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地点:市政府行政中心惠风厄span>
发布主题:《常州市‛/span>十四亓span>“/span>科技创新发展规划《span>
发布人员:李 常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镾span>
张朝 常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镾span>
际span> 常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镾span>
人:王志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市政府新闻发言亹span>
发布主席?span>
王志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市政府新闻发言
【王志新?nbsp;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的第一场发布向大家介绍《常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很高兴请到了常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李磊女士、常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张朝晖先生、常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陆伟先生、span>
下面,请李磊局长做相关介绍
杍span> 常州市科学技术局局
【李磊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首先感谢各位记者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我市科技创新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经过一年多编制论证,《常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于2021?1?7日正式印发实施,这是指导今后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我市科技创新发展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意义十分重大。《规划》把打造长三角创新中轴和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作为总纲领、总目标,为我市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发展工作描绘了“路线图”、“施工图”。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规划》作简要介绍
一、基础与形
“十四五”是我市建设创新引领、人才汇聚现代化常州的关键阶段,要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规划》强调,全面提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社会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其背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
一是创新基础良好。“十三五”期间,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机遇,全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在优化创新要素资源配置和创新生态环境、培育创新型产业和企业集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城市创新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预期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2020年,我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位居全国第16位,科技进步综合得分位列全省第四名,为“强富美高”新常州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021年初,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促进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两个重磅创新文件,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
二是当前形势要求。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坚持把创新作为江苏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更大力度建设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建设创新引领、人才汇聚的现代化常州”
二、思路与目
《规划》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实现长三角创新中轴和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市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既强调立足当前的现实性、紧迫性,也体现着眼长远的前瞻性、战略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进一步理解和把握
在战略上,紧扣?32”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一核多区多园”区域创新布局,加强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重点强调四项原则。一是市场导向,企业主体。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企业创新主体的内生动力,推进以企业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二是改革创新,重点突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围绕问题导向,在若干原始创新、重大平台建设方面有所突破。三是链条融合,人才汇聚。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等深度融合,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打造创新人才集聚新高地。四是开放协同,争先示范。打造中以、中德等国际化科技创新示范平台,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区域合作
在目标上,到2025年,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完善,创新实力大幅提升,创新效率快速提高,创新辐射效应显著增强,城市创新能力指数力争进入全国同类城市前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新型经济格局基本形成。实现辖市区省级以上高新区全覆盖,形成“四个一”全域创新大格局。二是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大幅提升。全市拥有(潜在)独角兽企业50家,瞪羚企业500家,高新技术企?000家;省级以上重大科技创新平台120家,实施投资?000万元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50个。三是创新创业活力显著增强。招引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2000名、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2000名;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创业平台100家;孵育科技型企业超万家
三、关键举
《规划》围绕打造长三角创新中轴和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创新链与人才链双向融合,产业链与资本链双轮驱动,进一步优化“一核多区多园”区域创新布局,组织实施科技创新七大重点工程。一是创新企业培育工程,注重打通高成长性企业梯次培育和跃升路径,形成以领军型创新企业为龙头、科技型上市后备企业为骨干、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企业集群。二是创新平台支撑工程,围绕解决产业重大技术问题和培育自主可控产业集群的目标,加快建设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推进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三是创新人才集聚工程,坚持打造产业高地与人才高地相融合的人才工作方向,坚持“引得进”、“用得好”与“留得住”相结合的人才服务机制,打造长三角人才集聚新高地。四是创新园区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创新园区辐射效应,强化园区间联动协同,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创新园区带动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五是创新服务提质工程,支持研发设计、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八大业态快速发展,构建贯通产业上下游的创新服务链,完善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六是创新合作攀升工程,开启新时期“新科技长征”,深化国内外科技合作,进一步提升合作质量,构建高水平的开放创新合作新格局。七是创新生态优化工程,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治理改革,深化科研评价制度改革,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发展环境
各位记者朋友,此次《常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发布,是科技创新“一中轴、一中心”建设的新起点。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推进建设创新引领、人才汇聚的现代化常州贡献科技力量
我的发布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王志新
谢谢李磊局长,接下来请媒体朋友就关心的问题提问
中新社记者现场提
【中新社
陆副局长您好,《常州市‛/span>十四亓span>“/span>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提出,要进一步优匕span>‛/span>一核多区多?span>“/span>区域创新布局,实现辖市区省级以上高新区全覆盖,我想请问一下,‛/span>十四亓span>“/span>期间有哪些思路和举措?谢谢
际span> 常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
【陆伟
‛/span>十三亓span>“/span>期间,我市科技创新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优化形成‛/span>一核两区多?span>“/span>的区域创新布局、span>2020年,常州科教城荣膺中国最佳创业园区第一名;常州国家高新区、武进国家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分别位列?span>23位和?span>38位,辂span>2015年分别前迚span>19位和21位;溧阳高新区、西太湖高新区在全省省级高新区分别位列第1位和?span>6位;拥有常州经开区轨道交通、钟楼区输变电等17家省级科技产业园,总数位居全省前列、span>
“十四五“/span>期间,我市将进一步优匕span>‛/span>一核多区多?span>“/span>区域创新布局。继续做强科教城‛/span>创新之核“/span>,打造融入全国全球创新网络的前沿窗口;加快推进常州国家高新区和武进国家高新区建设创新核心区,排名分别进入全国高新区前20位和30位;推动溧阳高新区培育壮大动力电池为主导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成国家高新区,排名进入全国高新区剌span>80位;推进华罗庚高新区加快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为核心的特色产业体系,排名进入省级高新区剌span>10位;支持天宁区和钟楼区早日创成省级高新区,实现辖市区省级以上高新区全覆盖。加快完善中以常州创新园建设,打造国际合作新典范,持续提升中德等合作园区承载力,打造国际特色开放创新园区、span>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常州广播电视台记者现场提?span>
【常州广播电视台
张副局镾span>+/span>您好。我想请问一下,‛/span>十四亓span>“/span>期间,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有哪些思路和举措?谢谢?span>
张朝 常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
【张朝晖
十四五期间,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重点将突出以下几个方面重点、span>
一是建设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瞄准数字化制造技术、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高端新材料等三大领域,以培育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为目标,在科教城高标准建设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在5年时间内,集聚专职研发人呗span>500人以上,攻关核心关键技?span>200个以上,孵化创新项目200个以上,创成省级实验室,?span>2030年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创新策源地、国家智能制造领域战略性科技创新基地、span>
二是积极创建国字号创新平台,围绕先进碳材料等常州优势产业,主动对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悉尼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中石化、中国商飞等产业链龙头企业,打造全国一流的集产业技术研发、检验检测、成果转化的创新联合体,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转化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强链、补链,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抢占技术话语权和产业话语权,增强发展主动权。支持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整合资源、提质增效,增强综合竞争力、span>
三是集群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按照《关于促进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围绕区域性、行业性重大技术需求,采用多元化投资、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支持一批国内行业龙头企业、知名高校院所、领军团队在常建设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研究中心、细胞治疗前沿技术研究院、中汽研常州汽车工程研究院、刀工具智能制造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为转型升级、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span>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王志新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谢谢三位领导,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