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9/span>首页>>聚焦>> 内容
刘延东批示要求学习和宣传孙国华的感人事迹
发布日期?013-10-14 来源:文明网 浏览次数9span id='hits'>字号【大?/a>導/a>【/td>

  12日上午,74岁的退休教师孙国华家来了四五拨拜望他的同事、学生和陌生市民。一辈子含辛茹苦攒下190万元,如今生活依旧清苦,教师节前,他却将这笔分存?6张存单上的巨款,全部捐给曾工作过的武进区漕桥初级中学,设立助学奖励基金、/p>

  12日上午,记者来到漕桥街上的一间老房子。记者面前,是一张布满裂缝坑洞的方桌,昏暗的老屋里,书桌、衣柜、碗橱、木床都?0多年的,仅有的家电是一台陈旧的双缸洗衣机和一只掉了漆的电饭锅。孙老穿着一件褪了色的蓝毛衣,戴着眼镜,脸上写满沧桑与艰辛、/p>

  这样的情景,让人无法把他?90万元巨额捐款联系起来、/p>

  1973年,34岁的教师孙国华和大自?岁的蚕种技术员施彩群喜结连理。当时,夫妻俩月工资七八十元,收入颇高。不料,第二年,女儿降生后被查出先天愚型,以后生活将无法自理。怀着巨大的恐惧和担忧,夫妻俩拼命攒钱。日复一日,他们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自己在房前种菜,很少去菜场;一家人穿的衣服大多是孙国华自己做的;每个月电费仅花几元钱,连收电费的都不愿上门、/p>

  2000年,孙老师退休后被薛家高考复习班聘任?年间,他吃住在薛家,周末乘两个小时公交车赶回漕桥。每天上4节课,一年收入七八万元,他一分不花全部存起、/p>

  邻居李婆婆描述:2008年,施彩群不幸患上老年痴呆症。孙国华每天一手牵着老伴、一手牵着女儿,去家门口的超市散心,上午下午各一趟,却极少买东西、/p>

  随着两个亲人病情加重,孙老意识到,攒再多的钱,已经失智的老伴和女儿也不会用,更无法逆转亲人的病情。于是,他萌生了捐款念头。今??1日,40岁的女儿离开了人世,他更加坚定了要捐出全部存款?ldquo;钱是好东西,国家少不了它,集体少不了它,个人也少不了它,但我已经用不着了,捐出去会派上更大用场?rdquo;

  孙国华多次找到镇干部和校领导提出捐款,对方的反应是:捐出毕生积蓄,老人今后生活如何保障?对此,孙老反复做对方思想工作?ldquo;我和老伴每月有退休工资,不打算换房,也不雇保姆,生病有医?rdquo;、/p>

  在孙老的执着坚持下,2013?月终于达成捐款协议。此后,漕桥初中的工作人员陪着孙老花3个多小时跑遍漕桥4家银行,办妥96张存单上共计190万元的捐款转账、/p>

  消息传出,闻者无不震动。近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省长李学勇先后作出批示,要求学习和宣传孙国华的感人事迹、/p>

#p#

  一辈子含辛茹苦省吃俭用 74岁退休教师孙国华捐出毕生积蓄190万元

  孙国华,男,1940 月出生,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初中退休教师?4岁的孙老师平时生活非常节俭,家中唯一在使用的电器是电饭锅?013??日,他却做出了一个让身边所有人都无比钦佩的事情:把毕生积蓄190万元捐给武进区教育局树人教育发展基金?rdquo; 定向用于漕桥中学奖励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和对特困学生的补助、/p>

  ?90万元,分?6张存单,是这?4岁的老人节衣缩食,辛苦存了一辈子的积蓄。几十年来,孙老师精打细算,勤俭持家,珍惜每一分钱,自己和家人过着清贫的生活。平时,他和妻子、患病的女儿一家三口每月开销基本都控制在1000元以内,除去柴米油盐,再交点水电煤气费,只能维持基本生活。为了节省开支,孙老师一家经常煮一锅稀粥、吃点青菜或是煮点清汤面,鸡蛋、猪肉都舍不得买,衣物缝缝补补穿了又穿,很多年都不买新衣服。孙师母当年用作陪嫁的布料,到今天都还没用完,而她至今仍穿着打补丁的衣服?/p>

  一位老同事清晰的记得,当初孙老师还住在学校宿舍楼,他偶尔去孙家串门。冬天时,孙师母舍不得买好菜,在菜场上专挑那些便宜的菜。有一次,买了一条不?斤重的鲢鱼,回家做了红烧鱼,一家人吃了一星期。夏天,孙老师偶尔也会喝点啤酒,别人一顿喝上好几瓶,但他一瓶啤酒能喝上好几天、/p>

  不光吃得简单,穿得朴素,孙老师住得也非常简陋。孙老师的家,可以说是家徒四壁。进门一张破旧的方桌算是餐桌,客厅角落一张破沙发用来堆杂物,两个房间各有一张床,一只衣柜是当年丈母娘传给他们的,用了至?0年,这些就是他家全部的家具。墙上的石灰已经开始剥落,整个屋子显得非常昏暗。家里没有空调、冰箱、电视,甚至连电扇都没有看见,唯一在用的家用电器是电饭锅、/p>

  在工作和生活中,孙老师备受称赞,而他的家庭却是备受同情的:女儿一出生就患有唐氏综合征,生活无法自理?013??1日,40多岁的独女撒手西去。今?1岁的老伴施彩?0年前患上老年痴呆,始终离不开孙老师的照顾,看病吃药所需不菲、/p>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rdquo; 孙国华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惟求利他。正如一位网友所言:一个老教师含辛茹苦,经历了对中国人来说生活最大的苦难,不但没有一个健康的孩子,最后还白发人送黑发人。但是到最后,捐出毕生积蓄回馈社会。这样的行为和情操,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

主办单位:常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文明热线?519-85680855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