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觇/a>外文 繁體中文
登录个人中心
走进常州 ޵VSƵط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VSԤ 数据发布
当前位置9/div>
浏览次数9strong>
信息名称9/span>常州市关于深入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
?ensp;?ensp;号:014110243/2020-00001
主题分类9/span>安全生产??体裁分类9/span>意见??组配分类9/span>市政府办公室文件??法定主动公开分类9/span>
公开方式9/span>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9/span> 发布机构9/span>市应急管理局
产生日期9/span>2019-12-21 发布日期9/span>2020-01-02 废止日期9span style="color: #333;font-weight: normal;">有效
内容概述9/span>常州市关于深入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
常州市关于深入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中办发?018?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办发?018?3号)精神,加强城市运行安全保障,有效防范事故发生,扎实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强化红线意识,坚持系统思维,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安全社会治理格局。建立以安全生产为基础的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的城市安全发展体系,全面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为常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总体目标。到2020年底,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城市安全风险评估管控体系,城市安全发展各项措施取得明显进展;?035年,城市安全发展体系更加完善,安全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建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二、主要任

(一)加强城市安全源头治

1.强化规划引领。将城市安全发展要求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鼓励城市建设、交通、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统筹考虑城市安全因素,居民生活区、商业区、工业区、港区以及其他功能区的空间布局要以安全为前提。加强建设项目实施前的评估论证工作,严格安全准入,将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和保障措施落实到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2.健全安全法规和标准体系。严格按规定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行业、工程建设、城市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综合交通枢纽、管线管廊、道路交通、轨道交通、加油(气)站、电梯、大型游乐设施等进行安全管理,增强安全运行的能力。对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出租房屋安全管理、既有房屋安全管理等,细化相关标准具体落实措施,提高安全和应急设施要求

3.加强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加强城镇供水、道路桥梁、垃圾处理、排水与污水处理等设施的隐患排查和风险管控,加强设施设备安全巡查与维护管理,确保正常运转。将消防站点、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觃a>划,依据规划建设特勤消防站、普通消防站、小型和微型消防站,缩短灭火救援响应时间。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路网和交通组织,提高道路安全保障条件。完善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加强校园及周边安全防护设施、安全警示标识和交通设施建设。加强旅游场所服务和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

4.加快重点产业本质安全水平提升。严格高危行业准入管理,严把立项、规划、设计、审批、建设的安全关口。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减少高危险性、高敏感度的生产企业。大力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二)健全城市安全防控机

5.加强城市安全风险管控。对城市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评估,建立涵盖重点行业领域和重点场所的城市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平台,实施城市安全风险动态监测预警和分级分类监管。各责任主体采取有效措施,排查、辨识、控制、消除或降低安全风险。充分利用省监管数据中心以及市有关监管平台数据信息,促进数据共享,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加强风险监测预警。研究制定重大安全风险“一票否决”的具体情形和管理办法。对车站、候机楼、渡口(码头)渡船、地下空间、旅游景区、商场超市、大型城市综合体等重点人员密集场所和安全风险较高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建立大客流监测预警和应急管控处置机制。强化极端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积极防范自然灾害引发城市安全事故。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运营单位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制度,对运营全过程、全区域、各管理层级实施安全监控

6.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完善城市重大危险源辨识、申报、登记、监管制度,构建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体系,建立动态管理数据库,加快提升在线安全监控能力。督促企业建立隐患自查自改评价制度,不断完善隐患治理工作机制。加强既有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大危房整治力度。加强老旧建筑、户外广告、店招标牌、幕墙、道口遮阳棚和楼房外墙附着物管理,严防倒塌和坠落事故。明确电梯使用单位安全责任,督促使用、维保单位加强检修维护,保障电梯安全运行。加强对易燃易爆场所雷电灾害隐患排查治理

