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举“教育现代化”旗帜,瞄准“公平、优质”两大目标,聚焦“推进均衡、提升质量、增强活力”三大任务,坚持“主动创新、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合作”四大战略;同心协力树新人、育全人,促改革、提品质,补短板、破难题,勇创新、敢争先,奋力推动常州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教育党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 1.加强政治思想建设。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教育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髓要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规则,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推动党建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活动中锤炼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2.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建立健全教育系统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党组织书记承担第一责任人责任、分管领导承担直接责任人责任、班子其他成员认真落实“一岗双责”的工作格局。推进意识形态工作手段创新,主动适应信息传播的新变化,用好新媒体,做好“微”文章,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引导好教育舆情,完善舆情应对处置机制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抓班子、带队伍、作决策、抓落实的建设导向,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的能力水平,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全面规范基层组织运行机制,严密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推进“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和“书记项目”建设,开展特色支部创建活动,做到“校校有品牌,区域有特色”。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人员教育培训,提升党建业务能力,发挥好党务干部的引领作用。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严格组织生活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按照“管行业就要管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层层压实责任,准确运用“第一种形态”,落实廉政谈话制度。深化内部巡察,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落实廉情分析对接会制度。培育廉政文化,持续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协调推动党委主体责任与纪委监督责任的有机联动,积极配合纪检监察部门监督执纪问责。深入开展教育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巩固校外培训机构集中整治成效,净化教育生态 5.加强作风建设。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系列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切实解决当前教育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问题。重点整治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攻坚克难精神不足,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回避矛盾、推卸责任等问题。持续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机关建设,强化机关干部“注重修德”“注重垂范”“注重治本”“注重结合”“注重常态”的自觉。制定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完善市、区、校联动查处机制,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转作风、优服务“八大行动”,推动全市教育系统作风持续向好 6.加强群团和统战工作。落实群团改革要求,激发群团工作活力。推动完善基层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广泛开展教职工建功立业竞赛、师德标兵评选、劳模精神进校园和陶冶身心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激励广大教职工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强化党建带团建责任,组织引导团队干部开展大学习大调研活动,优化团队特色品牌活动开展,发挥团队组织以志愿服务和社团活动为重要抓手的实践育人功能。注重凝聚多方力量,保障民主党派履行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职能,创新方式充分发挥老干部、妇女和关工委等团体的作用 二、深化综合改革,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7.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按照全国教育大会和即将召开的江苏教育大会部署,对照中央和江苏即将出台的有关文件,科学分析新时代常州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今后一段时间和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任务和举措保障,出台?”(《常州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纲要》)+?”(《常州市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意见》)+“N”(相关配套文件),形成一套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教育事业发展政策支持保障体系 8.深化学前教育改革。积极落实我市深化学前教育综合改革的工作要求,不断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体系。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强化学前教育布局规划和资源保障,严格落实幼儿园年度建设任务和生均公用经费拨付标准,积极探索普惠性民办园的发展策略。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科学保教能力。