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环保局 ?014??1日)
2013年,面对高温、雾霾等极端天气、部分企业因经济困难而挤压环保投入,以及机动车总量迅速增长等严峻挑战,我市较好地完成各项环保工作任务,成为获得国家生态市命名的首批地级市;近两年连续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综合考核中名列前茅;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为抓手,围绕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部署,创新环境管理,大力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局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等集体荣?2项 一、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率先推 1.大力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完成全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划定并由省政府批准公布,全市生态红线区域共33片,涉及13个保护区类型,总面?05.71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20.65%。制订了“一区一策”保护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保护要求;试点开展了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2.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制订《常州市2013年度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目标任务书》,印发辖市、区和部门《生态文明建设工程考核细则(试行)》。列入《市生态文明在行动方案》中的重点项?741个,完成?9.0% 3.大力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金坛市、武进区完成第三期中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并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全市三期连片整治区域共414.43平方公里,直接受益人?9万人,建成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125套、污水收集泵?3座,配套管网546.5公里。全面完成村庄环境整治年度任务,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0处 4.大力创建各类生态示范。钟楼经济开发区在全国省级园区中率先建成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常州高新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工作通过省级调研;戚墅堰经济开发区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工作通过考核验收。全?个镇通过国家级生态镇核查?个街道通过国家级生态街道考核?个镇(街道)被命名为省级生态镇(街道),新增国家级生态村6个、省级生态村35个、市级生态文明示范村12个、市级生态文明示范学?所。在全市范围内倡导开展绿色机关、生态文明餐饮示范街、生态文明宾馆(饭店)活动,建成6家绿色机关?条生态文明餐饮示范街?家生态文明宾馆(饭店) 5.大力倡导和宣传生态文明。我市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生态学家王如松和省环保厅副厅长赵挺举办了生态文明讲?组建市生态文明宣讲团,共开展宣?2次。在报纸、电视、网络、电台、户外大屏、车身显示等各种媒体,用动漫、摄影、微电影等多种形式,组织环保嘉年华、金点子大赛、低碳骑行、环保体验、生态宣讲、志愿者服务等丰富的活动,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启动了全国首创的“生态·常州”互动平台,在强化宣传的同时,推动公众参与。全市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有效扩大,与市民的互动更为频繁、沟通不断深入 6.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课题研究。会同规划、园林部门赴广东、深圳调研,编制了《常州“生态绿城”建设规划》。组织开展《常州市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课题》研究,已通过专家评审。积极参加由市人大牵头组织开展的农村生态补偿课题研究,为全市开展此项工作打好基础 二、着力解决市民身边的环境问题 将“三解三促”与领导“大接访”和领导包案制度紧密结合,推动疑难、复杂环境问题的解决。对重点信访问题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后集中交办,建立责任体系和网络。每月召开环境信访与执法工作会议,掌握信访突出问题的成因及发展趋势,强化跟踪督办。在处理涉及多方面问题的信访时,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争取支持,共同解决。对不属环保管辖的信访,落实“首问责任制”,由具体信访工作人员负责及时转办并告知信访人。开展了儒林河、北塘河—三山港和花博会周边企业专项执法行动,并开展污水厂专项整治,努力解决重点区域和行业的环境问题?013年全市环境信访总量?362件,全省排第九位,信访办结率98.6%,群众满意率85.4%。继续开展常态化环保找差,完善、落实环保找差义务监督员每月考核制度,共找出各类环境问题547个,完成整改534个,完成整改?7.62% 三、着力狠抓污染物总量减排 一是加快结构调整。全市关?00家化工、印染等污染企业,淘汰各类国家禁止使用的高能耗设?00多台(套),淘汰的落后产能包括水?00万吨、印?.93亿米、纺?.5万吨、铜冶炼3.5万吨和铅蓄电?0万千伏安。二是实施减排项?08个,其中水项?18个,气项?8个,畜禽养殖项目42个。污水处理厂扩建和改造进展顺利,新增污水管网187公里,东青等7个撤并老集镇建成污水处理设施或污水实施接管,溧阳市和平新村?8个居民小区生活污水实施接管。建成溧阳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提标改造及武进区绿色动力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提标改造工程;12条水泥生产线脱硝项目年内均完成工程建设;建成投运5个工业企业中水回用工程。三是加强综合管理。完?80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强化对企业的考核督查和监管执法,提高节能减排设施运行效率。全市共出动环境监察人员8.3万人次,检查企?.1万厂次 四、着力实施清水蓝天宜居工 1.清水工程深入推进。一是太湖治水。市委书记阎立、市长费高云、市纪委书记沈斌、组织部长张春福等领导作为我市主要河流的“河长”,多次对各自挂钩河道进行了现场督查,有力推进治太工作取得实效,实现了“两个确保,两个持续”的年度目标。列?013年省政府下达的太湖治理目标责任书中的八大?79个项目已完成476个,在建2个,前期1个,完成率为99.4%,总体完成较好。同时,开展预警巡查监测,发出预警23次,并及时采取了有效整治措施,加大蓝藻打捞力度,竺山湖、滆湖分别累计打捞蓝?3万吨?