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各类物资比较匮乏,全国大部分农村还没有通上电,平常百姓家晚上用煤油灯,部分条件不好的学校,学生晚自习用的也就是烧煤油的汽灯?nbsp;我的初中就是在一盏汽灯的陪伴下度过的 我就读在广西桂北湘江河畔,一个名叫普安寺改扩建而成的屏山初级中学,教室都是砖瓦构建的,一个年级就是一个教室,学习条件非常艰苦,一位老师要教好几个年级。印象最深的还是初三,我的班主任数学老师唐普龙,他教数学有一套独特的方法,没有难到他的数学题,同学们称他为“唐一算”,也是学校年龄最大、资历最深、最优秀的教师。唐老师安排我负责管理晚自习的汽灯,每到晚自习时,我就到唐老师房间拿汽灯,先是查看油量、灯泡损坏情况,汽灯灯泡是由一种丝织物做成的,燃烧后变白、易破碎,所以要非常小心轻拿轻放操作。检查完汽灯的基本情况后,再对汽灯进行打气、放油点火、调光,然后将汽灯挂在教室屋顶中央,并时刻关注着汽灯的工作状态,中途学习时间长了还要进行加打气,直至晚自习下课结束 夏天一个雨夜,附近稻田一只大飞蛾突然飞进窗户扑向汽灯,“啪啪”的一声把保护灯泡的玻璃罩撞破了,吓得班里的女同学哇哇大叫,唐老师命令我站在椅子上用扇子来回拍赶飞蛾,但效果不尽如人意。第二天我便去管后勤的老师那里找了块旧窗户玻璃,按照汽灯罩的高度划了十几块玻璃条,拼成一个保护罩,将保护罩罩在汽灯上后我才算安下心来学习。初三的学习生活就在这样日复一日既紧张又愉快日子中度过 这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每当我开车回老家经过湘江时,眺望着远处的母校久久不愿离去,总会想起陪伴我度过紧张又快乐的那盏汽灯。如今学校早已合并,但我心里,那汽灯不仅仅是照亮我们学习生活的一盏普通的灯,更像是一种舍己精神“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别人”,也是同学们心灵中通往实现理想的一盏导航灯。有了它的陪伴,在我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既多了一位心灵上的伙伴,又多了一份对时代的思念 (局机关党委 卿洪柎span>(/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