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亚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校企合作优势互补来提升高技能人才业务水平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当前常州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深刻认识到吸引、培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是常州建设全国一流智能制造名城的关键支撑。特别是2019年以来,我市紧紧抓住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契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大力推进技能人才培养,2019-2021年全市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提升培?1.7万人次,使用职业技能提升专账资?.83亿元,惠及企?万多家。目前,我市高技能人才达38.49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达1270人,连续第八年位居全省第一。但是,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校企命运共同体建设刚刚起步。我市将继续通过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进一步加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一、加大企校合力,搭建技能人才提升平 坚持政府加强引导、企业主体参与、院校积极配合的原则,人社部门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产教融合型技能培训平台。一是壮大常州技工教育集团?018年,由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牵头,联合5个行业组织?3家企业?所职业院校?所科研院所,成立了常州市技工教育集团。我们将继续扩大成员单位,进一步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训基地共建共享、职业培训、课题攻关、顶岗实习等重点领域,举办成员企业人才招聘专场宣讲会、企业管理专题培训、乡土人才培养等系列活动,推动技工院校与企业的协同发展。二是深化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坚持“市场导向、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充分利用我市现有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家(常州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常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家省级专项公共实训基地?2家省级校企联合实训中心的载体作用,构建完善体现我市产业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体系。进一步加强引企入校力度,发挥好去年年底投入运营的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二期)项目的社会实训功能。三是加强技能人才服务产业园建设。去??0?江苏(武进)技能人才服务产业园正式开园,紧扣技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关键环节,探索打造省内首家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技能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去?0?日,产业园与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阿里巴巴(中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武进)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等多家单位签约新职业技术资源开发合作。今年,产业园将继续开展与各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的广泛合作,重点在新职业技术开发、数字技能培训、人才招聘活动等方面进行项目化合作 二、深化产教融合,畅通企校协同培育通道 目前我市?所技工院校,其中国家级重点技?所、省级重点技?所。在校生规模?016年的2.6万人发展?021年的3.19万人,在校生数量升居为全省第一。近年来,年均毕业生9000人以上,各层级技能人才基本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成为常州本土企业“技能人才的摇篮”。我市将继续坚持技校培养和企业培训双轮驱动,不断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一是大力实施“惠企培训”。目前,我市共有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企?90家,面向社会第三方评价机?家,面向本院校学生评价机?家,16个行业协会考核点。后续将进一步重点在规模以上企业、上市企业等骨干企业中扩大试点企业数量,让更多的企业拥有技能人才评价自主权。二是大力推动“引企入校”。支持我市技工院校积极拓展企业资源,“引企入教”“引教入企”,校企共建“校中厂”“厂中校”。目前,我市技工院?4个专业与企业合作举办企业新型学徒制班?4个专业开展企业订单班?7个专业开展企业冠名班?3个专业与企业开展师资互通。三是大力开展“大师入校”?018年底起,省内率先在技工院校范围内,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校园工作站建设。目前,全市9所技工院校先后引?2家国家、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成校园工作站,覆盖电气、焊工、钳工、车工、数控、汽车维修、工业自动化等典型的技能人才职业领域,有力推进了企校双方技术技艺交流、师资队伍和校企合作项目建设 三、创新工作举措,实施校企合作重点项目 紧紧围绕企业技能人才发展,不断创新举措:一是拓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015年起,在省内率先开展市级层面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7年来累计培养学徒1万多人,发放专项补贴4000多万元?021年,我市企校合作新招学徒5379人,新招学徒人数创历史新高。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成为企业加快后备技术工人队伍培养的重要渠道。二是深化高级技师研修?018?月,在省内率先出台市高级技师研修办法,成为加快技能领军后备人才培养的有效抓手?年来已组织金属切削、钳工、汽车维修、焊工、机电、模具等400名高级技师研修,优秀学员优先推荐高技能人才项目申报和评选。三是创新人才引进政策。继续落实好去年2月我市出台的《关于促进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常办发?021?号),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对企业引进的技师、高级技师,分别参照全日制本科、硕士的条件享受生活、租房和购房补贴。截止目前,通过“非申即享”形式,市人社部门已审核发放254人次10批生活资助,惠及企业引进?3名技师 下一阶段,我们将积极践行常州?32发展战略”,加大常州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能人才支持 签发人:嘉秀 经办人:孙寅 联系电话?5682019 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顴/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