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辖市(区)局(分公司)、市局(公司)各处(室、中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行业“互联网+”推进行动计划,持续有效推进常州烟草“互联网+”工作,现就常州烟草“互联网+”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路 紧紧围绕“数据统一管理应用”这一主线,以行业、省局信息化蓝图框架为基础架构,以追求三效为指导原则,夯实两个创新基础平台,完善三个创新保障机制,统筹规划、稳步推进,为打造“智慧常烟”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措 (一)围绕“数据统一管理应用”主线,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深化数据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常州烟草“互联网+”工作亮点 通过数据环境、BI数据分析、“文档云”项目、专卖大数据采集、管理、应用项目的逐步实施,常州烟草在数据的统一管理应用方面已经初步建成了数据基础平台,培养了一支数据开发队伍,总体上具备了一定的有利条件和先发优势。在此基础上,将数据应用在横向上向其他条线拓展,纵向上与业务应用深入整合,逐步实现数据“资产化”“服务化”的目标,培养一支具备自主数据管理开发应用能力的队伍,力争在全省位居前列 1、基于数据环境、BI数据分析的结构化数据分析应用的深化工作。以“数据环境二期建设项目”“物流大数据分析平台项目”为抓手,一是进一步提升数据资源的数据质量、数据丰富度,细化数据颗粒,积极引入可用的外部数据资源,为数据应用的深入打好数据资源基础。二是要解决分析工具与业务应用整合的问题,与“客户经理工作规范”、“货源精准投放”等重点课题深度结合,提升应用的深度。三是将数据分析应用范围逐渐延伸到其他各个条线,建成各大主营业务的数据分析平台,最终形成跨条线的企业级综合数据分析平台。四是培养一支熟练掌握分析工具的队伍,鼓励基于数据分析的各类小创新、QC、精益改善,提升数据分析应用的广度 2、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利用。以“文档云”项目为抓手,建立管理标准和制度,落实好基本功能应用和服务,培养使用习惯。在此基础上,综合统筹各部门的创新应用需求,逐步将非结构化数据应用与业务应用整合,提升非结构化数据资源的应用水平 3、打通各条线应用数据,以微信或者门户(桌面、移动)为载体逐步建立统一的内外部服务应用。对外通过数据的互通共享,整合各条线对外服务职能,统一服务流程,对外部服务统一管理,实现服务的标准化、流程化,最终实现服务管理模式的“互联网+”。以“微信电子政务服务应用”为抓手,以电子政务服务为切入点,逐步完善。对内则综合利用“文档云”审批功能、“移动门户”统一代办功能,建立内部管理协同机制,深化目标管理,强化效能监督,推动内部管理模式的“互联网+” (二)夯实两个“互联网+”创新基础平台 1、“互联网+”信息化基础平台 一是做好计算资源基础平台,以虚拟化技术为支撑,建设弹性、智能的计算资源平台,为“互联网+”创新提供计算资源。二是做好网络资源基础平台,逐步提升内外部网络带宽,提升网络管理能力。三是做好信息安全基础平台,从安全设备、安全服务、安全制度多个方面入手,确保“互联网+”推进所有活动的信息安全 2、“互联网+”创新服务平 以“互联网+”创新工作室为抓手,做好“互联网+”创新服务工作。一是落实好对“互联网+”创新活动的全流程服务工作。完善创新活动各个环节的流程机制,从选题开始,到调研论证,试用试行的各个环节,制订具体流程,严格按流程操作。二是落实好创新活动的经费保障,由相关职能部门综合考虑活动经费保障办法,明确开支渠道,经费标准。三是加快推进创新容错机制的落实工作,从机制上对于敢创新、敢担当的同志信任、包容、支持,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新氛围。四是落实好创新活动的学习交流工作。定期组织开展结合当前重点工作的学习培训、论文交流工作,系统普及“互联网+”、“大数据”思维,有效提升全系统对“互联网+”的思想认识、知识水平,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完善三个“互联网+”创新保障机 1、组织架构机 成立常州烟草“互联网+”联合工作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以“互联网+”创新工作室为主,具体负责常州烟草“互联网+”行动推进工作。“互联网+”创新项目打破条线、部门、单位壁垒,以项目申请创新奖项,参与孵化及创新项目的个人及所在单位、部门采用积分制来进行创新考核 2、项目管理机 完善信息化项目统筹管理机制,强化信息中心对“互联网+”推进工作的统筹规划职能。各部门在“互联网+”项目提交“三项”工作委员会会议立项前要积极与信息中心沟通,信息中心负责对所有提交的建设需求统筹规划,与各业务部门、分管领导提前沟通,形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才可上会提交立项。信息中心内部强化项目前期论证管理机制,所有项目必须内部上会讨论通过 3、人才保障机 加强“互联网+”推进工作人才保障。一是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在招新工作中向计算机软件、数据挖掘、移动互联、电子商务等专业适当倾斜。二是加强对员工相关的培养工作,每年由“互联网+”创新工作室结合年度重点工作安排相关的学习、培训、论文交流等工作,鼓励各单位、部门组织读书、自学、交流等工作,形成学习氛围。三是要加大对“外脑”的利用,对于信息化行业、其他先进行业的单位、人才,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在建设规划、项目论证、技术引进上充分发挥重要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顴/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