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觇/a>外文 繁體中文
登录个人中心
走进常州 ޵VSƵط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VSԤ 数据发布
当前位置9/div>
浏览次数9strong>
信息名称9/span>2017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计刑/td>
?ensp;?ensp;号:014109760/2017-00004
主题分类9/span>人口??体裁分类9/span>其他??组配分类9/span>其他??法定主动公开分类9/span>
公开方式9/span>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9/span> 发布机构9/span>市卫计委
产生日期9/span>2017-02-27 发布日期9/span>2017-02-27 废止日期9span style="color: #333;font-weight: normal;">有效
内容概述9/span>2017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计刑/span>
2017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计刑/td>

2017年,是我市奋力打造“一城一中心一区”、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的关键之年。新定位催生新希望,新要求呼唤新作为、/span>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总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健康常州建设为主线,深化综合医改,优化生育全程服务管理,提升卫生计生服务能力,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积极推进智慧健康发展,促进共享共建和全民健庶/span>、/span>工作中要切实做到“三坚持三加快”、span>

一是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加快建设健康常州、/span>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健康既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政治问题。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我市将根据全省部署要求,召开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全面加快健康常州建设。各地要积极作为,把“十三五”规划和健康常州建设系列指标纳入地方党委和政府考核指标。要明确具体实施方案、部门责任分工、考核指标和办法,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人人行动,共建共享健康常州、span>

二是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加快推进健康促进、/span>全系统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主动对接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健康服务需求,推动卫生计生工作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增强基层对群众的吸引力;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引领卫生与健康事业实现新跨越;坚持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做到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坚持从健康影响因素的广泛性、社会性、整体性出发,更加强调政府统筹协调的责任,更加突出依靠群众、b>

三是坚持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补齐薄弱短板、/span>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全系统要着眼于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千方百计补短板,狠抓基层基础,强化薄弱专科建设,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将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兼顾公平和效率,兼顾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敢于攻坚克难,着力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制度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实现新旧发展机制转换、span>

做好2017年工作,既要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又要努力呈现新面貌,一体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任务,提高改革整体效能,扩大改革受益面,迎接党的十九大的召开、/span>

(一)全力推进综合医改、/span>今年是实现综合医改试炸span>2017年阶段性目标的冲刺年,要以落实规划为统领,坚持问题导向,狠抓任务落实,不断推动全市医改工作取得新突破、/span>深入推进分级诊疗、/span>分级诊疗是医疗服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span>要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入手,抓好高血压、糖尿病分级诊疗试点,完善一体化分级诊疗服务模式,重点人群覆盖率辽span>70%,确保服务质量,让群众乐于签约。建立健全签约服务筹资、支付和分配机制,让基层医务人员乐于提高服务。要在签约服务“私人定制”方面大胆突破,先行先试,提高签约服务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持续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建立医联体理事会和考核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全面推动二、三级医疗机构与辖市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政策保障措施,巩固强化医联体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全覆盖、span>80%区域医疗联合体建成信息化支撑的影像、检验、消毒供应等集约化中心、span>加快建设现代医院管理制度、/span>全面推动各级政府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实质运作。完善院长负责制,强化公立医院管理效益。积极推动建立科学合理可持续的补偿机制,落实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政策,加快建立以合理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公立医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推开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备案管理和薪酬制度改革,建立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新机制、/span>不断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span>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在医联体和医疗集团内加快构建有利于双向转诊的药品配备模式。稳步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增强医疗卫生机构在集中采购中的参与度,落实公立医院药品采购“两票制”,保障药品质量和临床供应。健全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机制,提高短缺药品保障水平、/span>积极促进健康产业发展、/span>从卫生计生部门职能出发,落实政府健康产业政策,加强引导和支持,促进健康产业加快发展。大力推动社会办医,鼓励各类资本投资医疗保健领域。落实非公立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在科研课题申报、职称晋升、重点专科评审、医院评价等方面同等待遇。大力推动医养融合,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家庭提供签约医疗服务,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促进健康养老、span>

