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常州市气象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和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022?035年)》,积极融入?32”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凝聚力量同心谱写气象高质量发展新篇 市委市政府顶层谋划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市委书记、市长分别对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作出批示,对贯彻落实《纲要》提出殷切希望。分管副市长2次专题调研全市气象工作,对提升气象服务、气象现代化建设项目等方面工作进行指导。市政府召开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续会。每次重大灾害性天气来临前,市委书记都会在气象服务材料上批示作出部署,市委督查室随即对各地各部门进行工作督查。完成市政府规章《常州市气象灾害防御办法》草案初稿。溧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作出批示并给予表扬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强支撑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被列为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提出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公共安全气象服务保?项重点工程。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列入市?32”发展战略重点项目,以提升智能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为目标,全面提升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制定年度建设任务清单,明确建设内容、关键节点和核心指标,每月报送动态进度。常州天气预报会商系统升级改造项?1月底正式开工建设。溧阳台站迁建观测场建设项目已进场施工,年内完工 先行先试推进人影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高温抗旱。市政府印发《常州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聚焦?32”发展战略,提出?025年?035年分步走的目标任务。全市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能竞赛被确定为市二级竞赛工种,市财政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保障人影经费,这在全省均属首创。组织实施全域人影作?2次,发射火箭?7车次?08枚。市委书记称赞气象部门主动作为,积极组织人影增雨作业,为抗旱发挥了重要作用。气象工作赢得了百姓口碑,人工增雨文章获得超高的阅读及转发量和好评。央视财经频道聚焦常州积极寻找有利条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缓解旱情的实践举措,给当地的水果、茶叶、水稻等多种农作物的旱情带来了缓解,刊播《抗干旱 保供 “高烧不退”多地人工增雨缓解旱情》等。市防办将“落实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生产责任和措施”纳入市防汛抗旱工作任务清单。优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布局,新?个作业点 二、突出重点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 完善多维度防灾减灾体系。更新全市气象灾害预警决策人信息,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名单,以及气象信息员名单,公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印发灾害性天气“叫应”实施细则,分灾种、分级别建立“叫应”人员电话群组。推进健全电视、应急广播系统、常州发布公众号和中吴网APP快速播报突发事件预警信息长效工作机制。强化市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发布岗位职责,增加预警提前量,调整预警信号签发权限。针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进行复盘总结。开展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完成气象灾害危险性评估、风险评估和区划工作,并做好普查成果的应用 开展多领域决策气象服务。发布重要天气报?5期,决策气象服务材料982期。落实四方防汛防旱会商工作机制,重大天气过程和汛期每天发布汛期气象服务专报和气象信息快报,不定时发布重要天气报告和预警信息。重大活动前期逐日滚动气象服务专报,提供点对点服务。参与应急、自然资源与规划局联合会商,提供天气趋势预测及森林火险气象形势。与交警支队合作,强化恶劣天气实况和影响交通的天气监测与预报预警。