万吨。在太湖流域遭遇少见的持续高温、少雨,十分适合藻类生长的情况下,竺山湖未爆发大规模蓝藻聚集。二是河道水环境整治。加强对全市已完成整治的141条河道的长效管理,目前,141条河道中?23条水质正常,18条水质一般。编制、实施?013年市河水环境生态提升方案》,通过生态修复、补充截污和清淤工程,对13条市河进行生态提升,采取控源、截污、清淤、活水等措施,对23条黑臭河道?个黑臭河塘进行综合整治,共完?00项工程,消灭沿河排污?4个,完成259家企业限期治理和雨污分流提标改造?16家企事业单位污水限期接管,以?家河道沿线污染企业停产搬迁,对柴支浜南支?条河道实施了生态修复。三是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对长江、天目湖饮用水源地、滆湖备用水源地开展环境专项整治,并在滆湖建设生态观测站。推进在太湖、滆湖、长荡湖、钱资湖等重要水体进行生态清淤 2.蓝天工程深化实施。一是深化“禁燃区”建设。我市“禁燃区”面积由152扩大?30平方公里,完?4台锅炉清洁能源替代;懒汉炉拆除范围由73扩大?49平方公里,拆?3台懒汉炉。此外,武进区还淘汰工业炉窑47台、拆除懒汉炉617台。市政府印发了《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通告》,市区禁燃区面积将?30平方公里扩大?06平方公里,金坛市、溧阳市也划定了禁燃区。二是实施燃煤锅炉治理。完成工业集中区、集中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151台燃煤锅炉治理。三是强化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污染废气治理。完?1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四是推进化工园区整治。对金坛市盐化工集中区等5家化工园区环境整治情况进行核查,其中,滨江化工园区两年合计关停化工企?8家,建成园区数字在线监控平台,接入园?5家重大危险源企业的视频监控录像头?03个。五是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于5?日全面启动机动车尾气净化器激光打码工作,并与市财政局、公安局召开专门会议,推进完成非绿标车抓拍系统建设并投入试运行,加大对高污染车辆驶入限行范围的查处力度。我市共注销汽车12683辆。市区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6.33%;新增启?00辆清洁能源LNG公交车;教练车油改气车辆1100辆,比例?0.4%。实施油品升级,11?日起实施苏V汽油替代。六是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制订实施夏季和秋季秸秆禁烧方案,较好地完成夏季和秋季秸秆禁烧工作。七是开展大气监测预警与科研。编制完成并由市政府印发了《常州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12月初,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我市分别?2?日?日启动了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三级、二级预警,并在采取相应等级应急响应措施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部分应急措施。积极开展PM2.5源解析工作,实现PM2.5监测能力全覆盖。另外,积极推进餐饮油烟整治、堆场整治等其它蓝天工程项目 3.土壤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有序推进。制订市场地环境调查等相关《技术规范》,修订《常州市污染场地暂行管理办法》。启动耕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和污染源排查工作。完成关闭企业污染场地修?家,完成32家关闭污染企业遗留场地的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确保所有挂牌上市土地无土壤污染风险 五、着力创新环境管理,实施科学监管 ?013年确定为市环保系统的“科学监管深化年”和“作风建设年”,进一步创新、完善各项举措,务求形成机制、协同推进,提高管理和服务效能 1.建设环境预警体系。为提前介入消除风险、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率先建设全国首个环境风险信息预警体系。制订实施相关《办法》,建设预警处置平台,采用四级预警应急体系,综合区域性及点源环境监测、执法和信访等方面信息,会同各级各有关部门合力整治,及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768起 2.全面推行治理设施规范化整治,实行一证式全覆盖监管。对全市近千家污染企业全面推进治理设施规范化整治,整治后符合条件的核发排污许可证,进一步提升企业污染治理水平,并将环境监管信息实时纳入环境风险预警体系,打造环境安全屏障。作为申领排污许可证的重要前提条件,要求全市工业企业及污水处理厂开展以全流程标识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治理设施规范化整治。建成排污许可证管理系统并网上运行;在排污许可证发放全过程及发证后,规范、严格地实施监管,并将排污许可证作为拟上市企业开展环保核查、企业申请环保引导资金或奖励的必要条件,以及纳入企业环境行为等级评定,实施部门联动捆绑式管理。排污许可证发放率和规范化整治率分别?3.7%?2.1% 3.积极推进环境联动执法。依托全国首家集司法、行政和民间力量于一体的环境保护联动执法中心,打造“检察引导、联动执法、三位一体、维护公益”的环境维权新模式,努力实现一站式环境维权和环境公益诉讼常态化。联合市检察院等部门成立环保联动执法领导机构,印发工作方案、出台相关文件、完善联动机制、对接信息平台,联合开展了3次环保联动执法专项行动,加大了对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促使企业进一步自律;7起公益诉讼案件正在审查起诉中,起到“高度威慑、精确打击”的效果 4.大力强化技防监控。保持对国控污染源的自动监控全覆盖,全市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共47家均已实行第三方运行管理,全市自动监控设备运行正常率(数据传输有效率)达97.5%。深入推进“智慧环保”建设,在辖市、区推广用好排污许可证和建设项目审批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市级和辖市区之间的平台对接,实现建设项目联动审批和数据共享,并实现市、区两级危废申报、转移审批、许可证申请和转移联单电子化管理,对固体废物产生单位实施视频监控并实现自动报警等等。通过人防和技防相结合,全市强化环境执法,有效提高了对污染源的监控水平,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74起 5.简政放权提升服务效能。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现代化建设推进年”动员大会精神,创新政策,减少和简化了审批环节,有力促进了全市符合环保要求的优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列?013年市重点?55个建设项目中,具备环评审批条件的129个项目均已完成审批,办理时效优于历年同期,促成了一批优质项目早开工、早见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顴/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