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文献电视片《青果巷记忆》上部(1-5集),将??4日至18日登陆央视十套《探?middot;发现》栏目??4日上午,《青果巷记忆》首播仪式将在常州传媒大厦隆重举行、/p> 至情至性的文脉传承 对于《青果巷记忆》,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缨曾在剧组探班时表示?ldquo;长久以来,青果巷被誉?ldquo;江南第一?rdquo;。为什么一条不足千米的小巷会走出这么多名人?其密度之大,范围之广,行业之宽阔,历朝历代绵延不绝。这并不能简单地解释为机缘巧合,更多的原因是是这里历代名人大家所传递的一种传统、一种气质、一种追求,它们是一脉相承的。这些年来,我们对包括青果巷在内的常州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修缮,大家想要留住的,不仅仅是记录着这些名人的足迹、以建筑形态为表现的,这种物质家园,更是传承他们崇文厚德、至情至性、经世致用、家国情怀的文化传统?rdquo; 经过多年的努力,常州名人系列作品已积累了独特的作品目录和较高知名度,电影《秋之白华》,电视剧《青果巷》,电视纪录片《刘海粟》《盛宣怀》《华罗庚》《史良》《辛亥革命的常州人》等作品在央视《探?middot;发现》等优质平台实现播出,获得国家级奖项数十个。作?ldquo;常州名人系列的最新作,《青果巷记忆》代?ldquo;常州名人系列作品的新高度和探索方向、/p> 群星璀璨的江南第一?rdquo; 青果巷自形成以来?00多年,曾走出过近百位进士,上百位名人,被誉为江南第一?rdquo;:有明清时期的各色文人墨客;有被称为中国实业之父的盛宣怀;有被称为中共党史上常州三杰的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有被称为中国民主同?ldquo;常州三杰的华罗庚、李公朴、史良;有文化艺术领域的多位大师刘海粟、吴祖光、赵元任、周有光《青果巷记忆》作?ldquo;常州名人系列作品中之集大成者,其中具名的名家大师达百余位,可谓群星璀璨、源远流长、/p> 《青果巷记忆》的编导曹锡华表示,如何在青果巷现状的基础上,?ldquo;记忆形象化,让青果巷重睹芳华,成为看得见的影像,摄制组感到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青果巷记忆》拍摄历时近两年,辗转大半个中国,采访人物数百人,整理数百万文字,一切努力只是为了寻找一条巷子的记忆、/p> 拍摄的过程中,剧组辗转于春暖花开的江南小镇和塞外风沙的西北沙漠;从日出的茅山,到日落的阅海;从晴天的重庆到雨天的北京。在某些章节,剧组甚至一开始连一张清晰的照片都没有,经过巧妙构思和艰苦挖掘,最终将这段历史的空白填充为整章内容。青果巷400多年的风风雨雨,400多年的历史斑驳,均在《青果巷记忆》得到诗意呈现、/p> ![](//www.xiuzhiben.com/wenming/uploadfile/wmw/0911/20180911093557158.jpg)
摄制组在安源煤矿 据悉,《青果巷记忆》由常州广播电视台和江苏亚细亚影视制作有限公司联合江苏卫视和南京电影制片厂共同制作。在央视首播的上部集共有5集,分别为《文武英才》《艺苑留芳》《国学大师》《非常之人》《意在匡世》。纪录片除了在央视首播,还将陆续登陆江苏卫视、中国教育电视台、常州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平台。《青果巷记忆》除去此次播出的上半部分中的?集,纪录片的下半部集6-10集,名为《法学名家(上)》《法学名家(下)》《神针神品》《八桂天香》《纺织巨子》,将择日播出、/p> 对众所周知的名人开辟新的切入点 《青果巷记忆》把名人列为内容的第一要素 追根溯源,青果巷之所以维系着常州人的家乡情结,在于其名人效应。本片从策划开始,就把青果巷走出的名人列为内容的第一要素,以期通过对这些名人的讲述,使观众感知青果巷乃至常州、/p> 相比较于其他以一位人物为主的传记片,本片实在算得上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庞大工程。片中将走出十多位名人的八桂堂放到至为重要的位置,将青果巷人文的延续,以八桂堂为一支脉络表现出来。