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江苏的殷殷嘱托,也是常州市建设制造强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br /> 制造业稳,实体经济才稳。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关键在制造业,重点也在制造业。作为工业智造明星城,常州始终坚定实施制造立市、产业强市、质量兴市主导战略和创新驱动核心战略,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成为常州发展的突出优势。全国工?1个大类中常州?7个?07个中类中常州?91个?66个小类中常州?00个、br />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022年,全市工业经济迎难而上、韧性增长,工业总量突破2万亿元,跃居全省第三;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3.1%。新能源领域产值突?000亿元,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三大产业同比增长96.5%、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02.2%,新能源之都名片闪耀全球、br /> 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保持创新升级的战略定力,瞄准“制造业全球先进”发力,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常州市不断累积参与全球制造业竞逐的“硬核”实力、br /> 透过局部看整体,以2022年为例,全市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总量?.2万亿元,其中超千亿元规模集群?个;新增8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总数?2家、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新?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1家。新增中国工业大奖企业奖1个、项目奖1个、项目表彰奖2个,累计?1家企业或项目荣获中国工业大奖奖项、br /> 创新动能,释放出澎湃活力。新?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新增2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开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增13个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产业化项目,占全省项目总数的六分之一,居全省第三、br /> 载体建设,挺起发展脊梁。溧阳市、武进区、新北区入选江苏省首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名单;常州石墨烯科技产业园入选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全市累计4家,与南京并列全省第一。新增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个、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个、br /> 绿色制造,低碳转型提速。新增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2家;1家企业节能技术和2家企业装备入围国家节能技术装备产品目录?家企业获国家三星级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累计?2家,总数全省第一、br /> 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纵深开展的“十链突破、百企领航、千景应用”,提供着源头活水。新增省级智能工?1家,全省第一,累计上云企业数?.5万家。新增工信部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3家,全省第一、br /> 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历史交汇点,常州制造业正抢抓新一轮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的宝贵机遇,布局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成为关键词、br /> 2023年一开春,江苏省重大项目清单亮相,常州?4个项目被列入清单。其中,30个实施项目中,产业类项目就占24个、br />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牢记殷殷嘱托,常州市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迈进、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在激烈竞争中再争优势、br /> 今年,常州市工信部门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推进?32”发展战略,持续壮大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入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十百千”工程,大力培育龙头骨干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重点围绕打造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探索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实现工业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常州市昂首迈入“GDP万亿之城”增添强劲动能、br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顴/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