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民政局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落实市委市政府目标任务,特别是为民办实事工程+span>交出了更有温度的民生答卷。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养老服务供给优质均衡、/b>深入实施幸福康养工程,聚资源、强保障、提品质,推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融合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和完善 1?/span>强化政策创制、/b>将养老服务放入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中,打好政筕/span>‛span>组合拲/span>“/span>,以市政府名义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圹/span>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并配奖/span>‛span>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级评定标凅/span>”‛/span>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凅/span>”‛/span>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凅/span>“/span>等系列文件,对养老服务提出了纲领性要汁span>、/span> 2?/span>优化设施布局、/b>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常州市养老设施空间布局规划》落地为引领,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设施体系。全市建有养老机枃/span>109家,25914张养老床位,千名老人床位数达?/span>51.37张;其中,社会力量运营的养老床位数占比达到67.98%;建月/span>15家护理院,护理型床位?/span>14848张,占比57.29%、/span>?/span>币span>政协主席会议集体督办提案皃/span>办理为抓手,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span>建日间照料中忂/span>11个,全市共有32?/span>,建成嵌入式“健康小屋“span>23?/span>、/span> 3?/b>狠抓服务提升、/b>全面开展养老院质量提升专项行动+/span>并结合‛span>双随机一公开“/span>联合检?/span>、全市消防大检查、液化气整治“明厨亮灶”等专项行动,推动全市养老机构设施改造和设备添置类指标合格率达到80%以上+/span>115条基础性指标的合格率达?/span>100%。加强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建设,组织规范化培训、等级培训、护理员培训筈/span>3198人次。全币/span>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城乡覆盖率分别达69.3%咋/span>41.9%,培育了悦心养老等3家品牌性连锁养老服务机枃/span>,推进养老服务实体化运行。福彩公益金投入500万,采用公开集中招标分标段实施的方式,为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及困难老人购买涵盖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化教育等内容的“养老服务包”,扩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老人?/span>5000亹/span>,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老年人占比达11.6%,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4?/span>彰显常州特色、/b>创新推进全省唯一的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创新综合试点,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实施意见》,建立了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承办了民政部改革试点工作培训班,启用了全省首家常州健康养老产品展示中心,创建亅span>常州康养学院、实训基?/span>。成办span>举办亅/span>第六届‛span>康养+“/span>产业推介会,为资本、人才、项目、企业的有效对接打造平台、/span>丹/span>900户老年人家庭和1个社区进行了适老化改造,河海街道、钱璟康夌/span>2家单位获评全国第二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span> 二是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享、/b>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强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的实施意见》,?nbsp;“全要素”网格化工作为依托,全面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持续改善社会治理方式,推动形成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1?/b>扎实?/b>进重点项?/b>、/b>完成?0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提升改造项目,其中?0个列入省级项目。积极推广乡镇(街道)公共服加/span>“一站式”受理平台建设,在天宁试点的基础上,召开现场会要求全市学习推广,目前全市已有50%的乡镇街道完成了公共服务“一站式”平台建设。对智慧社区APP进行了修改完善,与网格化治理APP深度融合、互通共享。截至目前,全市城市、农村和谐社区达标率分别?6.5%?1.5%、u> 2、提升社区服务水平、/b>完成村居网改版,与市农工办和市纪委监委三网合一;及时下发《关于做好村、社区政务、村(居)务和服务信息网上公开的通知》,对部分村进行了五务公开检查。与市综治办联合开展“减负增效”回头看工作,梳理汇总落到社区的各类台账和信息系统,为归并集成调整提供依据。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第三届江苏省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常州市第十一届社区邻里节、诚信物业、美丽家园、文明交通进社区等活动 3、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b>指导新北区开展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创新试验区工作,制定三年行动方案,邀民政部专家进行现场指导;推荐钟楼区申报全国社区治理与创新实验区。推荐上报省厄/span>“三社联动”典型单位和观察点,6个单位被确定丹/span>“三社联动”典型单位;总结了一批基层社会治理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南大街吊桥路社区工作法获评全国优秀社区工作法 三是兜底社会保障彰显温度、/b>牢牢把握社会救助的兜底属性,按照“解决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工作要求,以补齐民生短板的实际举措,恪守好民生底线的职责使命 1、深化医保精准扶贫、/b>“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范围和慈善大病医疗补充保险范围,大病医疗补充保险保障病种由4种增加到30种,医保范围内住院自付部分赔付比例达100%,切实减轻困难群众看病费用负担 2、抬升兜底保障刻度、/b>城乡低保标准?60?人·月提至800?人·月,低保边缘家庭一次生活补贴主城区拟提高到1800?户,特困老人、残疾人和孤儿养育等困难群体保障标准分别比上年同比提?%?%?%。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常州市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办法(试行)》,系统地将支出型贫困对象纳入救助保障范围。在全省率先启动社会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养护康”一体化服务项目,首期共有来自城区的10名病残儿童参加,由市儿童福利院免费提供为期三个月的集中养育和专业化康复训练 3、提升社会救助精度、/b>有效开展低保专项治理工作,核对系统、救助管理与“阳光扶贫”三大平台联动运行,12月全市低保户数、人数分别同比减?0.2%?5.3%,低保边缘家庭实施按月动态管理,既应保尽保、又应退尽退。由市民政局和市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共同起草的《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服务规范》被江苏省标委会确立为江苏省地方标准,并正式发布实施;核对中心获评全省民政标准化示范单位 4、构廹/span>‛/b>8+1”大救助格局、/b>建立了“四级联动”的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健全了民政与卫计、教育、房管、人社、总工会、慈善、红十字会等单位的联席工作机制,通过“主动发现—智能研判—分类派单—全程办理—信息入库”的闭环操作模式,初步实现了社会救助的“一门受理、一网通办、智能识别、精准救助、阳光运行”?nbsp;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顴/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