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积极推进幼教游戏化课程建设,努力打造幼教游戏化课程的“常州品牌”。按照全市省优质园的比例?0%的工作目标,加大优质园创建力度,新增省优质幼儿园10所、市优质幼儿?所,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的学前教育 9.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依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实验区”建设,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学科关键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目标,探寻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策略和路径;突出劳动实践教育、体育、美育和实验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提高课程育人实效;积极组织教师学习高中新课程新高考方案,领会课改精神,提高课程理解、实施和评价能力,促进素养导向的高中教育教学改革顺利实施。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建设,新建省级课程基?0个,省市级学校品质提升建设项目暨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0个 10.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遵循课堂教学的常识、常规和常理,切实落实《常州市关于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常州市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教学常规)》,提升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切实保障常态课的教学质量。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和应用创新,开展主题式项目化学习的研究探索,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应用和推广我市《中小学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的研究成果,组织教师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教学关键问题的实践研究。大力开展教师优质课评比和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11.深化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继续开展教育部重大项目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研究,形成不同学段学业质量监测制度,完成基于证据的学业质量监测报告,积极发挥评价的诊断和促进功能。组织开展对中小学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视导,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引导中小学树立正确的育人导向。加强教学测量和命题技术研究,提高教学调研测试以及中考的命题水平和质量 12.深化教育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加强顶层设计,注重整体谋划,优化教育人才目录指导下的多元化引才、岗位设置、薪酬改革和校长职级制等政策。完善“县管校聘”制度,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推进“员额制”,缓解师资与编制“双缺”矛盾。实施岗位编制统筹管理改革,消除校际之间岗位和编制统筹使用障碍,提高编制使用效能。实施薪酬待遇改革,出台优秀教育人才奖励办法和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经费使用规定,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方式,改进绩效考核办法,使绩效工资进一步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实际业绩 13.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强依法治教,深化省“依法治教改革试点区”建设。突出宪法教育的核心地位,推进“七五”普法工作,抓好中小学法治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开展依法治校品牌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广大干部师生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能力。理顺权责关系,综合运用政策、规划、创建等措施,支持学校自主规范办学。健全执法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做好“双随机”检查。推进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完善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编制,推进36项政务服务事项的在线办理、不见面审批服务。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减少检查、评估和评比活动,减轻学校和教师负担 三、优化资源布局,持续增加学位供 14.优化教育资源布局规划。根据省“十三五”基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和省教育现代化指标,结合我市教育资源预警报告和教育资源短缺解决方案,做好新一轮教育设施布局规划编制,实现全市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全覆盖、同标准”,确保与新一轮城市总规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步 15.扩大学位供给。加快学校建设,盘活存量,挖潜增效,尽最大努力化解教育资源短缺矛盾。实施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扩建?0个学校重点建设项目,年内竣工投用常州市清潭中学(南校区)?7个项目,确保新增学位不少?8000个。其中,幼儿?260个,小学8760个,初中2700个 16.提升教育装备水平。完善新校建设装备标准,着重进行装备标准化、个性化、一体化和生本化建设。抓住基建与装备深度融合的关键内容和时间节点,完成清潭南校区、市北初中二期等新建校装备配置。做好新校装备配置回头看工作,盘活已建学校的资产存量,提高装备使用效率。加强对教育装备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强化装备管理培训及应用培训,提升教育装备的品质和使用绩效。探索生态校园绿色装备体系研究与建设,为学生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四、落实立德树人,不断提升德育实效 17.完善德育教育体系。