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持续全面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持续聚焦“三优化”,加速预算绩效管理建设进程,释放财政改革效能,更好服务地方发展 一是“优化布局”统筹覆盖。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为载体,将目标管理、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绩效公开等绩效管理关键环节贯穿于预算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通过数字化、系统化赋能,实现了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效能“双提升”?025年市级支出绩效目标全覆盖,累计编报部门整体绩效目?9个,特定目标类绩效目?29个,部门预算项目绩效目标随部门预算同步批复和公开,主动“晒单”接受社会监督 二是“优化指标”规范应用。优化健全共性绩效指标框架,分行业、分领域完善部门预算绩效指标库,建立并完善公共服务类、政策评价类、部门整体评价类、信息化运行维护类等通用指标,推动绩效管理标准更科学、方法更合理、结果更可信。在2025年市级预算编制过程中,选取8个项目进行重点绩效目标专家评审,范围涵盖农业发展、资源环境、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同时,将成本效益理念植入目标评审,核减资金规模1.6亿元,项目最高核减率?3% 三是“优化监管”扎紧链条。修订《常州市市级预算绩效监控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绩效监控的对象、内容、方法和流程,推动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双监控”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全面做好部门单位绩效管理日常监控的基础上,着重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资金使用率偏低的项目、绩效目标偏离度过高系统风险提示的项目开展绩效重点监控,督促部门单位及时采取措施纠错纠偏。监控结果作为资金拨付、预算调整的重要依据,近两年通过“双监控”,收回并盘活资金超1.3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顴/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