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土壤以及地下水污染已经成为当前环境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对此,民建中央能源与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唐晓声,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常州两会上提出了发展环境修复产业,让绿色修复回归自然的建议提案,得到了普遍关注、/span>
记者昨天从有关方面也了解到,国家环境保护部近日公布亅/span>7项将亍/span>2014平/span>2朇/span>1?/span>起实施的与土壤及水质有关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其中两项与土壤质量有关,五项与水质相关。无疑为今后的环境修复产业实施土壤环境保护指明了方向。那么,生了?rdquo;的土地,由谁?ldquo;治疗?ldquo;治愈要花费多大的代价?近日,记者在常州一处土地修复现场了解到不少新鲜事、/span>
冬季最适宜土壤修复施工
放活鸡到污染区观察效枛/span>
正值隆冬,地处常州市区某大型化工厂的修复工地上仍然一片繁忙。对于土壤修复而言,冬季是最好的施工季节,气温低,气味不易挥发、/span>
记者在修复现场看到,这块土地被分成了若干个小的区块,条块纵横,片片斑驳,与周边高楼林立的景致形成鲜明对比,工人们身穿白色的防护服,戴着头盔和口罩正在忙碌。法国利摩日大学博士、上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研发主任胡波介绍说,这块场地原属化工企业,主要的污染物是六六六、二氯乙烷等有机物质,这一地块的修复,可以说是台大?ldquo;外科手术。一方面铺设化隔离层,阻止残留污染物向上渗透,防止二次污染;一方面在现场搭?ldquo;土壤处理中心进行修复。就修复技术而言,目前有稳定固化、焚烧、土壤淋洗、植物修复、微波、电加热等十几种技术,不同状况的土壤采取不同的修复方式。即便采用同一种修复技术,针对不同的污染物也要制定不同方案,如选用不同的氧化剂或不同的植物吸附污染。完工后,工人还会把活鸡放到污染区观察,确保修复后的土壤对人体健康无害,达到居住用地的标准、/span>
常州率先全国开屔/span>
污染场地修复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最新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主要数据成果令人忧虑。城市工业污染造成的土壤污染,分布已由点成面,毒地问题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要啃的硬骨头。得力于国家对土壤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部署,
2013
年,全国多个省市开展了针对或涉及土壤地下水环境的调查行动。中国环境修复网收集统计的资料显示:北京、上海、重庆、江苏、浙江、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古、贵州等省市及其县市开展了不同种类、区域范围和详细程度的土壤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污染源排查和污染场地调查,密度和力度都超过以往。相比于全国性的大尺度调查,区域性小尺度针对农田和潜在污染场地的调查对于污染防治和修复的作用更加直接。随着调查的扩大和深入,我国将逐步建立各级土壤地下水污染数据库,为管理和修复提供依据、/span>
因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发展需要,退城进园、退二进三的污染企业搬迁后,曾遭受生产污染的土地遗留下来。若得到有效环境修复,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机遇;反之,将对公众健康和环境构成严重威胁,甚至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rdquo;民建中央能源与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唐晓声说,在国际上这类土地被称为棕地,要使得城镇化可持续,就必须珍惜、限制对绿地的开发,优先综合利用和开发工矿企业关停搬迁遗留下来的棕地。以常州为例,在省内率先出台土壤修复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开展全国难度最大的污染场地修复,并在省内率先全面开展关停化工企业原厂址土壤污染调查、/span>
污染土壤修复需要时闳/span>
废气、废水同步处琅/span>
土壤污染看不见摸不着,污染物释放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上百年,即使采取综合修复,也需花费大量时间。胡波介绍说,跟人生病去医院看病、诊断、治?rdquo;的程序类似,修复企业先要对污染场地进行环境评价,土壤采样、实验室化验、分析诊断都是必须环节。每处理
200
立方米的污染土壤,要采集样本送到第三方机构检验。这些环节需要一定的时间,而随后的修复更是一项急不得的工程。不仅要处理土,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都要同步处理、/span>
然而,现实情况是,为了尽快转换用地用途进行商业开发,房地产商选择土壤修复是被动式买单,经常让人措手不及,有的甚至要求几个月就修复好?rdquo;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记者了解到,土壤修复是涉及物理、化学、数学、水文地质、微生物等多门学科的高科技产业。从咨询、工程、药剂研发、药剂生产到设备生产,该产业在国外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美国占环保产业
40-50
%的市场比重,而在我国刚刚起步、/span>
据测算,十二?rdquo;期间我国土壤修复产业市场规模可超
1000
亿元。近年来由于需求较大,而行业尚没有相关资质、准入门槛,导致了市场失序,一些普通土方公司也纷纷进入,为了抢工期有的甚至只是将污染土壤挖出、转移、再填埋或者干脆堆放在郊区或者农村了事,极大增加了二次污染的几率。唐晓声分析说,我们提倡绿色修复回归自然,切忌救火式修复。当前,房地产业在修复产业起步之初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推动替代不了修复产业需要针对环境污染危害的本源,因此修复产业的发展必须脱离房地产依赖,回到生态文明建设应有地位上来,提早规划,充分调查,尤其是前期调查、采样、第三方检测等环节决不能被压缩、/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