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青果巷》热播,濛濛烟雨中的江南小巷,精致柔美的江南风情,迂回曲折的情感故事,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纠葛,久久扣住了我的心扉。思念带我回到?0年前,我在这里工作和生活?0年、/span> 1974年秋,我从南京调回故乡常州,到二十二中(田家炳实验初中前?做一名语文教师。该校在青果巷中段,占地不多,原是一个旧式院落。青果巷已没有昔日荣光,桃梅杏李,色色皆陈的繁华只剩下一片凋零、破败;文人、名人辈出的名巷已是寻常街埠小巷。但是不久我就感到,青果巷的外表虽盛年不再,但它的内心依然气度高雅,儒气恂恂;居住的虽芸芸众生,却气质淳厚、/span> 我老母亲时?0多岁,她是上海退休工人,带着我女儿住在校内。她对我说:“这里的人懂礼貌,厚道。”她出门总受到大家的照顾,到附近的粮油店买米买油,店员经常把米袋扛到校门口。有一年年底,她在青果巷菜场排队买青菜,当时青菜很紧缺,但秩序井然,老母亲等的时间长了有点累,排在后面的一位中年女性让她到一旁找个坐处歇歇。青菜来了按次序购买,轮到她时还剩最后一捆,老娘不好意思,就想把这捆菜让给后面的妇女,后面的妇女一摆手,说,这捆菜应该是你的,你不要过意不去。老娘想分一半给她,她还是不肯要。母亲感慨道:这里的人比上海人懂清头、/span> 青果巷的民风质朴醇厚,连这里学校的学生也格外懂事。那一年青果巷的石子路改浇水泥地,二十二中校长冯宝华在中午放学时,在广播中提示师生不要踩踏尚未硬结的水泥地。结果,从校长开始,几百名师生慢慢地沿着街旁门沿小心翼翼行走,要过街就从架着的木板、竹条上穿过,硬是没有在未干的路面上留下一个足印。二十二中的校风可见一斑、/span> 二十二中篮球场西有两间破旧的平房,据说是李伯元故居,时放体育用品。外墙弊败,黄泥斑驳,“黛瓦粉墙,翰墨芬芳”仅留史志。冬日午间,我常和资深的吴道明老师倚墙晒太阳,聊文学,自得其乐。有一次,我们正聊着,两个学生玩篮球,球往墙上扔,我随口说了一句:奈何打搅伯元公?学生不解,看着我们,吴老夫子释疑解惑之余,又解读了一番《官场现形记》,学生听得很有兴趣,还把人名书名抄了下来。我们原以为学生是一时兴趣而已,但不料几天后,图书馆方老师告诉我们,有学生要借《官场现形记》,而且态度坚决。时“文革”尚未结束,图书馆亦无此书,即使有也不方便外借。不过,儒雅的方老师连声感慨:这样的学生真好,真好、/span> 电视剧《青果巷》中的红纸雨伞,令专家们为之倾倒。其实那个时候,微雨茫茫中,年轻或年长的女子撑把红色油纸雨伞是极普通的事。雨过天晴,临街的房子门口常晾着这样的雨伞,这也是一种文化吧、/span> 即便在疯狂的年代,这里的人们仍保持着理智和淡定,守住了做人的底线,守住了道德的高地,也守住文化的根。往往,晚饭后,月下,我站在中新桥上,这是李伯元、赵元任、周有光们曾站过的地方,我眺望月空,赵元任可能在此构想“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旋律,李伯元可能在此酝酿官场的丑态,周有光可能在追寻着先哲的光芒……他们在这里开始了伟大而辉煌的人生。而我,则在这里静心澄思,考虑教学的得失,如何做好一个普通教师的本职、/span> 有时,我在临街一瞥,往往有年轻的姑娘倚门绣枕套,鸳鸯戏水,这是自己的嫁妆;还有幸福的母亲或祖母,为孩子绣兜肚。她们的绣品,虽比不上杨守玉大师的乱针绣,或者电视剧中的杨紫云和青果,但文脉之根是相通的、/span> 青果巷文脉,极待复兴。如今修复名人故居,仅是起步,更重要的是以青果巷文脉引领常州的文明复兴,进而再现文化大师。这是我的期侍。(许植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