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辖市、区体育主管部门,常州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各直属单位,机关各处室 现将?022年体育工作总结?023年体育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确保完成2023年各项目标任务 常州市体育局 2023?? (此件公开发布 2022年体育工作总结?023年体育工作要 2022年,市体育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体育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为抓手,围绕年度中心工作,积极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满足群众体育需求为导向,全面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一?022年工作总结 (一)以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为目标,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 一是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管理。建成体育公?个、健身步?0公里。完成新北区、天宁区、钟楼区、常州经开?90个村(社区)一代全民健身路径点的新建和更新,建成智慧社区健身中?个,新建二代室外健身路径?个,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智慧化升级。实施室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管护专项治理,完成省全民健身设施管护平台信息录入工作,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开展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综合试点和信息化建设,实施奥体中心节能降本和场馆环境提升工程,完成公共体育场馆客流数据监测系统建设,其?个场馆相关数据上传国家体育总局信息管理平台。投?50万元,进一步推?2家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市民开放。积极参加“魅力江苏最美体育”江苏省最美跑步线路和最美乡村健身公园评选工作,3条线路和3个公园榜上有名。二是加强体育社会组织业务指导。成立常州市常羽羽毛球俱乐部、常州市常奥青少年体育运动俱乐部?个体育类民非俱乐部。全?个体育社团获?A等级。常州市门球运动协会被评为“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三是丰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成功举?022常州市全民健身月启动暨“全民健身号”地铁列车首发仪式,成功举办“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0周年全民健身主题活动?022年江苏省“长江经济带”全民健身大联动主会场活动、“江苏省第三届会长杯羽毛球邀请赛”?021-2022江苏省冰雪嘉年华活动。着力培育“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运动龙城大联赛”“常州市社区运动会”等群众性品牌赛事活动,社区运动会参与群众超万人,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积极组织参加江苏省第三届网络全民健身运动会和全省“健康江苏—给你骨力”健骨操竞赛活动,获评“优秀组织奖”。四是深入实施体卫融合项目。继续实施慢性病运动干预和青少年脊柱健康工程,全年指导运动防治慢性疾病训练超2万人次;联合市教育局挂牌成立常州市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控中心,全年开展青少年脊柱健康公益筛查5.66万人,完成矫正运动干?000余人次。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建并挂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体育医院;与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合推进常州市体育医院运动促进健康中心项目建设。在经开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设运动健身指导门诊,加强基层运动健康指导。五是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组建常州市科学健身指导志愿服务队,打造“运动健康大讲堂”志愿服务品牌,全年开展运动健康知识讲?0场,直接服务群众?000人。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和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抽样工作,?万人提供免费国民体质测试和科学健身指导。常州市“运动健康大讲堂”送运动健康知识进社区志愿服务、常州市防溺水安全教育公益活动进校园志愿服务、常州市党员义工关爱市民健康免费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志愿服务等3个项目,入选国家体育总局?021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项目库” (二)以深化体教融合为路径,促进青少年体育全面发 一是以省运参赛为中心,参赛成绩稳居第三。我?692名运动员参加第二十届省运会,获得金牌217.5枚、奖?38.5枚和总分5590.5分,稳居全省第三,并获得优秀组织奖、大赛贡献奖、学校体育工作奖三个奖项一等奖,人才输送奖第三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等奖项,创造了市外参赛的历史最佳战绩,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参赛目标任务。市委、市政府专门向常州市体育代表团发来了贺信。二是以人才输送为重点,人才培养取得突破。第二十届省运会周期我市人才输送得分位居全省第三。其中,2022年共输?4名运动员进入省优秀运动队?36名运动员进入省少体校,输送规模居全省第三位。全年申报国际健将运动员3人次,运动健将运动员3人次,一级运动员126人次,审批二级运动员222人次。三是以体教融合为基础,工作成效领跑全省。在第二十届省运会上,市北郊高中女足甲组、市实验初中男篮乙组、新北实验中学女手甲组和女篮乙组、市局前街小学男篮丙组?0支“市队校办”集体球类项目队伍获得冠军,体教融合布局项目成绩位居全省第一。不断加大运动学校基层教学点建设力度,扩大联办项目规模,有效缓解办学压力。四是以安全工作为核心,省运备战有序推进。定期开展教练员、运动员反兴奋剂集中学习和反兴奋剂知识讲座,全年未发生一例训练安全责任事故。我市反兴奋剂平台注册运动员1186人、教练员217人,积分合格率、行踪申报完成率、上线率等各项指标均列全省第二。五是以科技助力为保障,备战参赛成效显著。