(二)努力加大健康促进、/span>认真实施公共卫生计生服务项目、/span>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不低于70元,加强服务项目绩效评价,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务实应用。强化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效果,做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和妇女补服叶酸,完戏/span>妇女“两癌”筛?span>14.5万人、span>加强疾病防控、/span>加大重大、急性传染性疾病防控,努力降低艾滋病、结核病流行水平、/span>推进预防接种门诊数字化建设,已建成的数字化接种门诊达标率提高臲span>90%以上+/span>儿童预防接种率以镇为单位保持?span>95%以上、span>严格执行疫苗采购、管理等规定,保证疫苗供应质量和接种安全。开展以“减油、减盐、减糖,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健康口腔”为主题的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行动,加强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重点慢性病综合防控,做到“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认真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报告登记工作,提高治疗率和管理率、/span>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span>、/span>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成果,深入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大力营造健康环境,积极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健康单位、健康家庭等细胞建设。年冄/span>力争建成江苏省健康镇(街道)8个、健康村(社区)60个、健康单佌span>60个,所有公立医院建成健康促进医院、span>进一步完善监测网络,提升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能力、/span>不断提升卫生应急能力、/span>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推进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争取更多辖市区达到省规范建设标准。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管理,开展卫生应急培训演练,全面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水平。积极实施全民自救互救素养提升工程、/span>加强食品安全能力建设、/span>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的科学分析和利用,探索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预警机制、span style="color:black;">大力推进基于医院HIS系统的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全面推广县乡村一体化基层食品安全试点经验、/span>开展食品安全标准轮训,加强标准宣传、跟踪评价、span>

(三)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span>完善配套政策措施、/span>加强生育状况监测调查,完善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大力推进网上办事,进一步简政便民。稳定和加强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力量,健全乡级计生办或设立乡级卫生计生办,配强配齐村级计生专干、/span>提升家庭发展水平、/span>加大帮扶力度,全面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有效开展计生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工作。强化出生人口性别比监测和预警制度,深入开展打击“两非”专项行动。进一步推进幸福家庭建设,提升家庭发展能力、/span>加强流动人口计生工作、/span>开展流动人口“示范单位”等创建活动,实施“健康教育和促进行动计划”,提升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规范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深化成果应用。全平/span>新建4家“康健驿站”?span>7家“春晖家园”?span>10家生育关怀帮扶基地、span>

(四)全面优化医疗卫生服务、/span>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span>以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为总抓手,继续加大基层机构示范创建,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改革,从功能定位、财政补助、人事管理、绩效激励、医保支付、医药价格等方面全方位调整完善。进一步协调完善药品、医保、物价、手术范围等政策。下沈span>500名医疗专家、管理骨干、业务人才到基层机构帮扶。实施乡镇卫生院务实进修、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社区卫生人员专项能力建设等岗位培训。组织实施好农村医学本科生、专科生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工作、span>提升医疗服务质量、/span>以薄弱专科、县医院重点专科为重点,加强全科及儿科、妇产科、精神科等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专科能力、span style="color:black;">?/span>续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进一步扩大日间手术实施范围,积极推行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提升服务效率、/span>建设胸痛、卒中、创伤救治、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五大疾病协同救治体系+span>最大程度提高救治成功率、/span>结合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临床路径管理、检验检查结果互认、“三合理”规范落实、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等工作,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加强血液安全管理,完善血液安全预警和应急保障机制。加大医疗机构安全防范系统建设,健全医患矛盾调处和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深入推进平安医院建设,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span>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span>推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增设产科、儿科住院床位、/span>推进妇幼保健院、医疗卫生机构产儿科和基层妇幼健康门诊规范化建设、/span>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发展,增加儿科医务人员的数量、提高整体素质,保障妇儿就医需求、/span>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span>力争再创3家省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span style="color:black;">提升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兺/span>、/span>积极布局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span style="background:white;color:black;">推动省市级重点实验室、转化医学中心?/span>工程技术转化中心、院士工作站基地建设。加强国际交流,共建研究基地?span style="color:black;">合作医疗中心,推进成果转化。加大鼓励医务人员开展科研,争取在省内、国内有更多立项获奖。继续打破瓶颈,加大引进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中青年专家+span>提升市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绩效、span>大力推进省市“科教强卫”工程建设,重点建设3,span>5个省级重点学科或创新团队,着力培兺span>50名以上省级医学人才、/span>继续做好基层人才培训,力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5名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span>

