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觇/a>外文 繁體中文
登录个人中心
走进常州 ޵VSƵط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VSԤ 数据发布
当前位置9/div>
浏览次数9strong>
信息名称9/span>市工信局关于印发?018年工作总结?01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ensp;?ensp;号:014109453/2019-00012
主题分类9/span>文秘工作??体裁分类9/span>通知??组配分类9/span>其他??法定主动公开分类9/span>
公开方式9/span>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9/span>常工信办?019?叶/td> 发布机构9/span>市工信局
产生日期9/span>2019-03-11 发布日期9/span>2019-03-13 废止日期9span style="color: #333;font-weight: normal;">有效
内容概述9/span>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水平,确保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现印发?018年工作总结?019年工作要点《/span>
市工信局关于印发?018年工作总结?01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辖市、区工信(经发)局、执法支队、各处(科)室: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水平,确保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现将?018年工作总结?019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2019??1

(此件公开发布)

2018年工作总结?019年工作要

2018年,在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市工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培育新产业新动能,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018年主要指标完成情

(一)工业经济缓中趋稳。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增?.6%,增幅列苏南第三、全省第五,高于全省平均1.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7%

(二)经济效益持续向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1394亿元,同比增?.2%;实现利润总额726.3亿元,同比增?9.1%

(三)新增长点支撑有力。全?00个工业经济新增长点项目实现产?639.7亿元,同比增?8.5%;新增产?20.7亿元,达年度目标?04.1%。其中,新增产值超亿元的企?2家,新增产值超10亿元的企?7家

(四)工业投资结构优化。全市固定资产投入同比增?.5%,工业投资同比增?.1%,增幅列苏南第三,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3.3%。工业技改投入同比增?5.1%,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60.7%

(五)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5个省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57.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4.3%?24个市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481.5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4.5%

(六)工业贡献不断加大。全市工业累计完成增值税申报销?1467.7亿元,同比增?2.8%。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工业税收240亿元,同比增?.4%

(七)节能降耗形势良好。全市单位GDP能耗完成省定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5%。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771.52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44%;其中五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523.05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83%

(八)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全市年度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4.85,比上年度提?.92

二?018年重点工作完成情

(一)高质量发展战略明确新思路。深化推进“三位一体”工业转型升级战略,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促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一是明确工业高质量发展方向。对标德国和国内先进地区,出台《关于塑造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的实施意见》,重点打造一批具有国内竞争优势的明星产业集群,一批地标型、龙头型、小巨人型和科技创新型明星企业,一批智能化、终端化、关键核心零部件类、基础材料类以及品牌消费类明星产品。二是积极创建制造强国示范区。按照产业协同分工构建先进制造体系的要求,编制《扬子江城市群创建中国制?025国家级示范区方案(常州部分)》,明确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产业人才支撑体系、政策法规保障体系、工作协调推进体系的具体措施,全力推进“中国制?025”国家示范区创建。三是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出台《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着力构建网络基础、平台服务和安全保障三大体系,力争到2020年形成省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体系。四是夯实中小企业发展基础。出台《关于促进常州市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营造显著优化的发展环境,构建多层次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增强创新能力,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质量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成效。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为先进制造业发展腾出空间。一是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组织开展全市工业行业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专项整治,淘汰各类落后设?5台套。开展低端低效产能退出,申报省计划项?2个,列全省第一,共淘汰低端低效产能铸?.1万吨、印?500万米?.34万吨、纺?300万米、电镀3万吨、铅蓄电?4千伏安时、钢压延加工0.2万吨。二是扎实推进?63”减化和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认真做好中央环保督查“回头看”整改,开展“四个一批”核查,督促落实关停企业后续处置工作,全年共关停验收化工生产企业201家、提升改造验?2家,化工生产企业入园进区率提升至17.9%。两年累计减少化工生产企?42家,生产型企业数量减?0.1%,提前两年完成市?63”减化企业数量减少目标。取消金坛培丰化工园区定位,调整天宁武澄工业园的化工产业定位,组织保留化工园区开展综合评价。三是启动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开展全市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调查摸底工作,出台《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行动方案》,有效降低城镇人口密集区安全和环境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年共关闭退出企?6家、完成就地改?家。四是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出台《关于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办法(试行)》,确立?+X”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综合评价信息系统,完成辖区内全部工业企业综合评价数据归集核对。溧阳市、新北区、武进区等地区先行先试开展了评价结果差别化运用探索。首次运用评价结果评选年度工业亩均效益奖企业20家