全力提升游泳、田径、球类及重竞技等四个训科医教服一体化组织程度,切实提升训练效益。第二十届省运会期间,共派出519人次的专业科研医疗保障人员,为运动员提供了全方位的训练监控和医疗保障,助力常州健儿创造佳绩 (三)以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为主线,推动体育产业提质增效 一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体育设施五级网络,优化城乡?0分钟体育健身圈”功能。截至目前,完成薛家全民健身中心主体验收,基本完成遥观全民健身中心主体结构施工,凤凰新城环岛路景观慢行系统项目完成建设进?0%以上。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28平方米,居全省前列。二是培育体育产业载体。常州市清潭体育中心、动源产业园?家单位获评第5批江苏省体育服务综合体,我市省级体育服务综合体达?2个,数量居全省第一;常州青奥体育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入选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常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培训示范项目、少体校全民健身中心青少年培训项目被省体育局评为体育培训示范项目;嬉戏谷、环球港、奥体中心获评省级体育服务综合体典型案例;溧阳市、环球动漫嬉戏谷入?022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其中溧阳市被评为“中国十佳体育旅游目的地”;露营谷、龙凤谷被评?022年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西林全民健身中心、新龙生态林?个项目通过2023年度省级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公示。三是推进智慧体育建设。推动互联网?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体育产业研发应用,“常享动”智慧体育管理平台增加校园体育场地预约等功能。局属各场馆积极探索线上体育服务新模式,大力推广居家健身方法,平台上线运动公益培训云课堂。借助抖音、Hao球等平台向市民提供观赛服务,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大形势下,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四是促进体育消费。基于便民、高效、安全、可控原则,试点发放市级体育消费?68万元,领取率达到98.99%,转化率达到72.35%,直接带动体育消?400余万元。通过政府补贴或企业让利激发群众体育健身热情,促进体育消费、畅通体育产业循环。五是持续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围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大检查、重点行业百日攻坚行动、安全生产月活动、市委安全生产巡视等重点工作,紧盯目标任务,对发现的隐患问题,短期内能整治到位的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对短期内难以整治到位的重大隐患问题制定整治方案,狠抓落实,建立挂账销号制度,倒排时间节点、明确整治时限,全力推进隐患问题整治,全年共排查问题隐患431个,整改完成率达?9.7% (四)以守牢办赛安全底线为重点,扩大赛事活动综合效益 一是加强赛事活动的安全监管。成立体育赛事和场所安全专业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市体育赛事和场所安全,监督、指导体育赛事和场所安全生产工作。召开体育赛事和场所安全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制定专委会工作职责,细化工作职责,落实工作责任,结合年度大型赛事等工作,扎实推进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生产大检查、百日攻坚等重点任务,推进体育赛事和场所安全再上新台阶。二是完成省级以上赛事承办工作??8日,常州获得2023-2026年中国羽毛球公开赛的承办权,连续第四个周期获此殊荣。全年共举办2022年全国男女手球冠军杯赛?022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常州金坛站?022-2023中国女子排球超级联赛(常州赛区)?1项次全国比赛;举办江苏省青少年击剑俱乐部联赛暨校园联赛(第二站)?022年大运河小铁人三项系列赛(常州站)等11项次省级比赛。三是办好市本级体育竞赛。成功举办首届常州市职工篮球和网球比赛、常州市市级机关“PICC中国人民保险”杯乒乓球比赛?022发现常州·城市定向挑战赛等体育赛事。开展市第十六届运动会筹备工作,印发市运会竞赛规程总则和组委会名单。全年共举办田径、游泳、篮球等16个项目的中小学生市级竞赛,参赛规模近6000人次。四是加快裁判员队伍建设。先后举办网球、沙滩排球等一级裁判员培训?期,健身瑜伽、门球、乒乓球、手球、跆拳道、体育舞蹈、网球、围棋、武术散打、羽毛球、电子竞技、篮球等二级裁判员培训班12期;培养二级裁判?99名、三级裁判员194名 二?023年工作要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深入推进?32”发展战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冲刺GDP万亿之城的决胜之年。全市体育系统要提高政治站位,全面把握新时代体育发展新形势,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明确工作重点,奋力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全方位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积极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 一是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努力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问题。实施全民健身路径提升工程,新建和更?00个村(社区)健身路径;实施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新建或改扩建体育公园7个、健身步?5公里,建成薛家、遥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继续开展室外全民健身设施管护专项治理,推动健身场地设施和公共场馆设施信息化管理。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二是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满足群众参与健身需求。全年举办群众体育赛?0项。