据悉,八桂堂为毗陵唐氏建于明代的八座宅邸,也就是八桂、贞和、易书、筠星、四并、复始、松健、礼和八堂、/p> 人头那么多,每一个要反映的人物除了要拍摄到位,资料也要到手。在本片的采访、拍摄过程中,收集资料同步进行、/p> 例如董康,出自青果巷?ldquo;前街董氏,资料极少。摄制组另辟蹊径,从寻找董康后代入手,搜集他的资料。董康之子董申保,着名地质学家,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可惜于2010?月去世。摄制组找到了董申保生前的北大同事,进而与董申保的女儿和儿子取得联系。终于获得董康两帧照片和董申保一组图片资料。这样的收集资料经过,已经变成摄制组的常态、/p> 对于众所周知的名人,片中还开辟了新的切入点。例如唐顺之,毗陵唐氏的杰出代表,文武英才,但从电视来说,不容易表现。为此,片中把复杂的历史背景变直观,例如大礼仪之?rdquo;,表面上是明世宗嘉靖以藩王身份继皇帝位,登基后不顾礼制,为了追封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皇帝不惜与群臣反目。实际上是明代中后期争夺首辅权利的斗争。唐顺之考中进士,适?ldquo;大礼仪之?rdquo;,命运因之浮沉。对于唐顺之的事迹,本片积极寻找与故事相应的画面,哪怕是一枚印章、一方碑刻,既补充了画面之不足,又起到了承先启后的功效、/p> 形成若干不同主题的单兂/strong> 突出名家大师与常州、青果巷的情愞/strong> 如果将岁月回溯到500年前,古老的江南运河故道常州段,是舟楫往来的一派热闹景象。与这段河道并行的青果巷,自形成以来?00年间,曾走出过近百个进士,上百位名人。为什么一条长不足千米的青果巷,能够如此群星灿烂?因为坐拥这条巷子的,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建城史的文明都市、/p> 该片分为《文武英才》《艺苑留芳》《国学大师》《非常之人》《意在匡世》《法学名家(上)》《法学名家(下)》《神针神品》《八桂天香》《纺织巨子?0集内容,有详有略地讲述了包括唐顺之、盛宣怀、李伯元、史良、董康、赵元任、瞿秋白、张太雷、刘国钧在内的数十位名人、/p> ![](//www.xiuzhiben.com/wenming/uploadfile/wmw/0911/20180911093557604.jpg)
摄制组采访赵元任的女儾/p> 在拍摄手法上,该片将这些人物分类,形成若干不同主题的单元,同时以虚实结合的方式,以青果巷为线索,串联出一系列发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舞台上的人物、故事。片中还采访了众多名人的后代和相关亲历者,以回忆串联全片,同时加入专家、学者的采访、/p> 只为了寻找一条巷子的记忆 历时近两年,采访数百人,整理数百万文孖/strong> 青果巷名人的名字,有的在常州已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地步。然而盛名之下的名人,该片仍旧认真加以推敲其确切事迹、/p> 摄制组工作人员的拍摄手记中,有这样一段:采访盛宣怀时,采访了上海复旦大学沈渭滨教授。沈教授谈了盛宣怀与洋务运动。他说晚清同光年间的洋务运动,盛宣怀深知,兴商务、办实业离不开举借外债,但外债不是省油的灯,你得拿企业产权、铁路、矿局?lsquo;好产?rsquo;作抵押。事实上因为无力偿还,许多洋务企业最终落到了洋人的手里,许多后人断章取义,动辄拿盛宣怀开骂。盛宣怀当年自然明白大借外债的风险,但抱着对未来的希望,最终选择了妥协。这一段,沈教授讲的很精彩,老先生不用手机,不登门拜访的话就采访不到他。在通过复旦的老师间接找到沈教授的地址后,我们上门拍摄才比较顺利。沈教授家比较狭窄,我们事先在楼道里把设备、灯光准备好,再拿到沈教授的客厅中、/p> 中午又直奔上海社会科学院采访叶舟。上海社科院图书馆文献部主任、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叶舟先生,参与了常州市多项历史文化研究工作,他给我们讲述了盛宣怀与轮船招商局的关系,还有青果巷宅子中名人居住的情况,李伯元在上海创立报纸的情况等,曹导与他一问一答,整个采访很顺利,收获了不少有效的信息?rd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