(三)先进制造业发展创造新业绩。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制造业向集群化、智能化、高端化、服务化发展。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2.67%,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7%,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智能电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产业链产值增?2.27%,对全市产值增长贡献率?4%。一是推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贯彻落实省《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在集群发展目标、增强创新能力等方面细化工作任务和措施,合力培育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集群。二是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大力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全年新增省级示范智能工?家、省级示范智能车?3个(累计72个、列全省第三)、市级智能车?9个(累计182个)。搭建工业企业和智能制造服务商交流平台,新增省级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家。组织举?018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智领全球嘉年华常州论坛,承办全省智能制造现场推进会。常州市支持产业链智能制造升级经验做法被中国工程院列入全国智能制造十大路径之一。三是推进重大装备应用。鼓励装备制造企业提升产品技术水平,组织开展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研发及应用推广。全年新增省级首台套重大装备18项、累?26项,新增数和累计数均列全省第二,认定市级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50项。帮助生产研发企业拓展市场,降低首用风险,新增省重大装备保险保费补贴试点5家。推动重大装备园区建设,戚墅堰轨道交通产业园获批国家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试点。四是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化转型,优化盈利能力,提升竞争新优势。开展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培育,新增省级示范企业13家、列全省第一,省级示范培育企?家,认定市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0家。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产业,组建市工业设计产业联盟,新增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1家、列全省第一,认定市级工业设计中?0家。新增省级重点物流企?家

(四)企业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以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联合创新、聚焦短板、重点突破,企业品牌创新能力切实增强。一是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出台《常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新增新能源汽车能源与信息、石墨烯?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列全省第一。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家、省?9家、市?3家。二是鼓励强基攻关和高端研制赶超。夯实工业发展基础,中标国家工业强基工?项,累计?5项、列全国地级市第一。组织整机企业与配套企业合作对接,入选工信部强基一条龙计划企业2家。推进整机产品研制迈向中高端,新增省高端装备研制赶超项目5个,累计?1个、列全省第一。鼓励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8项新技术新产品进入省重点推广应用目录,累计?70项。三是推进科技创新和质量品牌建设。天合光能、上上电缆入选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武进不锈获提名奖,获奖数列全国地级市第一。实施标准领航质量提升工程,新增省质量标杆企?家,认定市质量标杆企?家。推进消费品工业升级战略,新增省消费品工业“三品”示范企?家。四是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加强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新增省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家、总数3家、列全省第一。鼓励条件成熟的民营企业参与军民融合项目,促进与军工单位对接合作,全市军工保密资质企业达90家

(五)产业绿色发展作出新贡献。着力推进绿色发展,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明显效果。一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做好环保督察整改落实,积极应对前所未有的治气压力,组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和秋冬季大气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编制《常州市2018-2019年秋冬季错峰生产实施方案》,避免“一刀切”停工停产。二是大力推动绿色制造。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加强绿色制造标杆企业示范引领,新增工信部绿色工?家、列全省第二,新增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各1家。新墙材和预拌砂浆推广应用工作位于全省前列。三是持续推进节能降耗。完成企业能源审?0家、节能监?50家、清洁生产审?0家。开展能效领跑和“百千万”行动,完成节能量交?154吨标准煤。四是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推广再创新高,全年新增新能源汽车7423辆,同比增长91.9%。符合工信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新能源汽车5304辆,同比增长122.4%,建设完成各类充电桩513个,超额完成省定目标

