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常州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之年?014年全市农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以上;农业基本现代化进程位居全省第一方阵;粮食总产稳定?10万吨左右,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展和认定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0家,发展设施农(渔)?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8万亩;农机化综合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提?个百分点,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重点考虑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抓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始终是农业部门的根本职责,任何时候都是农业工作的第一要务,也是体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志。必须高度重视,千万不能掉以轻心、麻痹松懈。一是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争创稻麦亩产吨粮市为目标,以实施水稻田生态补偿为契机,更大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质量,确保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60%。更大范围推进高产创建,做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到哪,高产创建示范到哪,机插秧发展到哪,着力打造一大批吨粮镇、万亩示范区和百亩攻关方,实现以市为单位的高产创建整体推进。更高标准推进“四主推”的广覆盖,尤其要加快推进水稻商品化集中育供秧、植保统防统治,提高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水平,确保关键举措的落实。二是加快建设永久性标准化蔬菜基地。重点围绕规划落实的7个永久性高标准蔬菜基地,年内完成建?.2万亩,推动基地生产设施优化升级,开展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重点推广遮阳网、防虫网和喷滴灌“两网一灌”生态保护栽培技术,提升蔬菜生产水平,增强供应能力。同时,抓好桃梨葡萄、食用菌、茶叶等特色园艺产品的生产,提升品质、做亮特色、做响品牌。三是稳定发展现代畜牧水产业。深入开展畜牧业“六项创建”活动,从品种、饲养、防疫、管理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广普及畜禽生态健康养殖、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等关键技术,努力打造一批现代畜牧企业,加快形成优势产业集群,生猪规模养殖达89%。围绕建设国家水产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和打造长荡湖、滆湖渔业经济区和太湖、天目湖、天荒湖及沿江城郊四个渔业经济圈,改造标准化池塘5万亩,装备微孔增氧面?万亩,建设渔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家。四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开展“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年”活动,在稳步提高粮油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的基础上,主攻高效设施农业的机械化种植,新增设施农业机?000台套以上,努力在大棚育苗、耕翻、播种等环节的机械化作业上取得突破,力争高效设施农业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提?个百分点,强化“米袋子”、“菜篮子”生产的装备支撑 (二)着力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建设。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统领,突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这个战略平台,加快推进农业园区化发展,逐步建成以省级园区为龙头、市级园区为主体、县级园区为基础的发展格局,确保到2016年全市建成省?家以上、市?0家以上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园区占耕地面积比重达到40%。在园区建设上,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围绕“有样子”,加快完善提升园区功能。重点围绕园区生产、加工、物流、服务和观光功能,加快园区基础设施、生产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提升园区形象,切实增强园区承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能力。二是围绕“有活力”,加快培育园区市场主体。要对省、市两级现代农业园区实行政策聚焦、项目集聚和产业集中,突出加强园区管委会建设,并按照“一个产业园区、一个主导产业”的导向,突出产业链招商,大力引进和培育农业企业、合作组织等市场主体,加快推动农业主导产业形成集群优势、市场优势。三是围绕“有影响”,加强园区科技品牌支撑。围绕园区发展定位和主导产业,强化科技创新,加快集成推广一批新型适用农业科技成果,提升园区生产的科技水平。同时,加大园区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组织园区及辐射带动的农户实行统一标准生产、统一品牌销售,进一步带动区域科技品牌农业的发展 (三)着力抓好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进入高成本、高风险和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青壮年劳动力趋紧的阶段,常州也不例外。破解“双高双紧”制约,根本出路就是依靠科技,走科教兴农、人才强农的发展路子。一要全力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围绕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深化农业产学研合作,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姻,合作共建专家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和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两站一中心”,共同研究新科技、开发新产品,加速提升创新能力,促使企业真正成为面向市场、面向生产的创新主体。二要大力推广新型适用农业科技。大力开发农业模型、专家系统,扎实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促进成果转化应用,重点示范推广设施农业机械化种植、设施蔬菜高效栽培、花卉组培、温室智能控制、畜牧水产生态健康养殖、节水灌溉、物联网、生态环保等新型适用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三要强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顺应农业发展要求和基层期盼,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能力建设,改善条件、提升手段,增强履职能力。在全市农业系统开展农艺农机的“五小”(小发明、小革新、小创造、小建议、小窍门)评选推广活动,激发广大农技人员创新积极性。四要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人才强农战略,实施农业人才引进“金桥行动”,大力引进一批农业创新创业人才,加快培育一批农业领军企业,推动人才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着力建设好武进水稻所、立华牧业、西银生物等创新团队。加强农业管理、科技、经营人才培养,增强人才支撑 (四)着力抓好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发展。加大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二次飞跃”。一是做优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深入推进农业龙头企业“五个一”示范创建,新培育认定市级农业龙头企?0家、“五个一”示范企?0家,力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交易额)增长10%。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向专业村渗透,引导专业村向龙头企业靠拢,加快“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发展步伐,年内新增4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二是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引导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各类农业生产主体联合,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领办帮办合作社,引导合作组织之间产业联合、跨区合作,扩大规模、壮大实力,提高竞争力。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需求,本着“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作市场化”的原则,加快发展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年内重点建设和提升30个市级水稻商品化集中育供秧基地?0个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0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三是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着力把种养大户、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培养成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主力军,以主导产业发展、农民受益为根本出发点,拓宽培训渠道,开展多形式、经常性的职业教育培训,年内组织实施农民培?