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中午,在常州市行政中心食堂,许多工作人员用餐结束后,就拿出手机进行“光盘行动”拍照打卡;走出食堂,中心西侧的“光储充放”一体化示范站,数十辆新能源汽车有序停放,正连接充电桩在充电;中?号楼北门的垃圾分类站点前,青年职工正扫码投放可回收旧纸板……作为全省首批公共机构碳普惠试点城市,常州通过构建“行为量化—积分激励—全民参与”的闭环机制,让“人人减碳、时时低碳”的理念照进现实、br /> “步行上班、线上会议、垃圾分类都能攒积分,现在同事们见面都会比较‘碳成绩’。”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人员曹渊拿出手机,演示“碳普惠”小程序的使用方式。“我们接入了常州地铁、公交、永安行?个本地应用场景,职工每天通勤选择绿色出行,系统会自动核算碳积分。“br /> 据了解,“碳普惠”是一项创新性自愿减排机制,它巧妙利用“互联网+大数?碳金融”的方式,通过构建碳减排“可记录、可衡量、有收益、被认同”的机制,对公共机构、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行为进行具体量化并赋予一定价值,从而建立起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正向引导机制,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加入全民减排行动、br /> ?024?月入选全省首批公共机构碳普惠城市试点以来,常州已带动7800余人注册江苏省公共机构碳普惠平台,累计减少碳排放3800千克,相当于200棵冷杉树30年的固碳量、br /> 在武进区行政中心楼顶,工人正在进行光伏板检修工作。“这是常州市?0个公共机构光伏项目?024年,全市公共机构光伏项目装机容量较上年增?85%。”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处负责人董志介绍,去年,全市公共机构光伏年发电量?300万千瓦时,可满足1.2万户家庭全年用电。据悉,常州市正通过“部门联?技术赋能”,将分布式光伏建设与碳积分激励挂钩,推动公共机构屋顶变身“绿色电站”,预计今年光伏减碳量将突破1.6万吨、br /> “碳普惠不是简单的积分游戏,而是要培育可持续的低碳文化。”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凌洁说,常州的碳普惠版图已经覆盖绿色出行、智慧办公、循环经济等15个细分场景。下一步,常州市将打通公共机构与居民区碳账户,让绿色低碳示范效应辐射全社会、br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顴/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