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6月23日15:30
发布地点:行政中心惠风厅
发布主题:《常州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解读
发布人员:张加林 常州市司法局局长
刘 永 常州市市司法局副局长
张正朝 中共常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窒专职副主任
主持人:王志新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市政府新闻发言人
发布会主席台
发布会现场
王志新 市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市政府新闻发言人
【王志新】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常州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今天我们请来了常州市司法局局长张加林先生、 常州市市司法局副局长刘永先生、中共常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窒专职副主任张正朝先生。下面先请张加林局长解读《常州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具体内容。
张加林 常州市司法局局长
【张加林】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我市法治建设尤其是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的关心与支持!6月4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相继研究并通过了《常州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这是我市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关于加强法治社会建设的要求,深化法治常州建设,服务保障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现将《实施方案》向大家作一解读:
一、关于编制《实施方案》的背景、目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社会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作为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把法治社会建设列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重要内容,作为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大明确,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对法治社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部署。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让高水平法治成为常州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需要合理科学规划我市法治社会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营造全社会自觉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对法治社会建设一贯高度重视,将其纳入法治常州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部署、一体推进。2016年、2017年分别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形式印发了我市“七五”普法规划和规划实施纲要,为探索法治社会建设打下坚实基础。2019年,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制定印发了《常州法治社会建设指标体系》(试行),为法治社会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制定《实施方案》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明确,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对法治社会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今年以来,省委对深化法治社会建设作出了新部署,提出要探索开辟江苏法治社会建设新路径,努力为履行好“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谱写好“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现代化篇章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是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要求社会治理方式由主要靠政府一元管理向多元主体合作共治转变。深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主体和广大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治理,有利于推动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格局加快形成。
三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需要。近年来,根据中央、省委部署要求,我市在法治社会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及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社会生活规范还不健全,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碎片化”现象还较普遍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制定系统科学的法治社会建设规划,来增强建设的有序性、针对性、实效性,来提升人民群众法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编制《实施方案》的过程
2021年初,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将制定《实施方案》列入了年度重点工作,成立起草专班。在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委文件基础上,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法治社会建设的指示要求,召开规划编制工作协调会,召集人大法工委、公安、网信办、民政局等市级机关重点部门,深入调研全面掌握各方需求和热点问题,全面总结我市近年来的工作情况和经验成果,会商确定《实施方案》起草大纲和重点项目,3月份形成《实施方案》初稿。4月份,市委依法治市办书面征求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多名法学专家和49个市级相关部门的意见,并在一定范围内召开座谈会,征集辖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干部群众代表建议。在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建议基础上,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形成了《实施方案》会签稿。5月11日,市委依法治市办组织召开由市人大法工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政法各单位和市级机关相关部门以及部分群团组织参加的会签会,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形成了《实施方案》审议稿。6月4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研究并通过《实施方案》。
三、关于《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共分七个部分21个子项目,体系完整、内容全面、职责明确。
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阐述法治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提出要坚持法治常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努力形成具有时代特征、体现常州特色、群众满意的法治社会建设生动局面,助推法治成为常州高质量发展的最强核心竞争力,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创造良好法治环境,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至第六部分是“主要任务”,明确了法治社会建设的五大重点内容,即着力增强全社会法治素养、着力健全社会领域制度规范、着力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幸福感、着力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获得感、着力增强网络空间依法治理安全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促进法治常州、法治政府建设走在前列,提高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第七部分是“组织保障”,从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统筹协调、严格责任落实、注重舆论引导等四个方面作出安排部署。提出要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法治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领域,凝聚全社会力量,努力形成党政善治、社会共治、基层自治的良好局面,形成法治社会建设最大合力,营造全民关心、支持和参与法治社会建设的良好氛围。
总体而言,《实施方案》坚持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精神不走样,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总体框架下谋划法治社会建设,在已有工作基础上设计法治社会建设,体现了中央、省委的顶层设计和常州法治建设的特色亮点,体现了常州法治建设“走在前列”的高点定位和有序推进的体系规律,体现了法治社会建设的总体成效和市民群众的总体感受。
四、关于《实施方案》的特点
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整体联动,强调共建共治。法治社会建设需要聚焦观念原则、规范体系、权利义务、组织运行等方面的社会基本构成要素,需要规范、引导与政府及其部门相对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广泛社会主体,覆盖社会多个领域,《实施方案》注重依靠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凝聚合力、协同推进,注重充分调动党政国家机关、企业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广大市民等社会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突出共建共治共享。
二是彰显创新,固化经验做法。近五年来,常州的普法责任体系建设、法治文化建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道德文明建设、诚信建设、网格化治理,在实践中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产生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实施方案》紧密结合实际,总结提炼我市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固化为长效机制。
三是压实责任,注重落细落实。对中央和省委提出的原则性意见,根据我市现状,我市《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目标举措,加以细化充实。相对于省的实施方案,我市将法治社会建设五大重点任务分解为21项内容,逐一明确牵头单位部门,涉及法院、检察院、宣传部、网信办、教育局、民政局、公安局、妇联、工商联等25个市级机关单位部门,进一步厘清了部门责任。这为《实施方案》出台后,市委依法治市办细化方案、开列清单、评价督促等后续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实施方案》将成为我市法治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必将推动我市法治社会建设有力有序开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为履行好“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谢谢大家!
