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9/span>首页>>文明出行>> 内容
气瓶用上“身份证”常州“红绿灯”严管充气站
发布日期?015-11-13 来源:文明网 浏览次数9span id='hits'>字号【大?/a>導/a>【/td>

  上月10日,安徽芜湖市一私人小餐馆因液化石油气泄漏,遇明火引发气罐燃爆,致使17人死亡。血的教训,再次敲响警钟、/p>

  我市范围内液化石油气气瓶的使用状况和安全情势如何呢?连日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p>

  全市注册登记在用气瓶120多万?/strong>

  我市现有气瓶充装单位32家,注册登记在用气瓶120多万只,另外还有大量未登记的气瓶在用、/p>

  据介绍,气瓶燃爆成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用户使用不当,如减压阀与角阀丝扣不吻合,连接处没有拧紧或减压阀进气管处的密封圈老化失效、脱落未发现更换等,都会使连接处漏气;二是灶具管道泄漏,灶具管道老化、龟裂等,导致液化石油气泄漏;三是黑气站违规倒灌液化气,致使未经检验合格的过期气瓶和超过使用寿命的报废气瓶流入用户手中、/p>

  气瓶用上?ldquo;身份?rdquo;

  记者在常州中油盛安能源有限公司、戚机厂充装站、崔桥燃气有限公司、三河口燃气有限公司等调查发现,除戚机厂充装站操作流程较为正规,其他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有充装无条码气瓶的,有充装后气瓶信息不上传数据库的,更有甚者,竟然还在充装过期瓶、/p>

  按规定,气瓶设计使用年限?年,?年必须进行一次检验,?年仍要使用需经检验机构判定使用期限,最多只能延?年。也就是说,气瓶使用寿命最多不得超?2年。而市质监局特设处相关负责人马兰萍告诉记者,因存在黑气贩非法倒灌现象,市场上仍有超期气瓶在使用、/p>

  自今?月起,市质监部门陆续将原来对在用钢瓶的条形码管理转化?ldquo;二维?条形?rdquo;管理,并建立气瓶安全管理网络平台数据库,对每只气瓶进?ldquo;一瓶一?rdquo;电子化档案管理?ldquo;条形码仅用于气体充装站在充装环节的信息上传,市民无法读取条形码上的信息;而二维码,只需扫描一下,手机上立刻能显示气瓶是何时充装的、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检验合格等详细信息。通过互联网将气瓶的所有信息公开,更有利于用户安全使用液化气?rdquo;

  红绿?rdquo;监管

  市质监局副局长金国祥说,我市现已?2家气体充装单位建立了以气瓶使用管理系统?ldquo;红绿?rdquo;提示系统和分类分级考核评价系统为核心的气瓶信息化监管平台。涉嫌轻微违规的,会及时提醒充装单位自查自纠,并?ldquo;黄灯。对于累计亮黄灯?次或涉嫌严重违规?ldquo;红灯的予以警告,并由属地特种设备监管部门重点实施现场检查;对于不能及时消除隐患和规范管理的充装单位,将移交执法部门依法查处。分类分级考核评价系统每年根据使用管理系统?ldquo;红绿?rdquo;提示系统、现场检查情况及群众举报情况进行自动打分考评,质监部门对考评结果?ldquo;优秀的单位予以奖励,?ldquo;较差单位加大检查频次和查处力度,形成奖优罚劣机制。今年底前,市质监部门还将与各气瓶检验单位对全市气瓶充装单位的现有报废气瓶进行集中销毁,防范报废气瓶非法流通和翻新、/p>

  另据了解,气瓶信息化安全监管工程已列?015年度市综治委创新社会治理重点项目。市综治委、质监局、公安局、建设局、安监局、公安消防大队等6部门联合会签?ldquo;关于合力推进液化石油气气瓶信息化安全监管工程,努力提升社会共治水平的实施意见,我市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气瓶充装、检验、销售流通、气瓶安全使用等方面进行监控和记录,建立长周期、全过程、多方位、可追溯的大数据监管体系、/p>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519-85680855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