(六)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展现新作为。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工业互联网产业大力发展。一是推进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出台《常州市加快推进“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常州市工业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工业互联网?28”培育行动。大力推动“企业上云”,新增省工业互联网五星级上云企?家、四星级9家,总数列全省第一。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体系建设,新增省制造业“双创”示范平?家、省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9家、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家,获评工信部优秀APP解决方案1项。加快工业互联网“企企通”应用推广,新增应用企业2550家。二是持续开展两化融合贯标试点。全市两化融合水平指数达92.8,比上年度提?.2。以贯标试点带动行业水平整体提升,新增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达标企?9家,获批国家级贯标试点企?家、省?0家。三是积极筹备世界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博览会。抢抓工业互联网发展机遇,力争将世界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博览会打造成新的城市名片。成立由市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的博览会筹备指挥部,全面启动综合协调、论坛峰会、展览展示等前期准备工作。四是推进软件产业优化发展。积极培育引进工业互联网、计算机视觉等新兴领域企业,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市完成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544亿元,新增省级优秀转型升级软件企业10家、融合发展案?个,15个项目入选省优秀产品、平台、服务和解决方案、列全省第三。视感科技荣获“i创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团队组一等奖。五是智慧城市建设持续发力。积极推进智慧城市示范应用建设,获评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企?家,入选智慧江苏重点工?项。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家庭宽带平均带宽?0.52M,光纤用户数突破200万,中心城区光纤到户共建共享新建小区21个已交付使用?00%实现集约化建设。六是无线电业务保障有力。加强常州地铁数字集群重点频率监测,组织开?G频段附近卫星地球站等清理核查,圆满完成上海进口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的无线电安全保障任务

(七)企业发展壮大跨上新台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充分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动力。一是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上下协同推进工业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三位一体”奖补政策,全年支持有效投入项目294个,引导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组织对接央?6家,推动机械总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个项目落地实施,协调推进项目进度。二是做好新增长点培育。组织全面摸底,确定年新增产值超5000万元新增长点项目200个、省级项?3个。深入跟踪服务,对产出进度滞后项目进行重点监测和情况调研,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三是积极培育规模骨干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企业做大做强?家企业入围中企联“中国企?00强”,4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16家企业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完成企业并购项?3个,标的兑价10.2亿元。开展个转企、小转规培育,全年小转规企业数达481家。四是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全年获评国家级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1家,新增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个、省?0个。大力发展“专精特新”,鼓励企业围绕细分领域精耕细作,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4家、列全省第一,新增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7家。扎实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新增省管理创新示范企?家

(八)企业服务建设迈出新步伐。推进服务效能建设,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财政引导资金撬动作用,在跨越式发展、智能制造、创新引领、生产性服务业和优化发展环境等五个方面重点支持企业发展。下拨专项资?.1亿元,其中积极向国家、省争取各类扶持资金?.04亿元,创历史新高。二是强化行业监测分析。完善行业调查样本,加大对重点领域行业信息收集分析,坚持每月研判产业运行情况,撰写的调研材料获得了国家、省、市领导高度重视。三是全面推进企业减负。出台《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将降税减费政策转化为企业真实获得感,全年为企业降成本?60亿元。支?27家企业参与电力市场直接交易,累计结算电量169.64亿千瓦时,节约电?.62亿元。四是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制定政务诚信、中介机构信用管理、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和电子商务诚信建设等领域信用管理制度,出台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扩大信用信息应用。五是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解决融资、用工、用地等突出问题和共性问?00多个。加大银企对接力度,重点推进智能制造、军民融合、隐形冠军等领域资金要素保障。全市担保机构为1121户企业提供融资担?3亿元,同比增?0%。“苏微贷”基金规模扩?000万元,为173家小微企业发放低息贷?.9亿元,累计达12.9亿元。六是高度重视企业人才培训和引进。以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为主线,全年组织“践行党的十九大?种好常州幸福树”、企业转型升级等专题研修培训?期,企业“创新与发展”系列报告会7期、“经信讲坛”系列讲?4期、组织企业学员参加省“英才名匠”产业人才培训班,培训人数达6.1万。引进年?0万元以上的高级经营管理人?1人。七是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指导企业“走出去”,积极推进企业参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主动做好安康市对口帮扶和葫芦岛市对口经济合作,组织对接活?2次