【王志新】
谢谢张局长的介绍!现在请记者朋友提问!
新华网记者提问
【新华网】
请问刘永副局长,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法治社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市在深化法治文化建设中将采取什么举措?
刘永 常州市司法局副局长
【刘永】
感谢记者朋友们对常州普法工作的支持!长期以来,我市高度重视法治文化建设,建成法治文化阵地1895个,市区镇村四级覆盖率100%。以落实普法责任制为主线,首创部门法主题公园体系,采取共投、共建、共享模式,通过“一园一部法”方式,建成检察文化、税收法治等15个主题法治公园。建成开放史良故居、司法行政服务为民展示中心、司法行政文化公园,形成全国首个地市级司法行政法治阵地集群。史良故居被评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淹城遗址公园被评为大运河法治文化长廊品牌项目,非公经济法治护航中心被评为全省十大法治实践和省法治惠民实事项目。
下一步,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将紧扣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这个目标,完善知识普及、观念引导、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体系,在法治文化阵地、作品、活动这三方面下功夫。一是提升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精度。建好我省首个红色法治文化研究院,依托常州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红色法治文化的挖掘研究,积极促进“红色”和“法治”相融,历史和现代辉映,推动法治常州密码穿越时空,勾勒独特的法治文化图景。促进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优化法治文化阵地布局,打造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带(长廊),提升部门法主题公园建设水平,推进法治文化小镇建设。二是提升法治文化作品创作的力度。注重对优秀法治文艺作品创作的扶持,与电视台、日报社等媒体联合打造法治文化传播品牌栏目、节目、专栏。联合宣传部、文广旅等部门更新扩充市级法治文化专家库、精品库。加强对武进法治原创歌曲、金坛法治刻纸、溧阳法治书画、新北法治留青竹刻等接地气的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开发。三是提升法治文化活动组织的广度。深化“法润常州”品牌建设,持续开展“三节四时普法行”主题活动,利用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节场庙会等契机,开展法治文艺表演、法治动漫微视频播映等法治文化活动。继续开展“花季有约 德法相伴”花节普法活动,在荷花节、菊花节等花节期间,组织相关单位开展法治游园活动,提升市民的法治获得感。
常州日报记者提问
【常州日报】
大家都发现,现在村(社区)的依法治理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点难点,市委依法治市办将如何提升基层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
张正朝 中共常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窒专职副主任
【张正朝】
记者朋友们好!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以法治的力量村(社区)的发展护航。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制定我省首份《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首创常州市振兴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促进中心,文明办组织全市优秀村规民约网络评选,建成家规家训教育馆。民政局、司法局加强对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动态管理,我市已有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复核分别为10个、513个。溧阳市219个村(居)全部建成百姓议事堂,相关经验荣获“中国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长三角首批基层依法治理十大优秀案例”。司法部组织央视、《农民日报》等10家央媒记者团来我市专题采访法治乡村建设经验,形成30余篇重量级报道。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全面深化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基层村(社区)工作模式,夯实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工作格局。一是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鼓励农村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等活动。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广“百姓议事堂”“民生茶社”“说事广场”等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加强村级权力有效监督。联合组织、民政等单位落实“两委”干部法治轮训制度,重点开展村“两委”班子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法治培训,提升农村干部依法治村能力水平。二是启动“十个100”法治乡村建设项目。与民革市委、农业农村局、民政局、市妇联等部门,联合建100个示范法律直播间、100个示范法律书屋、100个示范普法阵地、100个示范法律诊所,聘100名示范法律直播员、100名示范法治指导员、100名示范家事调解员、100名示范法律明白人,与100个贫困家庭100名留守、困境儿童示范结对共建。以加强重点村(社区)的法治保障,来引领带动全市基层村(社区)整体法治水平的提高。三是开展乡村法治文化提升行动。优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等现有阵地的普法服务效能,发挥法治文化潜移默化熏陶的作用。将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乡土文化中蕴含的法治元素挖掘提炼,围绕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组织编写创作200部(篇)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小品、锡剧、三字经、滑稽戏等法治文化作品,引导广大村民、居民进一步提升法治素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
【王志新】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