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长三角产业中轴,加快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在全球制造业智能化的大趋势下,常州,奏出了“智改数转,智变未来”的最强音、br /> 以“机器换人、数据换脑”为出发点,以诊断分析为突破口,重点聚焦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以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为对象,在制造业各领域加快实施“智改数转”,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br /> 常州制造,正加速驶入高智能的“数字化发展”新赛道,开始了一场全方位的“智变”、br /> 总体要求 提升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深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G等新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升级,实现更高水平发展、br /> 主要目标 ?025年,全市工业企业需诊尽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实施“智改数转”;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0%,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超85%,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90%:br /> 市域5G网络覆盖率超98%,初步建成高速泛在、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数字基础设施:br /> 推动2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中小企业上云用云基本普及:br /> 创建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将常州打造成为智造技术创新策源地、示范应用集聚区、关键装备和解决方案输出地、br /> 工作重点 1、高端装备集群。加快高档数控和工业机器人系统研发应用,推动安全可控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与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的适配应用,建立基于数字技术的装备运行状态监控体系、br /> 提高农业和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智能电网等高端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测检验数字化能力,进一步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作用,增强高端装备自主可控能力、基础配套能力和智能制造水平,支持整机及核心零部件企业建设智能化工厂(车间)、br /> 2、新能源集群。推进光伏、风电、光热等分布式能源建设,创建能源互联网示范区。研制基于新能源装备的智能监测感知系统,运用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平台开展资产数据分析、管理和优化,提?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领域应用水平,发展无人化分布式电站、br /> 3、新材料集群。提升关键生产设备、关键流程数据采集和应用分析能力,实现数字化监控、设备动态预警和预测性维护,推动生产经验数据化、软件化、平台化。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试点,提高危险工艺自动化、安全巡检智能化水平、br /> 4、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集群。推动整车企业、核心零部件企业应用虚拟仿真和云协作平台,开展在线协同的研发设计。引导上下游企业打通产供销数据流,探索整车个性化定制及零部件规模化定制生产模式,建设面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工厂、br /> 5、绿色精品钢集群。建设绿色、高效、安全的精品钢生产基地,推动5G、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产业链广泛应用,开发面向生产全流程的信息物理系统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数字孪生工厂,率先开展“工业互联网+节能减排”试点、br /> 6、高端纺织服装集群。打造模块化组合、大规模混线生产等柔性生产体系,以及数据驱动、敏捷高效的经营管理体系,加快智能制造与运营管理一体化项目建设。建立用户体验中心,搭设在线设计研发平台,发展个性化定制、br /> 7、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集群。加强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鼓励企业应用国产EDA、CAE等工业软件,引进培育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企业。拓展智能化应用落地场景,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br /> 8、生物医药及新型医疗器械集群。努力建成集创新研发、孵化培育、产业化应用、推广展示于一体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生态圈。支持数字化技术在监测预警、病毒溯源等方面的拓展应用,推进?G+医疗健康”“智慧医疗”关键技术研发及相关成果的转化与应用、br /> 9、新型建筑材料集群。加快推广窑炉优化控制、智能仓储物流等先进技术方案,在搬运码垛、投料装车等繁重危险岗位,以及图像识别、切割分拣等高精度岗位加快实施“机器换人、数据赋能”、br /> 10、节能环保集群。推动数字技术与节能环保产业创新融合。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节能环保”平台。发挥数字技术在资源综合利用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再生资源交易利用的便捷化、互动化、透明化、br /> 工作任务 (一)推进实施“智改数转“br /> 1.数字化免费诊断行动。以建设智能(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智能车间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应用为目标,选择优秀服务商为企业提供“智改数转”免费诊断服务。建设市级诊断服务管理平台、专家库,导入诊断标准。每年为?000家企业免费诊断,其中智能(工业互联网标杆)工?0家、智能车?00宵br /> 2.企业上云上标识行动。编制工业设备上云实施指南、业务系统云化迁移实施指南,分行业制定服务中小型制造企业云化产品目录。引导企业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核心业务向云平台迁移。推动企业参与省星级上云评定。支持标识解析节点运营商开发场景应用,鼓励产业链企业参与标识解析推广、br /> ?023年,累计创建省星级上云企业超1300家,其中五星企业55家,本地企业接入二级节点数超3500家; ?025年,累计创建省星级上云企业超1600家,其中五星企业80家,本地企业接入二级节点数超5000家、br /> 3.