承人王兰英的抢救性记录工作,相关经验获得全国同行的普遍认可、/p>

  即便是门外汉,透过记录资料也能恢复这门技艹/font>

  2016年江苏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名单中?9岁的常州市天宁寺梵呗唱诵传承人松纯?1岁的常州留青竹刻传承人徐秉方在列、/p>

  2017年年初,对这两位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启动,常州市非遗中心以竞争性磋商的形式公开征选摄制团队,记录两位传承?ldquo;绝技,同时深入传承人工作生活,挖掘非遗渊源、/p>

  不过,即使有?016年经验的积累,这项工作开展起来仍有不少困难、/p>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天宁寺梵呗向来为南禅梵呗韵腔之代表,天宁禅寺原住持松纯大和尚是这一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017??8日,松纯大和尚圆寂,由于身体原因,之前也未能配合摄制口述史内容、/p>

  摄制团队只能另辟蹊径。负责这一项目采集摄制工作的常州千果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负责人缪波透露,为了面广量大地收集素材,团队摄录了2017年以来,松纯长老所有出场的法会、官方活动,跟拍了大量学习和生活场景;采访了松纯长老的多位弟子、师兄弟,走访武汉音乐音乐学院教授周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等专家学者;花了几个月时间梳理了天宁寺资料库的磁带、CD、VCD等资料,并整理为数字化形式;尤其2017??8日,第六届常州佛教文化(旅游)节暨天宁宝塔落成开光十周年庆典活动之际,松纯大和尚作为天宁禅寺梵呗唱诵代表性传承人,亲率弟子为观众献演31分钟的《天宁禅寺梵呗唱诵》,得到了完整记录、/p>

  到目前为止,关于天宁寺梵呗的音频、视频资料录制量?000多G?ldquo;就算是门外汉,透过这些丰厚的记录资料也能恢复这门技艺,这是我们对于记录工作的要求?rdquo;黄明彦说、/p>

《倾一生心血,浓千年国色》视频截图。图片来源:常州晚报

  从传承人出发,让非遗的历史渊源有迹可?/font>

  不同于一般的数字化记录工作,抢救?rdquo;记录不以取悦大众为目的,而是有着复杂及严格的规范要求,目的是在抢救的前提下,兼顾研究与传播需要、/p>

  担任留青竹刻徐秉方项目采集团队的江苏省云合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振,多年来对留青竹刻项目积累了细致、深入的了解。我国的留青竹刻工艺、技艺起源于唐代,明代以来各种刻法均有长足的发展。近现代以来,常州形成了以徐素白、白士风为代表的两大流派群体,素?ldquo;天下留青看徐?rdquo;的美誉。记录中,团队并不局限于传承人本人及家属拍摄,还立足对行业的整体记录,多次走访北京、南京,采访多位工美界的国家级评委、专家,为的是通过这次拍摄,把留青竹刻这一项目百年来的历史渊源、承载的内涵、现实价值统统摸清、摸透、/p>

  推广拓展

  非遗+互联?rdquo;

  让古老文?ldquo;?rdquo;起来

  江苏省级非遗项目龙泉印泥的纪录片

  经《人民日报》等官方微博转发,在网络上爆纡/font>

  近日,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泉印泥的纪录片《倾一生心血,浓千年国色》在网络上爆红,这段6?5秒的视频由常州市文广新局委托常州二更公司历时4个多月打造,集中展现了龙泉印泥的传统制作工艺和传承人缪德根的数十年坚守。经《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中国日报》等十多家国家级和江苏省级媒体的官方微博转发,常州探索的非遗+互联?rdquo;传播模式引起广泛关注、/p>

  常州市文广新局社文处相关负责人雷虹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传统传播渠道的推广过程中,成本高,受众面窄。印泥制作又是一项古老的技艺,想要让更多年轻人接受,让它活下去,常州市文广新局由此想到?ldquo;短视?直播,两者效应叠加,以年轻人易于接受的方式,突破地域限制,给非遗提供了一个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展示舞台、/p>

  常州众多非遗项目,为何这次选了龙泉印泥?据了解,龙泉印泥是中国三大印泥之一,G20 峰会都指定用它,另一方面,缪德根坚守的故事也颇为动人。做一方印泥要经过30多道工序,光是晒油这个步骤,就需?年时间。千年不化的龙泉印泥用藕丝制成,一根一根抽,几十个人抽三个月,也才弄出来二两多点藕丝。作为市场面窄的小众产品,经营困难越来越大,但缪德根从未放弃。视频播出后,无数网友被打动,两天内点击量超?00万,跟帖评论数超2000、/p>

  11月下旬,常州市文广新局还将举办常州非遗技艺之龙泉印泥直播活动,通过制作展示和粉丝体验等移动直播,让龙泉印泥在年轻人活跃的圈子实?ldquo;?rdquo;态展现。未来,还将进一步探索实?ldquo;非遗+互联?rdquo;常态化,依托新媒体平台为其它非遗项目注入更多内涵。(对龙泉印泥感兴趣的市民,可扫一扫二维码先睹为快。)

  成果展示

  筹建非遗馅/font>

  让非遗融入市民生洺/font>

  未来,不仅可观摩,还能参与传习、互?/font>

  为了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活态保护、可持续发展,让市民共享非遗保护成果,记者从常州市非遗中心了解到,目前,正在建设中的文化广场正筹建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非遗馆设计分为两层,展陈面积暂定为1700平方米、/p>

  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将强调常州特色,非遗时?rdquo;、/p>

  强调常州特色,就是要能展示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丰厚与特点,体现常州市非遗保护工作成果、/p>

  强调非遗时空,即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特点和生态保护要求。展陈将把非遗资源融入常州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以及百姓生产生活之中、/p>

  届时,市民不仅可以观摩、沉浸、体味,还能参与非遗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等类别项目的传习、互动、/p>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519-85680855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