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全市农业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开展“精准突破行动年”活动,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构建更加协调、更加高效、更富活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奋力开拓富有常州特色的精品农业发展之路。主要目标是“三个持续两个走在前”:即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持续增加,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持续提升,确保农业现代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确保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确立“三心”农业发展导向,让更多群众共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要顺应人民群众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让居民能够拎上“放心”的“米袋子”“菜篮子”;要顺应人们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感知农耕文明的精神向往,努力拓展农业的生态涵养、休闲养生、文化教育等功能,让市民能够走进“赏心”的“绿园子”;要顺应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渴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能够鼓起“开心”的“钱袋子” ——要坚持创新驱动战略,突出改革创新核心动力,不断构筑农业发展新动能。着眼于资源配置方式和科技运行机制两个方面创新,重点实施“集聚资源、集成创新”的“双集”战略,努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态。集聚资源,就是要通过主动整合、主动融合、主动联合,顺势而为、借势发力、造势破局,广泛聚合各方资源投入农业发展,培厚现代农业发展的资源土壤。集成创新,就是要着眼于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链和全产业价值链,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应用的纵向整合,加快构建“农科教、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协同创新工作格局;大力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的横向整合,加快形成一批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农业科技集成转化成果 ——要坚持开放互动、跨界协作的发展思维,瞄准深度融合着力方向,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机遇以及消费结构升级的市场潜力,推动农业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发展。要加快推进产业融合,推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休闲观光及社会化服务有机整合,促进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综合开发,提高农业附加值。要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大力培育家庭园艺、休闲养生、认种认养等体验农业,促进农业的城乡互动、双向交流,把有钱有闲的市民引进广阔田园,让农业形态业态走进城市的万千家庭。要加快推进农信融合,推动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的深度应用,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以及大数据、云计算,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效率、市场营销效率和为农服务效率 ——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工作方式,努力把握“四性”工作重心,通过政策倾斜、项目引领,加大对公益性、前瞻性工作的扶持力度。要突出生态性,推行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重点围绕“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从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难点领域入手,实施集中攻关,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要突出基础性,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农业机械化、农技推广体系等农业物质装备和公益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水平。要突出创新性,培育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经济典型,着力打造一批引领创新发展的主体。要突出示范性,立足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上”,建设提升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职业农民培育基地,为新型经营主体搭建学习平台和实践基地 ——要坚持以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改革目标,致力精品农业的结果追求,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要以精到创意为魂,充分发掘我市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优势,把科技元素、文化元素、历史元素、设计元素融入农业,形成具有常州特色的创意农业品牌;要以精深加工为骨,围绕优势主导产业,依托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打造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提高农业附加值;要以精准管理为干,加快构建为农信息服务体系和农业智能决策体系,实现远程监控可视化、管理决策智能化、生产控制自动化;要以精美呈现为貌,做靓产品形态,做深产品体验,做美产品包装,使消费者能够产生遐想、分享体验、传播“口碑”。最终培育形成以品质为根本、以品味动人心、以品牌赢市场的常州优质特色农产品,使农业成为既有产出也有效益的“体面产业” 我们还将组织实施好现代农业发展九项行动: (一)实施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保护行动。推进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是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以“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方案为指针,以“一控两减三基本”为重点任务,全力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一是推进种植业清洁化生产。深入开展化肥施用量减量和化学农药施用量零增长行动,探索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方式,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大力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和农作物专用配方肥,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全年化肥施用量较2015年减2%、化学农药施用量实现零增长。二是推进养殖业综合整治。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防治,重点推进禁养区内列入关闭清单的畜禽养殖场关停和非禁养区养殖场的整治提升,推进规模化养殖场治污设施与利用设施配套建设。开展水产养殖污染管控,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大力推广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加强水质监测,促进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和循环利用。三是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善秸秆综合利用奖补政策,推进秸秆多种形式利用和秸秆收贮体系建设,全市新建10处以上村级秸秆收贮点。