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围绕“七彩德育”(金色理想信念教育、红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黄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蓝色生命教育、绿色生态文明教育、橙色公民教育、紫色科技教育)编制大、中、小、幼一体化的德育目标教学指导意见、研制德育教材内容、德育活动方式和德育评价改革方案,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和实效化 18.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出台《关于加强常州市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的指导意见》,制定劳动实践育人目标和分学段课程内容,认真梳理全市各类综合实践基地资源,采取综合指导、共建共享、挂牌授牌等方式新增一批有特色的劳动实践教育基地?019年重点争取常州非遗文化场馆(常州梳篦、乱针绣、刻纸、柳青竹刻)成为全市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实现学生进基地和大师进课堂有机结合。着手建立学生劳动实践跟踪档案,选择部分学校尝试利用“享去APP”进行学生劳动实践的过程记录,评价指导和个性化建议 19.深化食育教育试点。把食育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并纳入中小学德育教育体系,加强食育教育研究,凝练独具特色的食育教育理念,构建不同学段的课程体系,在食育教育中融入粮食生产流程、珍惜粮食、文明习惯、感恩教育、分工协作、劳动实践、垃圾分类等德育内容,促进食育教育实践更加深入。推?5所食育教育试点学校开发食育教育课程、创设食育教育环境、定期开展食育活动,努力形成一批分学段的食育教育典型案例并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推广 20.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探索建立中小幼一体本土化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体系。开设生涯规划课程,突出课程实践性与体验性。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课题研究。以“课?平台”为操作方式,以“自?选择”为核心理念,以云计算大数据为支撑建构学生生涯规划系统平台 21.增强家校共育合力。创新家庭教育指导方式,以转变家长教育观和人才观为核心,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发挥市教育服务中心和市家长学校总校的协调指导作用,引导全市所有家长学校做到工作规范化、课程序列化、活动常态化,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发挥家委会在参与学校管理、参与教育工作、开展教育评价、沟通家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在家校共育中的新优势,办好“网上家长学校”,建好家校互动平台,形成家庭教育线上线下联动工作格局 五、坚守优质均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22.促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根据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及其监测结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对标找差全面提高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全面启动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县(区)建设工作,根据《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制定创建规划,抓好工作部署,落实《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年度监测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继续稳步推进乡镇(街道)教育现代化建设和学前教育现代化乡镇(街道)建设。高度关注区域、城乡和校际教育发展差异,通过适当的政策倾斜和必要的资源保障,努力破解城镇挤农村空、大班额、择校热等难题。继续开展优秀教师城乡牵手行动,建好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培?00名以上乡村骨干教师。充分发挥乡村学校小班教学优势,探索小班化教学经验,促进城乡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23.深化集团化办学。统筹推进集团化办学内部管理一体化、队伍建设一体化、教育教学一体化、考核评价一体化建设。安排专项资金保障集团化办学经费。根据集团办学规模和形式,适当倾斜增加核心校教师编制、岗位和领导职数。进一步扩大优质学校辐射面,新增集团化办学学校10所。促进集团校挖掘和整合集团内外教育资源,实现更广范围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加强教育集团特色化建设,推进集团化办学内涵发展。认真做好集团化办学6个重点项目和1个重大课题研究 24.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深入实施主动发展战略,制定出台新时期深化学校主动发展指导意见,推动全市学校主动发展规划的规范性实施、过程性指导和总结性评价。加大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建设力度,创建“新优质学校?5所,“新优质学校”高品质项目14个,不断提高学生在“优质学校”就读比例。推动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完善高中招生制度,开展新课程实施的适切性研究,促进学生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双提升 25.加强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落实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任务要求,制定出台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指导意见。继续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优化特殊教育资源配置,创造条件为残疾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特殊教育服务。推进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开展第二批随班就读试点学校申报工作,发挥好各级特教指导中心的作用,不断提高随班就读工作的实施水平。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关心支持西藏民族中学、奔牛高中西藏班的发展,帮助有关学校不断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品质和教育质量。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少数民族同学成长规律,健全工作体系和制度,确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长 六、创新培养方式,增强教育服务社会能力 26.