一年来,委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认真履行职责,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春运组织协调、机关法制建设等工作成效明显,政务信息工作取得历史最好成绩,人大政协提案答复满意?00%,基层党建、组织人事、机关工会等工作都得到进一步加强。在着力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委机关切实巩固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健全责任清单机制,制定?018年度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工作要点》,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坚决落实好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推动机关作风持续向好

当前,国家发展面临多年少有的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一是深刻认识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市经济发展带来长期性影响。过去的一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贸易冲突频发,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给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市场预期带来不利影响。从国际层面看,经贸摩擦是全球经济格局和国际产业分工调整进一步深化的表现,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出现了增速放缓甚至停滞的情况,欧洲深陷债务陷阱和难民危机,而新兴市场经济体却保持较高增长态势,尤其我国在经济增量上已超过美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成为世界第一。美国意图改?0年来产生的贸易逆差,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修改贸易规则和加征关税。虽??日美国暂缓加征关税,但中美经贸博弈仍会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从我市情况看,光伏组件、机床、通用机械配件、电子电器等部分生产企业因为出口市场比较单一,原材料、关键零部件采购环节也依赖美国进口,因此在关税、物流、仓储等方面生产成本激增,对美市场面临巨大压力,生产经营受到显著影响。所以,要密切关注这些行业企业的动向。二是深刻认识我市区位发展的短板。从全国看,广东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超过江苏,而重工业占比远低于江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广东带来巨大发展机遇,产业竞争优势明显。同时,山东制造业总量与江苏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一带一路”、中欧合作、环渤海经济圈等经济机遇为山东赋能,我省制造业整体优势受到极大挑战。从省内看,苏州、南通依托上海高端产业辐射作用和溢出效应,规模能级将进一步升级;南京依托省会地位和丰富的科教资源,省内发展优势将无法动摇;无锡依托县域经济总量大和民营龙头企业多,产业发展潜力和经济活力不断增强。我市地理位置虽居于长三角中心,但在土地、人口、高端资源要素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容易形成发展洼地。所以,要高度重视挖掘新动能,争取新资源,弥补产业短板。三是深刻认识我市产业结构偏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我市工业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在工业中占比仍旧偏高,占规上工业产值超?0%。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观,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大量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下游,缺乏对质量品牌和企业价值方面的建设,生产制造水平不高,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程度偏低,土地、人力成本、资金等要素制约长期存在,生态环保治理任务不断加大。这些问题既是外部的、也是内部的,既有长期的、也有短期的,既有结构性的、也有表面性的,我们必须抓住问题根源,逐步加以解决

三?019年主要工作任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为主题,加快培育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先进制造业,积极构建自主可控、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强基础、补短板等工作,全力推动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

工业和信息化条线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全年主要目标是:规上工业增加值增?.5%,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工业技改投资增?0%,全面完成节能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把市委《关于塑造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的实施意见》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巩固和发展常州制造新优势的总抓手,加快推进常州制造向常州创造、常州速度向常州质量、常州产品向常州品牌转变,力争产业创新力、企业竞争力和产品影响力走在全国前列。一是加强产业集群建设统筹指导。将产业集群建设纳入制造强市的重要工作任务,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研究制定具体目标和任务,建立工作推进机制,督促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加快推进智能装备、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建设,加强产业集群监测评价指标跟踪,及时开展与省内先进地区对标找差。加强市区联动,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在产业集群建设上的主体地位,积极推广产业集群建设经验做法。二是推进产业集群链式拓展。引导要素资源向产业集群汇聚,实施产业集群补链强链培育,推动整体能级跃升。引导行业协会开展产业集群信息资源对接,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三是加快研究集群培育政策。将产业集群发展与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政策紧密结合,加快研究“三位一体”工业转型升级资金对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支持细则。鼓励辖市区出台扶持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业集群项目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对集群企业支持。四是积极争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大对国家高质量示范区创建工作和评价指标的研究,深入挖掘一批示范企业、示范项目、高端产品和典型经验,争创首批国家示范区