在全市范围内常态化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作为市、区联动的品牌赛事进行推广,鼓励全市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适合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积极组队参加江苏第二届智力运动会和江苏省第四届网络全民健身运动会。三是深化体卫融合工作发展,推动项目落地。进一步完善体卫融合服务机构网络,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动健康指导门诊建设;实施慢性病运动干预项目,为20000人次提供慢病运动干预服务。继续实施青少年儿童健康关爱行动,为50000名青少年儿童实施脊柱侧弯公益筛查,并提供矫正指导服务;探索青少年近视预防和超度肥胖运动干预策略路径。四是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提升群众科学健身素养。打造“运动健康大讲堂”品牌,组织专家组成讲师团,深入基层村(社区)开展运动健康知识讲?0场以上。推动全市各级国民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积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免费?0000名市民进行体质测试并出具科学健身指导意见。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开展等级创建活动,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提升健身指导服务能力;发挥体育社会组织专业人才优势,积极指导群众科学健身;鼓励和支持体育社会组织举办各类赛事活动,组队参加或承办省以上赛事,服务广大市民群众。建好建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水平和健身指导能力;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宣传,为社会体育指导员购买保险 (二)全力推进竞技体育高质量发 一是优化项目布局,全力推进队伍组建工作。根据项目特点,引进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优化项目布局和队伍组建,强化团队建设,提升项目水平。二是总结多元办队经验,扩大多元办队成果。结合游泳“一校多点”、篮球“名校办名队”、曲棍球“市队区办”以及空手道、散打“社会办队”的成功经验,逐渐探索一条适合常州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三是狠抓输送贡献,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效益。积极组织我市运动员参加省队选拔,特别是总局组织的跨项选材,尽可能多输送体育后备人才,制定相关输送奖励政策,做好输送后运动员的各项保障工作。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后勤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实施训科医教服一体化,强化游泳、田径、球类、重竞技等四个一体化工作组,重点项目推行领队负责制。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以运动学校为中心,以运动员出路为抓手,加大教学点建设力度,狠抓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继续做好运动员意外伤病保险工作,加大高危项目保险保障力度,提高高危项目运动员保险保额。五是强化合作共赢,持续推进体教融合工作。与教育局合作,改革市级中小学生办赛模式,深化校园足球、篮球工作,加强篮球、足球特色校建设 (三)稳步推进体育产业发 一是做好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总结评估工作,突出常州特色,同时补齐短板。二是重点培育竞赛表演观赏市场、休闲健身产业和夜间体育经济。构建与常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高端体育品牌赛事体系,通过赛事本体产业发展,全方位地展示常州城市魅力,提升城市知名度;充分发挥天目湖、西太湖、长荡湖、太湖湾、茅山等自然资源优势,支持水上、山地户外、冰雪、汽车摩托车和航空等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发展,有效促进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依托环球恐龙城、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等国家、省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举办体育夜市活动,凸显体育消费新场景。三是持续推进足球训练基地、棒垒球训练基地建设。大力推动江苏省常州体育运动学校在省优质特色职业学校的基础上加快筹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推进常州大学产业学院建设,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四是认真做好体育场地调查统计、居民体育消费统计和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名列全省前列。五是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安全生产相关工作的决策部署,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为主线,紧盯安全生产年度目标任务,持续深入开展体育系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对标找差,补齐短板,实现体育领域本质安全。六是按照省体育局和卫健委相关要求,做好第七届中国常州国际运动康复大会筹备工作。逐步推进二级体育专科医院建设,发挥试点带动作用,促进体育与卫生的深度融合 (四)继续办好各类大型赛 一是做好中国羽毛球公开赛、中国网球巡回赛常州公开赛、常州西太湖半程马拉松暨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常州站)、CBA篮球赛?023-2024中国女子排球联赛(常州赛区)、金坛茅山半程马拉松、全国女子手球锦标赛、全国曲棍球冠军杯赛、发现常州·城市定向挑战赛等赛事组织工作,全力打造一系列常州品牌赛事。二是与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总工会等多部门合作,共同举办好常州市第十六届运动会。本届市运会将设置青少年部、中技部、高校部、职工部、农村部、老年人部、社会部?个部门,举办110项次比赛。三是强化裁判员队伍建设,争取多承办一级裁判员培训班,同时加强二级裁判员培训规范指导工作。四是加强赛事管理。严格按要求进行赛事招投标工作,省级及以上赛事严格按照《赛事指南》进行。在赛事组织过程中,按照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有关要求,落实防疫措施,并根据省、市疫情防控形势和疫情防控指挥部指令及时调整,确保赛事顺利开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顴/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