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2?5日,一位从事了52年小麦遗传育种工作的专家逝世了。在告别仪式上,他的学生在他遗体周围围了一圈小麦,并在他胸前摆上他心爱的小麦。不久,又有人自发倡议为他建造纪念铜像,要“让这位农业科学家、教育家的形象屹立在亿万群众之中,让祖国人民永远纪念他……我们要将他的名字镌刻在神州大地上,愿他如松柏常青,与日月同辉,永垂千古!”这位专家就是中科院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蔡旭教授。蔡旭(1911?985)江苏武进人?934年中央大学农学院毕业后留校,1945年赴美国考察进修,解放后曾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系主任、副校长等职?949年发表了我国第一篇关于小麦抗锈病遗传研究论文《小麦成株抗条锈遗传研究》。解放初期华北地区小麦发生锈病,灾害严重,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抗锈品种培养,蔡旭受命后,在1957年育成抗锈新品种,在华北、东北、西北大量推广,使小麦产量大增,以后又不断将优良新品种向各地推广,足迹遍及黑龙江、新疆、海南岛。先后选育?批近20个抗锈、抗寒、丰产和适应性强的良种。其中大面积推广的东方红1??号和农大139?55?个品种获全国科学大会荣誉奖,他含辛茹苦收集到国内外小麦原始材?000余种,为培育良种作出重要贡献?983??2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附有照片的报道,11位农业科学家“送科学下乡有功,帮农民致富光荣”,受到国家表彰,第一名就是蔡旭教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顴/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