(二)提升自主创新发展能力,加快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坚持把企业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第一动力,加快整合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应用链,持续推动技术、产品、企业、管理向中高端提升。一是强化企业创新载体建设。全面对接国家标准和要求,重点推进石墨烯、新能源汽车能源与信息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加强政策宣传,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依托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牵头建设跨地区、跨领域、面向全行业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持续实施创新中心培育计划,全年在碳纤维、高端装备关键件等领域培育市级中?家。二是争取重大技术攻关实现突破。密切跟踪技术研发前沿,梳理短板技术(产品)清单,储备一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组织企业积极参与“核高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数控机床”、关键新材料等重大专项,力争突破新能源汽车大功率充电电缆、应用级石墨烯等一批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三是持续深化技术对接合作。加强与大院大所联系,加快推动重点项目落户,积极推进产品研发产业化。支持骨干企业牵头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协同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加强与中以、中德等国际产业技术平台交流对接,提高科技创新的层次和水平。抓住当前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机遇,开展央企精准对接,争取更多央企项目投资和技术合作。四是深入推进工业强基工程。从产业化投入和产品应用推广两端深化配套扶持政策,发掘更多强基项目,保持工业强基的优势地位。建立省市合作推进机制,及时将好项目好企业纳入省强基项目库。五是推进装备制造高端化发展。围绕高档数控机床、先进机器人、电子信息装备等领域,挖掘一批对标世界先进水平的赶超项目,引导装备生产企业向中高端迈进。进一步完善首台套重大装备扶持机制,争取获评省级首台套18项,新认定市级首台套50项。加大首台套保险试点政策宣传,力争国家首台套保险实现零的突破。六是鼓励中小企业做精做强。鼓励更多中小企业聚焦细分产品市场,专注发展具有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突出技术创新和专精特新,持续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推进企业精益管理,认定市级管理创新优秀企业20家

(三)积极构建智能制造生态,深入推进技术改造提升。推动智能制造企业加快集聚,促进智能制造体系不断完善,带动技术改造和生产制造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完善智能制造体系。发挥智能制造推广联盟的作用,不断完善服务商+应用企业、科研院校、资本等?+N”协同运作模式。在智能化生产线设计、管理提升、运营优化等方面,组织相关机构开展咨询服务、现场诊断活动,提供针对企业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升企业对智能制造的认可度。积极发挥航天云网、数码大方、北自所等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运行商的作用,争创一批省级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构。二是推动智能工厂车间建设。鼓励新上重大项目开展智能制造建设评估,支持现有企业实施全厂数字化改造和全产业链智能化提升,培育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家。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提升,培育省级示范车间15家,认定市级智能车间30家。三是大力推动智能制造示范应用。依托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试点创建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区。积极培育离散型、流程型、网络协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五种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协同推进产业创新和应用。四是鼓励企业实施高质量技改。以高质量投入带动高质量发展,围绕产业转型领域实施一批重点技改项目,编制省重点工业投资项?3个,总投?37.3亿元。开展无地或节地技术改造,调优存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快数控装备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在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流程和产能出现瓶颈的相关生产环节,鼓励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力争全市新增使用工业机器人500台,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49%