年内建成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和配套的收集转运体系,构建起“场户送交、镇设站点、辖市区收集、市集中处理”的动物卫生处理模式。开展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工程,鼓励实施以本地畜禽废弃物为原料的有机肥生产应用、沼气发电、生物质能源等项目。探索推进农膜等废弃物回收途径与机制,提高农膜等废弃物回收率。全市农作物秸秆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均达96%以上。四是开展生态循环农业创建。以各级农业园区、生产基地为重点,建设培育一批农业污染控制示范区;对太湖一级保护区农业生产现状展开调查,重点推进雪堰镇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按照农牧结合、生态平衡、就近利用的要求,在种养业空间以及产业内部实行生态化布局,开展农牧结合、种养结合试点,构建产业循环链条,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打造一批主体小循环、片区中循环、区域大循环典型 (二)实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行动。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是农业工作的基本底线。要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为抓手,坚持产管结合、全程溯源、共建共治,全面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一是进一步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主体。强化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部门行业监管责任、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开展农产品质量“创牌立信”活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红黑名单”制度,探索生产经营主体分级分类监管模式,推动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二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组织制订地方特色农产品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积极申报省级农业地方标准。加快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高效、生态种养技术和模式。积极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园艺作物标准园、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畜牧业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全力争创农业部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整县制推进县、全国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区)和省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积极开展农业部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创建。三是不断完善全程化监管。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着力提高基层检验检测能力,建立健全村级协管员队伍,全面推行网格化监管模式。加强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组织开展农产品产地证明试点,推动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体系。加大农产品抽检抽查和专项整治力度,强化例行检测、风险监测和信息公开。出台加强全市农业投入品规范化管理的意见,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管控。扎实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强化动物疫病监测和应急处置,有序推进动物防疫支持政策改革,全面清理和关闭不合格生猪屠宰场点,积极稳妥推进家禽和牛羊定点屠宰。四是深入推进品牌化建设。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申报“三品一标”农产品、申报“三名”(知名、著名、驰名)商标、创建市级以上名(优)农产品。引导推进品牌创建和整合,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有文化内涵的优质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全年地产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8%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三)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行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是破解“谁来种地”难题的治本之策,要让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一是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制定出台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意见以及配套的认定管理办法,加快探索和构建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体系,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建档立卡工作,以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三类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开展制度化教育培训?017年全市培育认定农民培训实训基?0家左右,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000人以上。二是培优培强农业龙头企业。一方面抓“强龙”培育,选择10家左右上规模、有发展潜能的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实施有针对性地精准扶持,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打造一批旗舰型加工龙头企业?017年新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家。另一方面抓“强基”提升,继续开展“双十佳”创建工作,年内新发展“联农惠农”龙头企业和“一村一品”示范点?0个。同时,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三是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以工业化的理念、以奖代补的方式,新建提?家左右农业产业园区,重点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功能配套完善和招商引资,增强园区吸纳优质资源、承载重大项目的能力。四是实施开放型农业典型培育。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鼓励引导农业企业、科研院所等抱团出海,到“一带一路”沿线、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建立农产品基地和农业园区。着力创新出口示范基地和示范区建设模式,鼓励农产品出口量较大的金坛区探索建立农产品出口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模式。提升农业“引进来”质量,鼓励并支持引进优良品种、先进装备、关键应用技术以及高新技术与专利。创造条件组织境外宣传推介,扩大品牌产品的国际市场知名度。全年新?家以上开放型农业企业 (四)实施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行动。全面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启动实施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总体绿化与珍贵化、彩色化、效益化相结合为主线,以“扩绿、提质、保护、富民、文化”为重点方向,加快推进森林城市生态体系、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等四大体?8项工程建设?017年完成造林3.2万亩,其中成片造林1.1万亩,种植珍贵树?50万株,创建省级绿化示范村40个,打造“三化”示范片3个、“三化”示范村35个、“三化”示范单?00个。