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过招,唯快不破。城市比拼,科技创新是“撒手锏”、br /> 在“强手如林”的长三角,27座城市,常州的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始终位居前十强。对此,上海社会科学院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对常州的研究结论是:呈现出非常强劲的科技创新能力、br /> 这样的成绩并不意外。多年来,常州紧紧抓住“创新”,尤其是依靠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第16位、全国先进制造业城市?7位、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8位,被誉为中等城市创新的“常州样本”、br /> 打造创新中轴,是常州的必然选择 未来五年,把常州打造成长三角创新中轴,不仅是目标,更是一种必然选择、br /> 依靠创新发展,是常州多年探索和实践得出的成功经验、br /> 在长三角风起云涌的区域竞争中,常州的创新地位不断凸显。常州率先启动国家职教高地示范城市建设,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同时,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入上海大都市圈,深化苏锡常一体化合作联动,探索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径。在构建“一区两园”开放创新格局中,2个国家高新区排名持续提升,中以常州创新园成为国际合作新典范,中德、中欧、中瑞等成为省级国际合作园区、br /> 当科教资源相对薄弱之时,常州市委就敏锐抓住民营企业家对技术的旺盛需求,开启“科技长征”。连续多年举行?·18”展洽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搭平台、建机构,抓项目、引人才”,汇聚国内外优势创新资源,一次次推动常州在创新的大潮中转型发展、br /> 诞生于一片荒地上的常州科教城,成为常州承接全国科创资源的“集结地”。经过近20年发展,这块占地5平方公里的土地,已成为全市创新发展的高地和引擎,孵化培育?800多家科技创业企业。中科院常州中心在科教城设立?6个分中心?个研究所?0多个实验室;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在科教城建立?2个公共研发和孵化基地。近几年,这里平均每天创?家科技企业、转?项科技成果、新?件授权专利、br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摆在今年重点任务首位、br /> 今年3月,江苏省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作为江苏创新发展的重要一员,这一重要部署为常州未来五年发展勾画出“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的发展蓝图、br /> 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叠加交汇,为常州更深层次融入“双循环”、更广范围集聚高端要素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br /> 在长三角区域发展中争先进位,永争一流,是摆在常州面前的重大选题、br /> 坚定不移将创新作为“最核心战略”,打造长三角创新中轴,已成为我们这一代人不可错过的机遇,更是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职责、br /> 创新,成为带动常州整个城市区域能级提升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br /> 打造创新中轴,常州有什么“底气“br /> 常州,“长三角中部战略支点”的功能定位正不断清晰,创新中轴呼之欲出、br /> 那么,打造创新中轴,常州的“底气”在哪里>br /> “底气”首先来自人才和团队、br /> 9?日,赵善麒创办的宏微科技登陆上交所科创板。该公司的上市,让人看到了一个非常励志的科学家在常州成功创业的故事。这个故事的背后,是常州多年不遗余力引进人才的决心和恒心、br /> 像赵善麒这样的高端人才、海归人才、创新人才,在常州有一大批:天合光能的高纪凡、中简科技的杨永岗、恒立液压的汪立平、天正工业的张翀昊、安泰创明的周少雄、纵慧芯光的赵励、碳元科技的徐世中、永安行创始人孙继胜…?br /> 近年来,常州市实施“龙城英才计划”和杰出创新人才“云计划”,面向重点产业领域引进和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并从人才引进、培养、载体建设、服务等方面推出各项举措。五年里,累计引?000多个领军型人才,培育国家级人?1人;创办?500多家科技型企业,带动引进3000多项专利成果在常转化、br /> 其次,“底气”来自产业和项目、br /> 常州从制造业起步,以实体经济见长。在国家工业41个大类中,常州规模以上工业有33个,产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大。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已成为常州鲜明的产业名片。同时,常州市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发展迅速,动力电池产能占全省近三分之一。石墨烯、碳纤维、碳复合材料等先进碳材料领域的研发应用处于全国前列,新型碳材料产业入围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具重要地位、br /> 最后,“底气”还来自技术和研发、br /> 中车戚墅堰公司承担的“高铁列车用高可靠齿轮传动系统”项目在轻量化、振动和温度控制技术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寅盛药业开发的NS4B抑制剂安非合韦,获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支?190万元,属世界首创药物;天合光能拥有国内首批通过认定的光伏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连?0多次创造刷新晶硅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的世界纪录;强力新材自主研发的应用于PCB光刻胶领域的光引发剂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已稳居全球第一;瑞声科技迅速成长为具有全球领导性地位的光学、微机电系统、射频结构技术方案供应商,其声学及智能触感产品在全球移动终端市场的占有率已达40%…?br /> 此外,通过科技创新,常州还有超?00只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拥有200多个国内同行业的“隐形冠军”,以及2497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重大创新平台。中以、中德、中瑞、中英、中芬等一批国际创新园区的“加盟”,都为常州长三角创新中轴的崛起增加了底气、br /> 创新,不仅是常州“最核心战略”,也是“最硬核力量”、br /> 打造创新中轴,常州的路在何斸br /> 面对建设长三角创新中轴的历史重任,优势不仅体现在地理区位上,更要体现在创新发展中、br /> 按照“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城市定位,未来,常州将积极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深度融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太湖湾科创带发展,战略谋划好“两湖”创新区,勇当长三角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br /> 今年初,常州再次吹响创新的号角,重磅出台《关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不断提高创新密度、创新力度和创新浓度、br /> 龙城实验室的建设被摆上重要议程。未来五年,实验室将围绕先进制造技术、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研制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等方向,从基础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两个方面加速推进,?年时间内,集聚专职研发人?00-800人,攻关核心关键技?00个以上,孵化创新项目200个以上、br /> 常州科教城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的姿态,聚力构筑“六高地”、努力打造“五个区”,充分发挥创新之核的辐射带动作用,建好东部“科创走廊”,打造融入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创新网络的前沿窗口、br /> “十四五”期间,市区两级将拿?00亿元科创资金?:4撬动1600亿元社会资本,五年形?000亿元投资规模,从“后补贴”转向“前激励”,从“锦上添花”转向“雪中送炭”,聚焦顶尖人才引育、科技金融保障、创新企业培育、平台载体建设等方面,以“饱和式”投入,让常州成为创新创造、创业创富的“非常之城”、br /> 向改革要资源,以创新求突破。每一次转型发展,常州人都发挥聪明才智,在爬坡过坎中以科技创新带动社会全面创新,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br /> 未来五年,一大批新型研发机构蓄势待发,天合光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安泰创明研究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天目湖储能研究院、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院等高端平台不断提升,将累计建成省级以上重大科技创新平台120家以上;一大批创新型企业集群不断壮大,?025年全市高企突?000家,百亿元以上工业企业(集团)累计突?0家;一大批海内外创新人才在常州集聚,引进顶尖人才(团队?0个、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2000名;一流创新生态日益完善,“龙城金谷”将集聚1000家资本机构、投?00家上市公司、br />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常州正阔步走在创新发展的大道上,以锐不可当之势向“万亿”之城迈进、br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顴/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