(四)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和市委市政府全面做好污染防治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工业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坚决做好落后产能淘汰工作。结合行业布局调整和减量化技术改造,再压减一批过剩产能。发挥市场化、法制化手段,在印染、纺织、电镀等行业实施一批低端低效产能退出项目。加大对退出项目“回头看”和随机检查,确保已退出项目不死灰复燃。二是深入推进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继续加大低端低效化工企业的淘汰力度,加快保留化工企业升级改造工作,提升化工园区发展水平,全年关停化工企?5家,化工生产企业入园率达?9%。推进实施城区范围内混凝土、化工、印染企业关闭、搬迁和改造计划,加快推进城市人口密集区内不符合安全卫生防护距离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推进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腾退提升。三是推进资源集约利用。进一步完善“亩产论英雄”约束评判机制,构建以各辖市、区为主体各有关部门协同的?+X”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出台差别化政策,深化评价结果应用。以集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重点,通过市场和行政相结合的手段,实施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引导企业提质增效。依托集约利用平台,逐步构建我市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信息系统。四是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战略,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坚持市场驱动、政府引导的原则,发挥企业在绿色制造上的主体作用,规范和培育企业绿色发展行为,提升先进示范知名度和影响力,使企业因绿色发展获得实在的效益。力争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家、绿色园?家。加强新墙材和预拌砂浆生产企业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抽检制度,促进行业绿色健康发展。五是开展节能降耗行动。实施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加强节能监察执法,完成节能监察企?4家、能源审计企?0家,加强节能能力建设和舆论宣传,确保完成年度节能约束性指标。推广工信部发布的重点行业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和改造项目,完成清洁生产审核35家,实施节能与循环经济项?9个。六是稳步推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出台指导意见,在城市公共服务等领域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开展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推进回收体系建设。完成新能源汽车监测平台建设,加强对区域内推广应用的新能源车辆和充电基础设施的事中、事后监管

(五)不断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制造业互联网融合创新水平。大力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持续做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培育达标企业12家、试点企?4家。一是完善工业互联网发展体系。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基础设施和网络安全三大体系,深入推进应用融合,筑牢产业基础,突破发展瓶颈。引导辖市区提升工业互联网承载能力,支持国内外工业互联网龙头企业和平台落户我市。抓好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发展,支持常信院牵头组建工业互联网创新联盟。二是高规格办好世界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博览会。发挥常州作为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优势,举办世界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博览会,助推常州智造新发展,塑造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新名片。将博览会打造成世界级工业和能源互联网交流合作平台、行业趋势发布平台、技术成果展示平台、产业发展投资平台、高端人才集聚平台,帮助企业提升信息化和节能减排水平,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影响力。三是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实施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培育一批星级上云企业。推进企业依托工业云平台开展研发、设计、仿真等技术应用,提升设备远程控制、诊断维修等能力,推进企业内部组织模式创新。支持和推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核心业务上云。推动低成本、模块化工业互联网设备和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部署应用,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基础能力。四是培育工业互联网明星企业。推进航天云网、数码大方、中机云创、天合光能、万帮充电、天正工业、钱璟康复等企业深入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和模式,借助资本力量抢占工业互联网市场。加大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培育,建设服务资源池单位20家。五是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进一步巩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基础,力争行业营收超?15亿元,培育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企?3家。组织开展“四新经济”调研,深入摸清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相关行业家底。完成智慧城市顶层规划,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拓展“互联网+”在各领域应用,鼓励智慧项目应用创新。支持以5G、IPv6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六是做好无线电管理工作。强化无线电监测,加大非法干扰排查,维护好空中电波秩序,全力做好重大任务、重要时段、重点对象、重要考试“四个重点”的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

(六)持续壮大产业发展动能,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增长是第一目标,推进制造业新动能发展,提高前瞻产业布局敏锐性,积极鼓励业态模式创新,加大新增长点培育,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一是做好监测分析和协调保障。强化企业运行情况监测,完善市、辖市区样本企业监测制度,增强监测分析和协调保障的时效性。积极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梳理重点影响企业名单,加大风险预判,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扎实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采用现场督查、在线监测等方式推动重点工业项目实施,力争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二是加大新增长点培育力度。在“盘活存量”上挖掘潜力,努力让传统产业焕发生机,在“做大增量”上下足功夫,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完善新增长点培育库,加强政策协调和要素保障,确保全年新增产值超500亿元。把兼并重组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引导企业并购重组,培育领军骨干企业。三是发展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与现代物流、金融、电子商务、设计、科技和广告会展业之间协同发展,积极建设面向行业的专业服务平台和面向区域的综合服务平台。培育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9家,认定市级示范20家。引导工业设计向市场调研、方案设计、模型制作等领域拓展,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工业设计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培育省级以上设计中心16家,认定市级中心15家。四是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围绕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具备一定基础的行业,引导“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鼓励企业参与军工资质认定。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军工领域,进一步提高“民参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壮大军工产业规模