推动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坚持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互融,加快现代化职业学校建设,加大创建省现代化专业群和省现代化实训基地的力度,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突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无缝衔接。扩大“现代学徒制”试点规模,推动常州市规模以上企业和龙头企业与职业学校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坚持中外职业教育模式互融,吸取国际先进职教模式的有益经验,将先进的课程理念、教学方式和资格认证融入我市职教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输出我市职教优势资源,参与和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坚持普职教育互融,开放职业教育资源支持中小学开展社会实践、职业体验和科技创新等活动,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升职教人才培养质量,争取职业学校毕业生双证率?00%、就业率?8%、升入专科或本科就读率达70%以上 27.推动高等教育主动变革。支持在常高职院校建设省高水平高职院,并申报创建省卓越高职院;促进在常高校转型应用型本科,推动部分本科高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支持在常高校汇聚企业资源,积极拓展新工科专业点,服务常州产业升级。健全现代职教体系中高职衔接中职本科?+4”试点项目招生制度,加强统筹与指导。严格按照《江苏省高等学校成人教育校外教学点管理办法》,对校外教学点进行年审、备案,逐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积极组织在常高校开展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比赛和活动 七、夯实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三名”工 28.深入实施名校长工程。聚焦三级校长培养,建设人才高峰,培养教育家型校长。针对现?28名特级、高级和骨干校长重点拓展教育视野,提升教育情怀,凝练教育思想,扩大在全省和全国的影响力。加强梯队建设,落实分层培养策略,做好教育人才储备,不断建设人才高地。针对全?57名名校长基地培训对象?40余名党政后备干部,充分利用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基地、全?9个校长培养基地和后备干部成长营等平台,制定个性化培养目标,实现精准培养。创新开展“校长讲堂”,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讲堂内容和形式,尝试增加现场参观校园管理、课堂观察等活动全方位展示优秀校长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卓越的办学实践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实现促进校长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双赢局面 29.深入实施名教师工程。坚持引培并举,优化优秀教育人才奖励机制,激发现有名教师甘愿扎根课堂,潜心教学研究、发挥传帮带作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更多名教师加盟常州基础教育。完善“教育优才计划”实施办法,建立常州籍“双一流”院校在读大学生信息库,为“教育优才计划”储备人才资源,提高入口质量?019年计划新增中小学(含幼儿园、职业学校)教师不少?00名。探索开展特级教师“学术沙龙”、支持名优教师出版教育专著,继续实施高校访学、博导工作站项目,完善市“五级梯队”评选机制,让每个老师都拥有出彩的机会,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计划全年新增省、市级优秀教师500名左右,市五级阶梯优秀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0%以上 30.深入实施名班主任工程。优化名班主任队伍建设机制,组织评选第二批常州市名班主任。推行名班主任典型示范“五个一”工作:每学年开设一节德育公开课、举办一次班级文化建设交流讲座、指导一名青年班主任、参与一个德育名师(班主任)工作室或一个德育课题(项目)研究、撰写一篇德育论文。优化名班主任培训体系,丰富立体化培训内容,开展主题沙龙、班主任论坛和班主任讲堂,引领名班主任深度研究岗位工作艺术。继续加强班主任工作正面宣传,讲好班主任故事,发挥好名班主任示范引领作用 八、坚持以人为本,呵护学生身心健康 31.推进强健体魄行动。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强化学校体育“六一工程”建设,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增强体育课外活动吸引力,引导学生养成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确保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小时的质量,努力让每个孩子至少掌?项以上体育爱好和运动技能。强化体教融合,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支持“市队校办”和“名校办名队”工作,深入开展校园篮球、足球等特色项目创建,用项目带动学校体育“一校一品一特色”建设。积极推进中小学体育国际文化交流,健全优秀体育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提高我市中小学生体育竞赛水平 32.推进呵护视力行动。健全以政府主导、医教结合、体教融合、家校协同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机制,建立常州市视力防控中心,构建全市“科普宣传、视力筛查、近视防控、康复矫正、效果评估”的立体防控网络。优化教室用眼环境,新建学校一律按照国家教学环境卫生标准,从课桌椅高度、黑板、教室采光和照明等全方位加强规范,确保达标。已建学校加快教室照明系统改造进度,消除灯光环境对视力健康的不良影响。全面开展每年不少于2次视力健康筛查,加强对教师指导学生科学用眼的培训,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用眼习惯。广泛普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健康用眼知识,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青少年近视防控的良好氛围 33.推进健康校园行动。把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确保健康教育课程课时及“艾滋病防控”等专题教育活动的落实,全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00%。推动全市中小学医务室标准化建设,加强校医(保健老师)医务工作专业培训。积极推进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全面改善学校环境卫生。开展学校饮用水卫生专项检查,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施学校“直饮水”工程,确保全市学生健康安全饮水 34.