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全市核酸检测工作制?小时精细化服务专报 做好全方位公众气象服务。依托自媒体,借助常州发布、中吴网等权威官媒,以图文并茂的气象信息快报形式展示天气信息。发布预警信?8期。发送气象预报预警相关短?16条,累计接收短信203万人次,新闻发言人接受媒体各类采?3次。通过突发事件预警发布平台发送雷暴等气象类预警信?48条,其中短信发布?95.6万人次;发布重要通知4条,涵盖台风应急响应、防空警报试鸣公告等。与市应急局全网发布2次短信,通过应急广播系统和网格员平台全市范围内播发高温预警安全等重要天气提醒,覆盖全市7631个广播平台和全市收音机、公交地铁电视平台。气象科普微视频“风云莫测在路上”获评首届“名家讲科普”全国气象优秀科普视频。“微信‘变脸’的背后”获江苏省气象科普讲解比赛优秀奖。常州市气象学会被市科协认定?020-2022年度一流学会?022年科普创新和学术创新特色学会 三、厚植优势绿色赋底生活富裕和乡村振兴 致力融入式生态气象服务。优化生态气象服务业务布局,对可能出现的污染天气,及时发布环境空气质量异常情况预警快报,提醒环保部门做好防范,同时做好太湖蓝藻和秸秆焚烧气象服务。发?021年常州市生态气象监测评估报告,对植被生态等六方面进行气象分析评估。今年是溧阳“中国天然氧吧”复评审之年,实现溧阳景区天然氧吧智能监测系统更新升级,建设?套负氧离子采集系统?个LED显示屏。溧阳不断拓展和延伸“中国天然氧吧”的价值链,推进产业发展壮大 加强精细化乡村气象服务。与农业部门共同发布农用天气预报,将预报时效延长?0天,联合开展小麦赤霉病和夏粮产量预测会商等。针对今年高温日数异常偏多、高温强度异常偏强的情况,联合发布主要秋粮作物高温热害风险预警及详细的防御意见。多次现场查看作物灾情,帮助农作物抗高温干旱、减损失。与人保等保险公司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分析研究,商讨茶树高温热害保险方案,开展高温指数保险理赔工作。在武进区种粮大户中继续开展小麦、水稻收割期降雨指数保险工作,为供电、水运、农业种植等相关用户开具气象证?61份。未来将进一步对保险气象指数深入探索。打造“花之旅”特色旅游气象服务栏目。《焦点访谈》点赞常州遭遇严重的气象干旱但秋粮获得丰收 四、聚焦核心构建高质量现代气象业务体系 提高气象监测精密水平。完成新一代天气雷达双偏振技术升级项目现场测试验收,完成微波辐射计项目验收并正式投入业务运行。金坛国家气候观象台安装酸雨观测和地物光谱设备。举办全市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技能竞赛。在《常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021-2035年)》专项规划目录清单中添加《常州市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气象台站列入控制或保护线重点对象。对一宗未经中国气象局批准擅自设立涉外气象探测站(点)的涉外气象探测活动的违法行为,开展现场调查取证,进行行政执法问询和处罚 提高气象预报精准水平。开展包括多数值模式常州地区智能网格预报产品评估研究,开展本地臭氧浓度特征和污染评估研究。核心期刊已录用2篇。完成省局预报员专项、青年基金结?项,中国局预报员专项待结题1项。成功申报省局项目3项?人获聘正高级技术岗位。强对流天气预警准确率达?9%以上,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48分钟以上。暴雨、大风、雷暴大风和雾等灾害性天气的预警信号均精细化到乡镇(街道),其他灾害性天气精细化到乡镇(街道)的比例?4% 提高气象服务精细水平。推进气象服务融入市“一网统管”智治体系,一体化气象预报预警辅助决策平台接入市数字政府统一管理平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和雨量信息融入城市排水防涝功能平台。随着常泰长江大桥主塔建设由江面向高空伸展,持续跟踪强对流灾害天气,在关键施工阶段提高服务密度。与南信大合作完成常泰长江大桥桥址区域气象条件分析及风况研究报告。做好供电等重点用户的服务工作,开展光伏发电针对性气象服务。与滨江经济开发区合作,为其提供化工园区建设所需的气候资料 五、驰而不息深化开展气象安全生产专项整 加强防雷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与应急管理局、商务局等多部门联动合作,进行危化企业、加油站、旅游景点等信息对接,完善更新全市防雷重点单位名录库,部门实现数据互通共享,省局防雷平台入库?56个。组?支执法队伍对防雷重点单位开展全覆盖检查,发出整改通知18份。积极开展“百团进百万企业千万员工”安全生产专题宣讲,局领导走进中石化等企业对其开展防雷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宣讲 加快行政许可“放管服”改革。在升放气球活动行政许可秒批秒办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审批流程,简化申报材料。加强升放气球活动事中事后监管,与市城管局、各级行政审批局等部门进行行政许可数据共享。在各级综合审批窗口告知提醒企业涉及升放气球和易燃易爆项目或场所时需到市政务服务中心气象窗口进行升放气球和防雷行政许可申报,解决申报遗漏问题。加强信用监管,与升放气球资质单位签订升放气球安全承诺书,与防雷检测中介机构签订防雷检测质量告知承诺书,根据履约践诺情况进行信用监管 常州市气象局 2022?2?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顴/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