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是农户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也是衡量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镾span>,努力实?span>十二亓span>时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镾span>7个百分点以上的目标。畜牧业历来就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实现畜牧业保供?rdquo;和农?ldquo;增收?rdquo;的有机结合,应当成为新形势下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探索方向。因此市农委亍span>2012平span>7朇span>31日至9朇span>30日在常州市政府网民意调查一栏里开展适度规模养殖问卷调查,汲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以针对今后的工作能做合理的改善、/span> 一、畜牧业发展与农民收入关系基本情冴/strong> 从问卷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尽管畜牧业在农民收入中依然占据重要地位,但对于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有所下降。综合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9/p> (一)畜牧业比较效益开始下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农民进城务工现象已成为主流,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迅速,从我国农村畜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农户畜禽养殖规模小、生产粗放,商品率和劳动生产率低,同比外出务工畜牧业比较效益低、/p> (二)畜牧业存在较大风险。畜禽养殖业存在着市场和疫病防控双层风险。受畜牧业生产特点和市场供求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给养殖场户的收益带来不利影响。以生猪为例,自1996年以来的16年间,我国猪价出现过5次较大幅度波动,毎span>3-4年就有一次周期性波动。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外多重环境影响的传导联动日益加深,市场变化的放大效应还将进一步增强,畜产品价格波动的趋势仍将延续。疫病是养殖业的重大风险,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病,养殖场户就会血本无归。动物疫病在给养殖场户带来重大损失的同时,更严重打击了养殖和消费信心,其间接影响不容忽视。近年来,各类重大动物疫病在我国呈多点散发态势,禽流感、口蹄疫、蓝耳病、猪链球菌病等动物疫病连续发生,疫病防控带来的风险在短期内难以有效缓解、/span> (三)进入门槛提高。随着饲料、人工等养殖成本价格的大幅度上涨,我国畜牧业进入了高成本时代,畜牧业进入门槛提高。一方面,在高成本的条件下要获取较高收益就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从投资规模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测算,建设1个年出栏1000头生猪的养殖场的投入?span>50万元左右;另一方面,高成本高投入的增长模式,对畜禽养殖的集约化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资金投入和技术管理,都是农民在短期内难以提高的因素,成为适度规模养殖发展的高门槛、/span> (四)限制因素增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也不断增加。《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即将颁布实施,对畜牧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目前,我国部分沿海发达地区已划定限养区,限制畜禽养殖的发展。同时,养殖用地难、用工难、融资难等问题也对畜牧业发展形成严重制约、/p> 二、适度规模养殖是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合理选择 要继续发挥畜牧业促增收的积极作用,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就必须引导农民加快转变生产方式,提高畜禽养殖的生产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而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的根本出路在于标准化规模养殖,规模养殖也越来越被广大养殖场户所接受。但从增加农民收入角度出发,结合农村农民实际,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应当成为当前农村畜牧业发展的理性选择。所谓适度规模养殖,是根据当地资源、环境等条件,综合考虑农户的投入能力和经营水平等情况,形成的以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为特征的科学养殖方式。从近年来畜牧业发展实际来看,适度规模养殖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p> (一)适度规模养殖能形成稳定的收益预期。传统的分散养殖,由于养殖规模小,经营水平低,生产效益不高。要吸引农户发展畜禽养殖,必须让农民对发展畜禽养殖有着较为稳定的收益预期,且预期收益不低于外出务工的收入。以1个农戶span>2人外出打工,人均月收?span>2000元计算,农民外出务工的年收入预期丹span>48000元。这也意味着从事畜牧业的预期收入要高亍span>48000元,才会有农民放弃外出打工,专业从事畜牧业生产。而适度规模养殖,由于养殖规模要高于普通的散养户,能形成较高的收益预期、/span> (二)适度规模养殖能有效降低风险。适度规模养殖能有效克服散养户所存在的信息不灵、防疫条件差等问题,有效降低养殖和市场风险。由于利益关联度高,规模养殖户对市场信息更为关注,能充分结合市场情况和自身实际制定较为科学的生产计划,并根据计划开展标准化生产,在生产的调整上比较理性,追涨杀跌的非理性行为出现较少,能确保生产的稳定,从而减少市场风险。在历次价格波动中,规模养殖户往往能依托规模优势,做到市场虽滑坡,依然有赢利或减少亏损。在养殖场建设中,规模养殖户一般都会将疫病防控作为重点,着力改善疫病防控条件。在生产运营中加强管理,集中防控,疫病风险大幅降低、/p> (三)适度规模养殖能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出于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规模养殖户会更为积极的采用先进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技术,从而较快的提升生产经营水平。