(五)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span>认真贯彻《中医药法》,实施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span>持续加大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span>加强中医临床科室建设,探索开设纯中医诊疗病区。加强中医医院急危重症、疑难疾病诊治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span>培育1-2个市级中医临床诊疗中忂/span>,促进中医多专业一体化综合诊疗服务模式提档升级、/span>启动县级中医医院临床薄弱专科建设,重点扶持一批中医特色优势专科(专病)和临床薄弱专科。推动中医药参与分级诊疗,强化中医医联体建设,推动家庭医生中医药个性化签约服务、/span>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span>传承弘扬孟河医派,实施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和省农村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工程,评选一批市级名中医。依托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加强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和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养。强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span>继续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佛/span>、/span>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十三五”行动计划、/span>完善基层中医馆建设,建立滚动管理机制。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率提高至55%。强化县级中医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深入开展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span>中医药知识科普宣教实现家庭覆盖,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探索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span>积极探索中医药与养老、康复服务相结合,推广应用适合老年人健康需求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推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业发展。加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好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推进各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中心)建设,扩大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span>

(六)整体提升智慧健康建设、/span>以推进“智慧健康服务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确保基本建成全市人口健康信息化框架体系,建设与应用整体水平在省内领先、/span>提升应用水平、/span>深化业务应用系统数据汇聚和业务协同,促进跨条线、跨业务一体化管理,提高决策和服务水平、/span>提升市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功能和数据质量,拓展血液、妇幼、科教等业务应用,加强信息共享。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系统,建设电子病历系统,扩大掌上社区卫生服务系统试点范围。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支撑作用,提高分级诊疗、签约服务、远程医疗服务成效、/span>推进便民惠民服务、/span>加快“三个一工程”,提高电子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管理率,重点推进居民健康卡普及应用。实施“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开展预约诊疗、疾病管理、线上支付、在线随访等业务应用,进一步方便群众看病就医、/span>普及医疗自助综合服务系统,提供医疗自助挂号、付费、预约、电子报告单查阅等功能服务。促进推广远程医疗心电监测试点项目。根据上级要求,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及产业园建设国家试点工程建设、/span>

(七)构建完善综合监管体系、/span>推进卫生计生法治建设、/span>全面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法律顾问队伍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span>推进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和职能转变,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能。加强医院法制建设研究,提升卫生计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增强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和从业人员法制意识,提高依法执业水平、/span>通过“执泔span>+普法”、“市?span>+基层”,拓宽普法路径,提高法治宣传成效、/span>加强卫生计生服务监管、/span>落实下移公共卫生执法职能要求,建立完善市区两级协作联动机制、“双随机”抽查机制、信用监管机制、/span>强化公共卫生、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医疗机构门诊、住院诊疗行为和费用全程监控及智能审核。引导和规范医疗机构建立内审制度,加强自查自纠。继续在二级以上医院开展群众满意度第三方测评、span>

(八)全面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span>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加大行业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完善医德考评和医师定期考核制度,严格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完善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共防共治机制,切实加大上下联动整治和查处力度,塑造行业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坚持以党建引领,大力加强卫生计生文化建设,打造品牌,助推发展。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和党员示范岗、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争创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党群组织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围绕健康常州建设,加强正面宣传、政策解读和信息发布,创新形式讲好卫生计生故事、/span>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顴/p>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访问统计 | 网站纠错
主办: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常州市大数据管理局 版权所有:常州市人民政府 电子邮箱:czwgzx@changzhou.gov.cn
苏公网安?2041102000483叶/a> 网站标识码:3204000002 苏ICP?5003616叶/a>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