增挂(设立)乡镇林业工作站15个以上,完成市级湿地公园保护条例立法调研。在工作机制上,要着重强化目标管理、责任落实、督查验收、资金奖补和宣传引导,实行对标督查、精准督查的推进机制,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五)实施农机农艺融合发展行动。把农机农艺融合作为推进农机化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一是建设高水平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补齐高地隙自走式植保机、小麦条播机、联合收割机等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板,探索建立农机抢收抢种应急保障机制,支持金坛区参加全国主要农作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主题示范行动。二是加大园艺业机械化试验示范力度。出台加快推进全市园艺业生产机械化的指导意见,扶持建设一个园艺业机械化展示培训中心和10个左右园艺业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围绕设施大棚耕整地,蔬菜起垄和收获,茶叶中耕、修剪和采摘,果树施肥和修剪,苗木挖掘等重点环节,开展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研发引进和试验示范,探索建立融机械化、标准化于一体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园艺业机械化模式,不断提高园艺机械的使用率。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力争提高1个百分点 (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化推进行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的重要举措。要按照《常州市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015?020)》持续加大建设力度。一方面要联动建设。在积极争取上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基础上,深化与水利部门的项目整合,加强与发改、国土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整合多方项目资源集中开展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另一方面要精准建设。突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开发成效较好地区、产业融合发展较好地区和地方积极性较高地区等五类重点区域,根据农田分布情况,合理确定项目规模,科学安排项目投向,对连片规模较大的区域,优先安排省以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零散地块,集中市、辖市区两级项目资源开展整村整镇整区域建设,实现连片治理、不留死角。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此外,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渔业),全年分别新增高效设施农?万亩、设施渔?500亩,改造标准化鱼塘2万亩,新建工业化生态养殖系?.1万平方米以上,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9% (七)实施创意休闲农业升级行动。创意休闲农业是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体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要加快创意元素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运用,拓展农业多元功能。一是抓好创意休闲农业产品开发。着力推进创意农业与历史经典产业发展、重要文化遗产传承、特色小镇培育、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突出发展科技型、文化型、功能型、生态型、服务型等创意农业“五种模式”,着力培育一批创意农产品、创意农田景观、创意包装、创意节庆、创意饮食、创意农居等。二是开展创意休闲农业示范创建。继续落实奖补政策,争创一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星级企业)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美丽田园农事景观、全国十佳休闲农庄以及十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等,打造一批主题创意农业园。三是打造创意休闲农业营销推介平台。组织开展休闲创意农业宣传口号征集、休闲农业体验师海选、创意农业讲故事大赛以及最美创意农园主题评选活动,全力办好阳台园艺布置大赛、最美家庭园艺赛、最受欢迎的阳台园艺展示评选活动,继续实施休闲农业惠民卡工程,办好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休闲农业节庆活动,新认定一批休闲农业教育培训基地,不断放大常州创意休闲农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八)实施科技创新引领行动。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动力。要加快构建链条完整、功能互补、开放共享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体系。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加强与市现代农业科学院的合作,协同推进中科院遗传资源研发中心(南方)、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南工作站建设,组织好农业科技产学研活动,支持有实力的农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围绕农业重大科技需求开展协同攻关,在农机装备、生物技术、良种培育、农牧结合、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等领域取得一批科技成果。二是加强农业科技转化应用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好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设项目,加强基层农技人员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服务效能。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高标准农田规模区、设施农业集中发展区,培育建设并认定5家左右市级以上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进村入户到田。三是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推广使用江苏“农技耘”APP,完成溧阳全省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试点任务,加快推进我市各项基础信息和数据与江苏省云平台的对接,建立健全市、辖市区、镇三级农技推广人员档案库。四是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研究制定常州现代种业发展意见,重点抓好本土优质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外来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以及新品种的培育,切实增强种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九)实施智慧农业提速行动。“互联网+”是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最活跃、最有潜力的手段。要深化互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构筑农业新的竞争优势。一是加快推进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集中加工区、“菜篮子”工程蔬菜生产基地、水产养殖基地、畜禽规模养殖场等示范普及设施智能化生产、精准化监测控制等技术应用,全市新建10个左右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面积占比达16%以上。