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强富美高”新常州建设再出发之年。省两会期间,娄勤俭书记在参加常州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常州做到“三个走在前列”和“一个积极探索”,其中就包括“民生保障水平走在前列”。吴政隆省长要求,着力兜牢民生底线,补齐民生突出短板??2日,省委省政府召开遵循新发展理念持续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工作会议,对进一步做好民生工作进行了部署。常州第一时间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成立了由市委书记齐家滨和市长陈金虎任双组长的深入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领导小组,组成工作专班,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实施清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常州民生保障水平走在前列、br /> 一、聚焦更好的教育,在教育优质均衡上持续发力。围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目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丰富拓展学生成长路径,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均衡化的教育需求,让千千万万的孩子拥有更多自主选择教育的权利,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一是扩资源,加快补齐学前教育、中小学等资源缺口,今年实施学校重点建设项目44个,年内建成16个、增加学?4310个。未来三年计划投?51亿元,推?49个教育项目建设,力争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小学、初中标准班额占比分别达80%?5%,有效缓解“入园难”“大班额”问题。二是促公平,稳妥实行义务教育“公民同招”,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市、区教育部门正在制定具体操作细则,将尽快向社会公布。积极推进市区高中统筹,逐步实施常武地区中考招生政策一体化,继续增加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三是优质量,以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建设“新优质学校”为抓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力?2%以上学生在优质学校就读。推进中职“领航”、高职“双高”建设,提升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br /> 二、聚焦更稳定的工作,在促进高质量就业上持续发力。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时期,我们将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打好“保存量、拓增量、提质量”组合拳,让群众有活干、有钱赚。“保存量”就是保住现有企业的就业岗位。企业是就业的基础,企业稳则就业稳。疫情突发以来,全市已累计减免企业四项社保缴?0亿元,为4.36万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68亿元。预计全年为企业减免税费100亿元以上。“拓增量”就是开辟新的就业岗位。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和鼓励创业来增加就业市场供给,全年计划新增就?.1万人、扶持创?.2万人,创业带动就?.8万人以上,采集、开发就业岗?0万人,援助困难人员就?000人以上,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年末就业率不低于 95%。“提质量”就是创造更多“金饭碗”“银饭碗”。常州是实体经济扎实、民营经济活跃的城市,又是享誉全国的“职教名城”,产教融合是常州稳就业、促发展的重点举措和显著特征。我们通过推动产业升级和提升职业技能的“双向融合”,不断提高就业质量,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连续6年居全省前列。今年我们将继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职业技能补贴培?3万人次,在产教深度融合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br /> 三、聚焦更满意的收入,在实现富民增收上持续发力。让老百姓口袋“鼓起来”,是全面小康的直接体现。我们将下大力气做好富民“加减法”,以路径创新推动居民增收。做好富民“加法”,重点是发展特色产业。金坛黄金村依靠种植有机软米,从省级贫困村变身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国家级生态村,村集体年收入超千万元;溧阳1号公路成为网红旅游线,沿线近10万人捧上了旅游的金饭碗,年人均增?万余元。我们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通过发展特色产业、美丽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全省第一方阵、收入增长“跑赢”GDP增速,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跑赢”全体居民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做好富民“减法”,重点是减少刚性支出。努力提供更普惠更充分的公共服务,减少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刚性和不确定性支出,用基本公共服务开支的“减”,换取收入含金量的“增”。全力稳住“米袋子”“菜篮子”,确保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保持稳定、br /> 四、聚焦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在兜牢民生底线上持续发力。确保高水平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一是强化兜底保障。完善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100%纳入农村低保,确保农村低收入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达到1万元。加强对支出型贫困家庭的生活救助,不让一个困难群众看不起病,不让一个孩子上不起学。二是稳步提标扩面。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农民工、新业态从业人员、低收入困难群众、失地农民等重点群体参保,确保到年底,各项社会保险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完善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补充医疗保险制度,降低参保人员个人负担比例。城乡低保按?%左右幅度提标。三是关爱“一老一小”。加快打?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城乡占比分别?0%?7%。今年,要为全市10万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等居家上门服务,为2000户困难老人免费提供居家适老化改造。积极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加快形成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br /> 五、聚焦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在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上持续发力。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基层医疗机构“大病看不了、小病看不好”、大医院“挂专家号难、就医体验差”等问题,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一是优化资源布局。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十四五”规划编制,优化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医疗网络,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做实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让患者愿意去基层就医,县域内就诊率达90%左右。二是加快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市二院阳湖院区二期、市三院公共卫生临床救治中心等医疗和公共卫生重点项目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力争?022年,全市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医疗机构总床位数?.13万张,每千人口床位数?.37张,进入全省前列。三是完善服务体系。今?月,钟楼区的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助力省卫健委开通“江?黄石医疗服务在线”,为疫情防控作出重要贡献。我们将充分利用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催生医疗服务新模式、满足优质医疗服务新需求,加快打造一批智慧医院、互联网医院。同时,完善儿童预防接种、老年人健康体检、慢病管理等健康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br /> 六、聚焦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在推进住有宜居上持续发力。突出江南城市的精致秀美,实现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一是振兴城区。着力唱好“双城记”,实施7.4平方公里老城厢复兴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占地56平方公里的高铁新城建设,打造古今辉映、中西合璧的城市格局,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二是提档街区。加强城市设计,规划布局城市地标、城市客厅,实现重要街区、地段和节点城市设计全覆盖。实施总长20公里的轨道交?号线沿线、总长?0公里的城市高架沿线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推进南大街、青果巷等特色步行街建设,等等。通过一系列项目的实施,让城市街区更有内涵、更有颜值、更有品位。三是优化小区。深化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改革,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创建一批省级宜居社区。更大力度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在年内完成16个老旧小区?00万㎡改造任务基础上,加快推进22万㎡“大板房”改造工程,确保两年内彻底解决这一突出问题、br /> 七、聚焦更优美的环境,在打造重要生态功能区(带)上持续发力。常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将聚焦“一江一河三湖一城”,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常州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一江”是指长江。着力加快沿?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整治和5公里生态廊道建设,守护好“一江碧水”。“一河”是指大运河。加快实施全?3.4公里大运河世界遗产常州段保护利用,形成特色鲜明的大运河旅游集聚区,打造古今辉映、水乡韵味的常州大运河名片。“三湖”是指太湖、滆湖、长荡湖。大力实施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推进滨湖湿地公园建设,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一城”是指生态绿城。持续实施生态绿道、生态廊道、城乡公园绿地等六大工程,到今年底,确保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46%,人均公园绿地达13.88㎡,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打响生态绿城品牌、br /> 八、聚焦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增加高质量文化供给上持续发力。常州有着丰富而独特的运河文化、红色文化、工商文化、名人文化、中医文化资源,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着力点。今年我们将以常州文化广场的建成投用为契机,全面提升文化研究、宣传、展示、传承水平;加快打造一批以文化为核心的旅游IP,推进焦溪古镇保护及江南水乡联合申遗;办好“文明社区天天乐”“文?00”“书香常州·悦读生活”“常走大运”等文化活动;推出一批彰显时代特征、常州特质的文艺精品,进一步唱响“爱常州”主旋律,打响“教我如何不想她”城市名片,让底蕴深厚的人文遗产展现价值,让崇文重教的城市气质发扬光大、br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顴/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