推进健康心理行动。加强心理健康中心建设,完善未成年人成长指导课程体系,充分发?个专业心理成长工作室功能,培?00名未成年人成长指导师,新增心理咨询志愿?00人。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建立心理健康辅导云平台,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测评、预警及跟踪咨询服务,有效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35.推进监测护航行动。完善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坚持定期全面监测和不定期重点抽测相结合,注重结果运用,把测试成绩作为学生评优评先、毕业升学和学校素质教育评估的重要依据,定期发布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报告,编印《常州市中小学体质健康白皮书》,确保学校把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工作落细落实,确保我市学生身体素质水平持续改善 36.推进学校美育。深刻认识学校美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坚持以美育人的理念,着手构建我市大中小幼相衔接、一体化的美育体系,多渠道丰富学校美育教育资源,切实提高学校音乐、美术课的教学质量。积极实施书法百千万工程和体育、艺?+1项目,深入开展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和戏曲进校园活动。鼓励学校开展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化、系列化艺术活动,积极实施初中毕业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九、加大教育开放,提升教育国际交流和信息化水平 37.提升教育国际交流水平。扩大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覆盖面,新增国际友好学?0所。加强与常州国际友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有序开展AFS等国际学生文化交流项目,承办AFS项目华东区出国前培训、来华学生抵达培训和选拔营等活动。加大外教聘用力度,提升涉外办学水平。拓宽引智渠道,探索政府购买服务集中聘请外籍教师模式。优化高中涉外办学项目,加强境外课程体系研究和中外优质课程比较研究。鼓励有条件的职业学校招收和培养外国学生。提升我市国际理解教育水平,增强课程意识,开展行动研究,丰富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开展试点校回头看和网站评比活动,建立动态评估机制。支持中小学参与集群式孔子课堂建设,办好“汉风龙韵”“寻根之旅”等品牌活动。支持学校开展学生境外修学旅行活动。组织公务出访,进一步加强因公出国(境)人员行前国家安全宣传教育 38.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关于加快推进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019-2020)》,实施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等七大行动。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制度建设,引入第三方服务,实现“网络安全在线检测”,提高集约化平台和局属单位网络应用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促进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完成覆盖所有学科、学段的微课资源2万个,“名校名师网络课程?00门,100%中小学、职业学校师生拥有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启动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精准支持计划。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搭建教育电子政务系统框架,完成市级电子政务项目“常州市教育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首期建设,并将OA、资助、装备等现有系统数据接入平台。建设常州教育电子地图,升级教育局机关OA系统,增加学生资助、报刊征订、学校能耗管理、收发报表等功能。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和教育设施地理基础信息系统等建设 十、呼应百姓需求,拓展教育公益服务 39.推动校内课后服务有序开展。出台我市中小学校内课后服务指导意见,坚持公益性质和学生自愿原则,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探索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水平的体制机制、方法途径,积极开发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各类课程,积极争取各种社会资源的支持配合,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等场所,组织学生开展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019年春季学期起,全?40所义务教育学校将正式启动课后延时服务 40.推动终身教育协调发展。围绕“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总体要求,不断完善终身教育机制和平台建设,提升“常州终身教育在线”站群系统性能,优化“乐学龙城”微信公众号服务效能,不断丰富数字化学习资源,增强学习的便利性。加快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实验区建设,努力改善社区教育基础条件,丰富社区教育课程内容,新开150余门面授课程。实施互联网+社区教育工程,做好省教育服务“三农”高水平基地和市社区教育集团培育工作,发挥社区教育资源服务功能 41.推动公益惠民服务项目持续发展。加强公益惠民服务场馆和基地建设,建好校内劳动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基地和校外科学艺术类公益课程基地。整合改造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场馆,完善服务功能,强化中心本部与新北、湖塘分部“一体两翼”建设,提高使用效能。调整与丰富培训科目和内容,增设烘焙、乱针绣、物联网智能家居等课程,全年开设公益性培训班不少?800个,惠及学员40000余人次。继续实施“常州公开课”和“青果公益文化沙龙”项目,实施“青果·教?.0计划”,建设5个名师系列直播课程,5所青果名师学校,开展线上导?00余场,新增普适性和个性化在线学习资源20000个以上,服务常州全民学习。不断优化社会助学项目,争取更多社会力量支持,力争社会捐资参与帮困奖优?500人次;教育发展基金会继续拓展募资渠道,开展“奖教奖学,助教助学”活动,实施各类爱心救助项目?nbsp;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顴/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