二是深入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探索推进“一村一品一店”模式,支持“淘宝特色中?#8226;常州馆”建设运营,鼓励各地建设农业电子商务产业园,抓好农资电商试点工作。继续开展“淘农行动计划”,加大对农业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017年培育市级以上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0家左右,培育市级以上农产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3个左右,全年实现农业网络营销额达25亿元以上。三是加强为农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完善农业项目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综合执法、农业投入溯源、农业统计等管理系统,打?2316为农信息服务统一品牌。试点开展动物卫生监督移动执法和屠宰检疫印章激光灼刻,开发完成市畜禽屠宰肉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平台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平台,推动实现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管理 为使“九大行动”取得实效,我们将具体抓好五项建设: (一)以文化建设塑风貌。把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党性修养和人格涵养的重要手段,不断培优农业系统的良好文化生态,汇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正能量。着眼于提升政治修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坚定的看齐意识抓好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不断强化农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进党建带三建等党群共建活动,组织开展党员“亮身份、树形象”“让党旗飘扬在田间地头”等主题活动,加快建构适应政治新生态、具有农业部门特色的政治文化。着眼于提升道德修为,持续深化道德讲堂的示范效应,积极发掘并宣传好农业系统的模范典型,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全系统干部职工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不断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培养保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高雅向上的兴趣爱好,打造道德文化建设新高地。着眼于提升职业修为,深化新时期常州农业精神大实践活动,依托“农本讲坛”等文化平台,传播农业知识、传承农业文明、传递农业人改革进取的时代精神,打造独具一格的农本文化品牌。同时,运用好“两微一端”等新兴媒体,讲好常州农业故事,为全市现代农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二)以制度建设促规范。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围绕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进一步完善决策用权体系。去年以来,市农委全面开展制度梳理,对已有的制度进行评估完善,对缺失的制度进行填空补缺,共梳理出党建工作、组织人事、计划财务和行政管理四大?4项制度,把各项规矩立了起来。各级农业部门也要注重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要把不适应新形势的政策及时调整,把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及时固化、转为制度,切实用制度规范行为,用制度管理事务,用制度推动工作。制度建设重在执行。要坚持严格教育和严格管理并举,构建制度落实责任传导机制,严格执纪问责,在落小落细中完善配套措施,在抓严抓实中推动制度落地,真正使制度成为干部职工做人做事的标尺 (三)以机制建设增活力。把机制建设作为激发干事创业活力的重要引擎,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提高组织整体功能、发挥群体优势的新路子、新办法。一要构建阳光透明、公平公正的运行机制。在项目管理、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等方面,充分引入社会监督力量,最大程度实现对公权力的制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二要构建运转有序、监管有力的内控机制。在机构设置、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工作督查、工作路径等方面,积极推进规范化建设,促生内在制约力,形成权责分明、相互协作、相互监督的运行格局。要全面推行“目标化管理、工程化推进、全程化跟踪、绩效化评估”工作组织机制和“清单化、标准化、痕迹化”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能落地、见实效。三要构建统分结合、内外联合的合力机制。农业系统内部之间要上下齐心、同向发力,既立足于各地资源禀赋创特色,也围绕共性目标齐攻关,推动全市农业工作均衡协调发展。同时,要加强对外整合的魄力,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平台,引导用途相近、支持方向不同的支农资金集中投入,提高财政资金惠农效益。此外,广泛联合部门、企业、农户、媒体以及社会力量,在金融支农、机制强农、服务助农、法治护农上探索新思路、推动新举措,增强农业从业主体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 (四)以能力建设提效能。把能力建设作为提升决策水平、创新意识和执行效率的重要途径,不断提升农业干部谋划发展、引领发展、推动发展的综合素质。一要提升学习能力。要时刻保持“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的危机意识,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努力成为既懂政治、又懂经济,既懂管理、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善于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提升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本领。二要提升创新能力。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努力打破迷信经验、迷信本本、迷信权威的惯性思维,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要正确把握创新的方式,做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要总体上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又要钻研具体的工作方法,掌握行之有效的工作技巧。三要提升执行能力。要坚决贯彻落实上级指示和政策要求,做到领会意图快,提出建议快,传达部署快,推进落实快,报告反馈快。要正确处理抓与放、主与次、缓与急的关系,做到突出重点、保证质量。要善于团结协作、融合互通,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工作合力。要强化绩效评价,注重校正策略,推动工作更好开展 (五)以法治建设强保障。把法治建设作为护农兴农、履职尽责的重要保障。要严格落实党章党纪党规各项要求,把守纪律、讲规矩挺在前面,把廉政勤政、公道正派立为准则,坚守政治定力,坚定政治信念,坚持政治操守。要坚持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理念,深入推进农业行政权力清单标准化建设,做到“清单外无权力”。严格实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建立完善法律顾问制度,注重加强对重大决策的风险防范。深化农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健全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切实履行“双随机一公开”工作职责,提升农业执法规范化水平。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涉农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和消费者权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顴/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