(七)全面提升企业服务效能,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持续推动机关职能转变,全面优化服务效能,加快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一是高度重视企业减负工作。调整市减轻企业负担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组织工作体系,优化机构工作职责。严格落实降低企业成本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统筹协调,做好跟踪检查。加大涉企收费规范力度,确保涉企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进一步扩大电力直接交易用户范围,确保覆盖全部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大工业及一般工商业用户。二是优化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加快成立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分工,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完善创新支撑体系,重点推动市创业创新服务平台等中小企业创新载体发挥作用。积极发挥市非公经济法制护航中心等示范平台作用,营造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服务环境。学习盐城经验,探索成立市中小微企业服务联盟。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切实做好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优化小微企业证明办理环节,进一步缩短办证时间。三是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引导企业“走出去”,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通过海外并购重组,提升企业技术、研发及品牌的国际化水平。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重点推进轨道交通、工程机械、输变电设备、纺织服装等产品拓展市场。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认真开展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对口合作各项工作。引导企业参与高水平世界性展会活动,拓展市场空间。四是加大企业培训力度。根据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点等文件精神,围绕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全面开展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各项培训工作,全年新增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5万人次。举?019年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系列专题研修班、企业“创新与发展”报告会、“经信讲坛”等系列培训活动。组织参加省“英才名匠”产业人才系列培训班,提升产业人才能力素质。五是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地实施。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不见面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双随机一公开”等要求,更大力度推进信息整合共享和大数据融合利用。推进行政权利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公开化标准化办理,积极探索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内容和方式、a>妥善做好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及“三定”方案编制工作,确保涉改人员、财务、档案等顺利交接,推进行业协会脱钩等改革事项

(八)旗帜鲜明讲政治,创新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部署要求,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把握政治方向,加强政治领导,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规范落实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制度,准确把握政治生态状况,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一着不让抓好中央和省委巡视、市委巡察、专项督察整改工作,扎实做好巡视巡察“后半篇文章”,强化问题整改政治责任。二是加强思想引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精心谋划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筑牢理想信念,涵养精神家园。三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健全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和通报制度,做好网上舆情监测引导和管控处置工作。不断增强党的领导力,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见效。四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局机关事业单位党建突出“服务发展”,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切实做好机构改革后机关党委选举、基层党组织调整和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工作。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筑牢党建工作基础,加强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进活动方式创新,使管党治党真正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五是加强作风建设。深入整治“四风”突出问题。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市委具体办法,与企业保持“亲”“清”关系。当前新事物、新知识、新技术日新月异,要克服“本领恐慌”,夯实业务工作基础,要主动沉下去,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对行业、企业、项目、政策等情况“烂熟于心”,打造一支专家型干部队伍。六是积极开拓工作思路。持之以恒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新模式和新方法,研究破解出现的新问题。特别是产业集群如何建设、“四新”经济如何培育、重大项目如何迅速达产增效、如何发挥软件产业对工业互联网产业的支撑作用、数量庞大的中小装备制造企业如何做大做强等问题,要高度重视,加强学习研究。七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具有省级以上排名的项目纳入重点目标任务书,建立约束性目标和一般性目标清单,增加目标完成情况在综合考评中的权重,鼓励争先进位。注重培养干部队伍的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落实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大力营造干事创业、勇争一流的良好氛围。提高完成市领导交办事项的时效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完善重点工作督办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八是加强纪律和制度建设。开展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增强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使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经常性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提醒,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结合机构改革职能调整要求,做好相关法规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针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内控机制,健全权力运行监督制约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顴/p>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访问统计 | 网站纠错
主办: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常州市大数据管理局 版权所有:常州市人民政府 电子邮箱:czwgzx@changzhou.gov.cn
苏公网安?2041102000483叶/a> 网站标识码:3204000002 苏ICP?5003616叶/a>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