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常州市人社局承担“实现医保移动支付”“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充分就业”“深化医保精准扶贫工作”等三个民生实事子项目,至年末,三个项目均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视察常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接连用“很好,很不错”“走在了全国前列”点赞我市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省委书记娄勤俭视察我市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给予高度肯定;中央电视台财经新闻频道专门就“常州人社”APP医保移动支付进行了专题报道。主要做法: 一、全力打造“智慧医保”移动支付平 “智慧医保”移动支付平?月份正式上线,它以电子社保卡为核心,以“常州人社”APP为入口,通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提供线上个人身份实名认证和医保移动支付能力,打造就医购药的电子社保卡全流程应用,减少就医患者两次窗口或自助机缴费排队,有效缓解了看病缴费等待时间长的问题。截?2月末,全市已?8万市民下载使用“常州人社”APP?1.2万人次通过平台成功挂号就医或药店购药;共接入市一院、市二院、市中医院等大型医疗机构12家、市本级定点药店87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6家;已覆盖市本级80%以上的医保定点机构和药店。主要特点: 一是就医购药一站式。“常州人社”APP提供线上挂号、智能候诊、诊间支付、报告查询、药店购药等一站式服务。为使群众看病更加方便,APP目前已支持门诊、急诊、住院押金缴纳和日清单查询、自助机发票打印等多项服务。用户可自由选择医保或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费用 二是线上线下一体化。持实体社保卡窗口完成挂号的注册用户,可使用APP“门诊缴费”功能进行线上诊间缴费。手机端完成预约挂号的用户,也可根据用户自身情况选择医院门诊收费窗口或自助机上进行线下缴费 二、积极推动更高质量就业和充分就业 全年共引进大学生和各类人?.2万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5%,其中高层次人才3400名,完成121%;新增技能人?.56万人,完?39%,其中高技能人?万人,完?00%;全市失业人员再就业5.46万人,完?82%,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77万人,完?56% 一是全面升级?+1+3”引才品牌。以“万名硕博常州行”为依托,以“龙城英才计划”为引领,以“名校优才”“研究生社会实践”“职场精英”三大计划为载体,推进人才引育品牌的转型升级。精心组织“万名硕博常州行”系列活动,全年组织3000多名硕博研究生来常参加活动;持续推进“名校优才引进计划”,组织1700多家次单位赴省内外高校引才;务实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引育计划”,组织178名研究生来常进行社会实践课题研究,其中首次组?6名清华大学博士到常州5家知名企业开展社会实践课题研究,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在我市设立“博士生社会实践基地”;优化实施“职场精英引进计划”,在市内举?场“职场精英猎聘会”,邀约各地人才赴常州?5家企业对接,组织25家企业赴合肥人才市场引进在职精英人才 二是全力推进技能人才量增质提。启动实施《技能龙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大力推进技能领军人才培育、技能就业促进等八大工程。积极开展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拔、集训、参赛工作,我市7名选手脱颖而出入选国家集训队(上届仅2人入围)。组织参加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全国决出一等奖36名,其中江苏省获一等奖6名,常州独占3席。全国首创“龙城匠魂”主题活动,举办“智造名?#8226;匠心筑梦”展演、工匠人才优秀作品展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果展等系列活动,启动全国首家工匠精神线上展示馆——龙城工匠线上展馆,1500余人参与现场活动?6万人次观看网络直播。此活动入选全市解放思想大讨?0个典型案例之一 三是全心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出台《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常州市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实施办法》等文件,开展“就业政策落地年”活动,推进各项政策落地见效。率先建成“常州人力资源招聘求职系统”,面向本市所有单位、个人提供一体化、双实名、智能化的招聘求职服务,覆盖全市各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全年各级公共人力资源市场举办各类招聘会501场,开发公益性岗?53个。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全面开通失业就业困难援助“e通车”,个人在失业期间需要办理的就业方面核心业务都能通过网上办理,实现“不见面”服务,惠及市本级统筹区10万人次。务实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工作,全?854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率和就业服务率(有就业服务需求的)均达到100%。扎实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进街道(镇)、社区专项服务月”活动,让劳动者在家门口就能参加技能培训 三、深入实施医保精准扶贫工 提请市府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政策的通知》(常政办发?018?17号),提高主城区(武进区、新北区、天宁区、钟楼区)困难群众医疗保障水平 一是加大补助力度,实现困难群众应保尽保。针对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未全部参保的问题,将此类人群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予以全额补助,从而实现应保尽保,解决其后顾之忧 二是完善救助政策,提高困难群众待遇水平。在将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基础上,同步将其纳入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和慈善大病医疗补充保险范围,提高了保障水平 三是优化经办服务,减少困难群众垫资压力。与扶贫办、民政局、财政局、慈善总会等部门加强联动,全面实现待遇资格准入、退出的动态管理,以及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的“一站式”结算,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医疗费用垫资压力。同时,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公司的经办特点,通过数据交换筛查,鼓励商业保险公司针对有需要的困难群众提供上门服务进行理赔条件的确认,化被动支付为主动服务,进一步方便城乡困难群众享受慈善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待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顴/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