万人,农业职业技能培?万人,不断提高种养大户、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五)着力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接“二”连“三”、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是现代农业升级发展的重要趋势,要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农业向二、三产业渗透延伸、链式发展。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重点要围绕优势主导产业,依托骨干农业龙头企业,以省、市名特优农产品为主体,扩大规模,提高水平,提升竞争力。积极推进金西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和运行机制,着力打造成省内一流的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积极创造条件,启动和推进溧阳、武进农产品集中加工区的创建工作,带动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物流产业。加快农产品市场升级改造,开展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和农超对接直销等现代流通业务,增强凌家塘、夏溪花木市场等知名农产品市场的物流储运、中转集散和调节平衡功能。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办好常州名特优农产品淘宝商城专营店,提升人气,扩大影响,增加销售。组织开展名优农产品展销惠民活动,在组织参加部、省各类农业会展的基础上,继续举办常州年货大街等农产品展销活动,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三是大力培育推介休闲观光农业。开展全市创意农业大赛活动,汲取大众智慧,聚力挖掘和打造一批充满艺术创造力、想象力和感染力,在社会上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农游景观和主题活动,提升全市休闲观光农业的文化软实力和持续吸引力,全年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实现农业旅游收入15亿元 (六)着力把好农产品“产、管”两道关。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群众健康安全,历来为全社会所关注和重视。今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六方面的具体要求。农业部决定?014年定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开展系列专项行动,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为此,要把农产品质量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严把“产”和“管”两个关口。生产方面,要突出标准化。坚持绿色生产理念,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推广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绿色防控等技术,引导发展标准化、清洁化生产,科学合理用肥、用药、用料,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大做强区域公共品牌,新增“三品?0只,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2个。管理方面,要加大监管与执法力度。要认真贯彻实施《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规范》,建立健全农产品全过程管理体系。强化镇级农产品质量监管责任,切实加强对乡镇监管员、村级协管员和企业内检员的培训教育和监督管理,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大力推行“三定一考核”(定监管人员、定监管对象、定监管任务,年终绩效考核)的网格化监管,严格落实日常监管和巡查制度,增加农产品质量监测频次。要坚持“检打联动”,深入开展禁限用高毒农药、“瘦肉精”和农资打假等专项行动,及时查处违法违规案件,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与此同时,要认真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监管职责调整,做好职能转接、人员配备、资金保障、管理体系建设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衔接。在职能划转交接后,依法严格规范畜禽定点屠宰场的监管,切实履行好职责。积极稳妥加快推进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场户送交、镇设站点、市区收集、集中处理”的模式,确?015年全面形成覆盖范围明确、运行机制完善、经费保障到位、社会效益明显的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格局 (七)着力抓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的决策部署,扎实抓好绿化造林和生态林保护、自然湿地保护修复、耕地质量提升、农业投入品减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生态农技推广等重要农业生态建设工程。一是绿化造林和生态林保护工程。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全年造林3.3万亩,抚育森?0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控制面?0万亩,创建村庄绿化示范村85个,新建国家森林公园1座。落实最严格的生态林保护措施,严厉打击非法毁绿伐林行为,严格控制征用、占用生态林地,加强森林防火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生态林面积稳定、功能可靠。二是自然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坚持科学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永续发展的原则,以太湖流域湿地保护修复为重点,以创建湿地公园为抓手,全面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力争年内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35%。同时,实施水域生态增殖放流工程,开展“合力护渔活水助创生态绿城”?014年生态放流活动,保护渔业资源、修复渔业生态。三是耕地质量提升工程。以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建设项目为抓手,倡导和推广保护性耕作,组织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商品有机肥应用与绿肥种植补贴等项目,加快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加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实现用地与养地有机结合,保护和提升地力。四是农业投入品减量工程。坚持“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化肥农药减量工程、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工程、池塘水循环养殖工程建设,落实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工程运行效率,力争化肥农药施用量进一步下降,最大限度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五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进一步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肥料化、基料化、工业原料化等综合利用途径,大力加强秸秆收贮体系建设,确保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为从源头上杜绝秸秆焚烧、改善大气环境发挥重要作用。六是生态农技推广工程。坚持生态平衡、循环利用方向,重点研发、引进和集成推广保护性耕作、畜禽水产生态健康养殖、资源节约利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生态农业技术和设施装备,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支撑。同时,认真落实好市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切实加强对农业生态补偿工作的组织领导,周密部署,严格程序,加强监管,确保农业生态补偿资金用到实处 (八)着力抓好部门自身建设。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抓好农业系统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切实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全市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要在全系统大兴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廉洁节俭之风,积极弘扬“大局谋事、尽职干事、高效办事、和谐共事、清正处事”的“五事风尚”,倡导坚守“不让领导交办的工作在自己手上延误、不让工作职能在自己岗位上削弱、不让工作差错在自己身上发生、不让来办事的群众在自己的接待中受到冷落、不让不良风气和消极现象在自己身上出现、不让部门形象因自己的失误而受到损害”等六个不让的工作纪律底线,服务农业发展大局。积极主动宣传农业,2014年拟与常州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小谭看‘三农’”栏目,宣传农业新事新貌新人,弘扬时代主旋律,提振农业发展“正能量”,塑造部门良好形象。强化农业应急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安全、动物疫情、森林防火等重点领域的应急管理,依法依规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及时妥善处理涉农信访,化解矛盾纠纷,为现代农业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顴/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