应用场景方案推广行动。推广一批符合中小微企业需求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br /> ?023年,打造行业典型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超100个、典型应用场?0个、br /> ?025年,打造行业典型系统集成解决方?00个、典型应用场?0个、br /> 4.智能化技术改造行动。推进中小企业智能工段、智能产线建设。对企业智能化设备和工业软件投入予以一定补助。对纳入市‘智改数转’项目库且获得智能化改造提升项目贷款的制造业企业,予以贷款贴息、br /> ?023年,全市“智改数转”项目超8000?br /> ?025年,全市“智改数转”项目超1.5万个、br /> 5.标杆示范引领行动。鼓励中天钢铁、天合光能、格力博等优秀企业创建全球“灯塔工厂”,争创各类国家级、省级试点示范、br /> ?023年,累计建成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项目国家级2个、省?0个,获评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20个、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22家?G全连接工?家,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00家; ?025年,累计建成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项目国家级4个、省?0个,获评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00个、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30家?G全连接工?家,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00家、br /> (二)完善“智改数转”服务体糺br /> 1.产业载体支撑行动。加快建设常州高新区、武进高新区、常州经开区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推动天宁云制造先导中心、钟楼大数据产业园等一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未来产业园区建设。支持乡镇、园区试点建设基于市场化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br /> ?025年,创建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新增省级“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家,累计培育省“软件名园?家、建成市级智能制造示范区30家、br /> 2.数字化平台创新行动。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省中小企业“智改数转”云服务平台全面对接。建立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竞赛机制,择优遴?-3家平台争创国家级。每年争?个以上省级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br /> ?023年,新增省级工业互联网平?2家,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0%,初步建成智能装备等产业链协作平台,向省云服务平台输出本地服务资?0家以上、br /> ?025年,累计打造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家、省?0家,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接近50%,建成产业链协作平台2个,向省云服务平台输出本地服务资?0家以上 3.智能制造服务商壮大行动。推动国内领军服务机构落户常州。鼓励有条件的骨干企业剥离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信息服务等业务部门,成立独立法人实体等、br /> ?023年,累计培育省级领军服务?0家、br /> ?025年,累计培育省级领军服务?0家、br /> (三)强化“智改数转”基础能力 1.信息技术产业培育行动。聚焦“智改数转”关键技术和产品,重点推进通讯、传感芯片等核心器件,以及传感器?G通讯模组、智能天线等基础硬件产品研制、br /> 加快“首版次”工业软件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促进更多工业软件进入省首版次工业软件应用推广指导目录。开展工业软件优秀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优秀工业互联网APP征集,加强实践案例宣传推广,开展工业软件和制造业企业供需对接活动、br /> ?023年,全市工业软件产品收入超过40亿元,支?2项工业软件研发应用、br /> ?025年,全市工业软件产品收入超过60亿元,支?0项工业软件研发应用、br /> 2.智能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研制应用行动。以“示范促应用”,支持企业研发智能制造设备,每年认定智能制造领域首台套重大装备35个;以“应用带升级”,加大本地智能装备在智能车间(工厂)中的应用;以“升级强自主”,鼓励企业积极承担国家、省智能装备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br /> ?023年,累计培育省级首台套重大装?70个、br /> ?025年,累计培育省级首台套重大装?80个、br /> 3.数字生态强基行动。开展园区级的边缘云和边缘计算平台部署和业务应用。加大智能计算、边缘计算等新型算力供给。支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适时推进“星火链网”建设。发挥标识互认、数据互用、区块链互信功能,组织开展标识解析乡镇园区行等活动。加快传统物流设施数字化改造,推进企业智慧物流系统建设,推动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化平台融合、br /> ?023年,全市建成5G站点2万个,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超60亿,解析量超30亿、br /> ?025年,全市建成5G站点2.8万个,创建省级?G+工业互联网”融合先行区,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超100亿,解析量超50亿、br /> 4.工业信息安全保障行动。开展工业信息安全检查,完善风险自评估等体制机制。持续推进密码技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融合应用。鼓励重点企业实施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工作,推进中小企业“安全上云”、br /> ?023年,培育工业信息安全服务?家,培育工业信息安全星级安全防护企业50家、br /> ?025年,创建省级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和工业互联网安全应用示范基地,培育工业信息安全服务商10家,培育工业信息安全星级安全防护企业80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顴/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