在生产中,规模养殖户可以通过自繁自育方式来提供种畜禽,既能保证品质,又可大大减轻补栏资金压力;通过大量采购饲料原料获得较低价格,降低饲养成本;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因此,适度规模养殖与普通养殖户相比,饲养效益大大提高、/p> (四)适度规模养殖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建设。尽管我国已经进?ldquo;三化同步的新时期,城镇化速度逐步加快。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还将存在着数量众多的农民。据测算+span>2030年我国人口将辽span>15亿人左右,即使城镇化率达?span>70%,也仍有4.5亿左右的人口在农村生产和生活。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然要成为我们所坚定不移的方向,而新农村建设其首要任务就?ldquo;产业发展。同比农民外出务工,适度规模养殖能在农村当地为农民创造就业机会,不仅能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更能加快农村产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持。同时,农村的儿童和老人能得到更好的照顾,能有效解决目前农村普遍存在?ldquo;空巢?rdquo;?ldquo;留守儿童等问题,促进农村社区和谐社会的建设、/span> 三、适度规模养殖发展面临的困隽/strong> 近年来,适度规模养殖发展迅速,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加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此同时,适度规模养殖的进一步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p> (一)适度规模难以确定推广。发展畜禽养殖,规模小收益低,但也不是越大越好,大规模的养殖场不仅投入大、风险高,而且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规模过大反而会导致规模不经济,生产效率降低。同时,畜禽养殖的规模往往会受到区位、气候、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草原牧区,养殖规模必须与草原的生态状况相适应。从全国范围看,不同地区的适度规模的标准差异较大,难以确定一个统一的规模标准和模式,不利于适度规模养殖的大面积推广、/p> (二)金融保险支持力度不够。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前期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由于缺乏有效抵押物,农民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导致部分农民虽有好的致富门路却无法付诸实施。同时,小额贷款利率过高的问题也给畜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据调查,有部分地区小额贷款的利率高辽span>10%以上。畜牧业保险,是有效降低养殖风险稳定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但目前畜牧业的保险还处于试点阶段,主要集中于部分地区的部分畜种,大部分规模养殖户享受不到保险政策,风险承受能力不强、/span> (三)公共服务供应不足。尽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和基层兽医防疫体系建设不断推进,畜牧业技术推广、兽医服务和动物防疫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总体看,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和兽医防疫队伍素质不高、能力参差不齐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畜牧业公共服务仍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p> (四)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不高。规模养殖场户与市场未对接不充分,养殖、加工、经营、销售各环节没有建立起有机的联结机制,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规模养殖场户的组织化水平不高,养殖场户在市场中的议价能力不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p> 四、政策建?/strong> 针对适度规模养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大支持力度,大力促进适度规模养殖的发展、/p> (一)加强对适度规模养殖模式的研究和推广。开展适度规模养殖专题研究,分区域研究提出适应不同地区的养殖规模标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因地制宜推广适度规模养殖模式,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适度规模养殖、/p> (二)加大金融保险支持力度。加强政策引导,拓宽畜牧业融资渠道,创新金融担保机制,支持采取联户担保、专业合作社担保等方式,为适度规模养殖场户提供信用担保服务。运用财政贴息等手段,减轻养殖场户融资压力。逐步稳步扩大生猪、奶牛等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畜牧业政策性保险体系,提高畜牧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p> (三)强化畜牧业公共服务。深入推进畜牧业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和兽医防疫队伍改革建设,建立和完善畜牧业公共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适度规模养殖场户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科学饲养、动物防疫等适用技术的运用能力,为规模养殖提供技术保障。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提高动物防疫员队伍业务素质,提高动物疫病诊断和检测等服务能力、/p> (四)提高市场化和组织化水平。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标准化示范场的市场竞争优势和示范带动能力,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采?ldquo;公司+农户等形式带动适度规模养殖场户的发展。支持有条件的畜禽养殖场户自创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鼓励规模养殖场户与大中型超市、屠宰加工企业建立直接的产销对接关系,完善产加销利益联结机制。加强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鼓励和引导适度规模养殖户成立畜牧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span>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顴/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