7.建设科学高效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责任明确、反应迅速、科学处置、运转高效、覆盖全市的应急救援体系。充分利用和整合我市各类城市应急管理信息、广播、救援技术支撑平台,推动城市应急数据整合,提高城市自然灾害、生产安全等突发事件处置水平。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实现政府预案与部门预案、企业预案有效衔接,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完善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强化应急状态下交通管制、警戒、疏散等防范措施。加强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点的建设,健全应急物资储备调用机制

(三)提升城市安全监管效

8.完善安全监管体制。充分发挥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作用,加强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完善城市安全监管体制。加强行业监管和专业(领域)监管的分工协作,专业监管部门依法依规对企业专业安全生产监管事项实施日常监管,行业监管部门负责本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综合工作和非专业安全生产监管事项的日常监管。各相关部门要切实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总要求,既要履行好安全生产法定职责,又要执行党委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相关职责规定,避免“依法不监管”的问题。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既要严格监管合法合规生产经营单位,又要严厉打击取缔非法生产经营行为,避免“只管合法、不管非法”的问题。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业态、新领域,按照行业相近、专业相通、便利监管的原则,强化责任担当,勇于承担安全监管责任,避免安全监管盲区

9.提升监管执法能力。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移动执法终端、电子案卷等手段,改善现场执法、调查取证、应急处置等监管执法条件,全面实施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加强基层执法力量,提高专业监管人员配比。开展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加强社会舆论监督,提高监管执法效能

(四)强化城市安全保障能

10.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制定完善政府购买城市安全社会化服务指导目录,将相关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支出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大力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突出事故预防功能。加快推进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措施,将生产经营过程中极易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违法行为当事主体及当事人纳入安全生产领域“黑名单”管理,予以联合惩戒。完善城市社区安全网格化工作体系,强化末梢管理

11.鼓励安全科技创新和应用。加大对城市安全监管信息化、风险辨识和重大安全隐患整治、安全设施和应急装备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安全自动监测和防控能力。加强城市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与市场监管、应急保障、环境保护、治安防控、消防安全、道路交通、信用管理等部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加快实现城市安全管理的系统化、智能化。利用和完善现有城市安全智能监控平台,进一步推进消防设施联网监测系统建设。建立城市安全智库、知识库、案例库,健全辅助决策机制

12.加快发展城市安全产业。聚焦安全生产事故高发、频发的重点行业领域,优先发展可有效防范事故、具有重大推广应用价值的专用技术、产品和科技服务平台。突出高层建筑、超大综合体、城市管网、地下空间、人员密集场所等高危场所安全监管和事故防控,重点发展监测预警、智能化巡检和安防系统等安全防护防控产品

13.全面提升公众安全素质和技能。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资源,发布、推送城市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典型案例和法律风险提示,开展常态化安全知识宣传普及,增强企业职工和社会公众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增强社会公众对应急预案的认知、协同能力及自救互救技能。大力推进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增强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积极推进安全文化元素融入公园、街道、社区,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浓厚社会氛围

三、保障措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城市安全发展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实施,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具体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依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完善本地区安全发展的具体措施,明确具体工作时间表和重点任务清单,聚焦源头治理、风险防控、监督管理、保障能力、应急救援等方面,扎实推进本地区安全发展各项工作

(二)强化协同联动。把城市安全发展纳入安全生产工作巡查和考核的重要内容,各部门要对照《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细则(2019版)》,落实各项评价要求,推动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的职能作用,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形成城市安全发展工作合力。完善信息公开、举报奖励等制度,维护人民群众对城市安全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加大舆论宣传。利用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报道推进城市安全发展工作开展情况,创造有利于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的社会舆论氛围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顴/p>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访问统计 | 网站纠错
主办: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常州市大数据管理局 版权所有:常州市人民政府 电子邮箱:czwgzx@changzhou.gov.cn
苏公网安?2041102000483叶/a> 网站标识码:3204000002 苏ICP?5003616叶/a>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