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辖市、区科技局,常州经开区科技金融局,局机关处室,局属事业单位: 现将《市科技局党组2022年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常州市科学技术局党组 2022??7 (此件公开发布 市科技局党组2022年工作要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开局之年,是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之年?022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科技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围绕“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以?32”发展战略为指引,以“一园一室一中心”建设为重点,全力以赴实施创新发展六大工程,加快形成创新链与产业链双轮驱动、创新链与人才链双向融合,加速打造产业创新高端引领、开放创新示范先行、全域创新活力迸发的长三角创新中轴与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力?022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8.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span> 一、认真学习贯彻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是在我市奋力开?span style="color:#FF0000;font-family:"font-size:13px;white-space:normal;background-color:#FFFFFF;">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部署,全面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科学研判常州所处的历史方位,明确提出了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奋力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列的奋斗目标,为未来五年常州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要坚持把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同扎实做好科技创新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好创新第一动力作用,为谱写“强富美高”新常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实施创新园区提升工程,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 (一)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b>积极融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落实共建环太湖科技创新圈协议,开展重大技术成果转化行动,融入长三角、借力长三角,协同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助力推进“两湖”创新区建设,积极争取承办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二届高峰论坛。配合筹备苏锡常一体化合作发展峰会等活动,提升区域创新协作水平。(责任单位:局规划处、创新处,各辖市、区科技局,常州经开区科技金融局。以下各项均需各辖市、区科技局,常州经开区科技金融局落实,不再单独列出) (二)全面提升园区能级、/b>推动国家级高新区、省级高新区争先进位,集聚创新发展动能,重点推进常州国家高新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武进国家高新区机器人产业、江苏溧阳高新区新能源产业,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常州国家高新区、武进国家高新区争取分别前进1位?位。积极推动江苏溧阳高新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天宁高新区、钟楼高新产业园争创省级高新区。积极推广常州国家高新区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加快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品牌效应。(责任单位:局高新处) 三、实施开放创新合作工程,塑造开拓创?span>‛/span>新格局“/span> (三)推进产学研合作、/b>深入摸排企业技术需求与研发难题,针对企业创新发展中的堵点、难点、痛点,深化“名城名校合作行,创新创业赢未来”产学研对接活动成果,加强与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中科院等高校院所深度沟通,服务企业“走出去”精准对接。通过组织开展“创新驱动发 合作共赢未来”知名高校、院所创新合作圆桌会等,把高校院所专家“请进来”,助力企业更进一步打通与高校院所共谋创新、合作共赢的通道。(责任单位:局产学研处、创新处 (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b>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高举中以创新合作旗帜,乘势而上引进一批国际化高端创新平台、项目、人才资源,积极向上争取各类科创政策支持。持续提升中德、中瑞等园区创新策源能力。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打造国际创新合作“一区一名片”,广泛开展全球优质科创资源对接,推广先进经验模式,涵养对标国际一流的开放创新生态。举办第三届中以创新合作与产业投资大会,中以园全年引进“共建计划”项?个,“高科技、国际化、犹?sup>+”项?0个,技术合作项?个。(责任单位:局对外合作处、创新处 四、实施科创平台建设工程,构建创新成果‛/span>策源?span>“/span> (五)推进龙城实验室建设、/b>根据龙城实验室方向布局,聚焦基础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强调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搭建开放型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服务,助力产业发展。市场化运作,深化决策、协同等运行机制,面向全球招聘人才团队。(责任单位:局产学研处 (六)推进公共研发平台建设、/b>完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创建方案,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全面推进中以产业技术研究院、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西太湖细胞研究院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引导龙头骨干企业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打造“高端、高质、高效”的产业技术创新源头。探索管理机制与运行模式创新,力争突破一批产业共性技术,打造未来新兴产业。新增市级以上重大创新平台(含新型研发机构、实验室、技术(产业、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研究院、省产研院企业联合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15家。(责任单位:局产学研处 (七)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b>全面加强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对接合作,促进骨干企业与其共建联合创新中心,争取更多省产研院专业所落户常州。加快建设一批“专?研发+孵化”功能叠加、“技?管理+资本”一体运作的新型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向社会开放平台资源,进一步放大创新资源的集聚叠加效应。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00家(其中省级以上30家)。全面提升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绩效水平,择优奖补。(责任单位:局产学研处 (八)提升创业载体水平、/b>学习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和做法,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建设专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通过载体人员专业培训、创业导师队伍建设、绩效评价等,引导创业载体提高服务质量,打造一批科创综合体、科创社区,提升创新服务层次与创业孵化能力,推进创业载体提档升级。新增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科技创业平台20家,其中省级以上10家。(责任单位:局高新处) 五、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按下创新活力‛/span>快进?span>“/span> (九)壮大创新主体规模、/b>以创新型企业为主力军,加强政策引导和全生命周期扶持,支持企业实施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打造从“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以及(潜在)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的发展矩阵,形成以领军型创新企业为龙头、科技型上市后备企业为骨干、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净增高新技术企?50家,独角兽企业(潜在)突?0家、瞪羚企业达450家。(责任单位:局高新处、规划处 (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b>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依靠市场机制和联合体内各主体的分工协作,将分散的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组织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聚焦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发展,围绕重点产业,深入挖掘企业亮点和特色,筛选一批有优势、有特色、有创新的科技项目,协助企业积极申报省重大成果转化、省重点研发计划等有较大资金支持的项目。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加强项目组织和服务水平,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争取更多的科技资源集聚常州,实?000万元以上成果转化项目30个。(责任单位:局产学研处、规划处、创新处、科服处、高新处 (十一)优化项目组织形式、/b>组织好创新创业大赛,在科技计划中设立“揭榜挂帅”专题,从国内“揭榜挂帅”迈向更广维度的国际“揭榜挂帅”。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充分挖掘更多更优的科技项目实施。同时,努力探索科技计划的组织模式和遴选方式,整合、优化项目管理流程,提高资金支持精准度和使用效率,提升项目实施主体的自主权,激发高新企业和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责任单位:局规划处、产学研处、高新处、对外合作处 六、实施双创人才集聚工程,点燃创新支撑‛/span>强引操span>“/span> (十二)引进高端人才、/b>积极巩固拓展“名城名校合作行 创新创业赢未来”产学研对接活动成果,聚焦“高精尖缺”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创新人才,着力造就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及青年科技人才。加强与科技服务第三方机构合作,帮助企业精准引进适用人才。新增省“双创人才”(创新类)15名以上、省“双创团队?个以上。(责任单位:局对外合作处、引智处 (十三)加快国际化引才、/b>优化我市外国人来华工作体制,加强对用人单位的业务指导。通过组织参加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活动,搭建引智平台,做深做精,提升引智工作效能。打响引智工作“毗陵外专驿站”品牌,积极推进“外国人才引进服务提优工程”,外专引智工作量质并举。发挥以色列江苏创新中心、HWK中德高技能人才(江苏)考核认证基地海外人才引进新窗口作用。引进外国人?00名,外专项目30个。建立系统集成、精准对接、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平台协作的科技人才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局引智处、对外合作处 (十四)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b>充分发挥全市科技镇长团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对接全国高校院所创新资源。各科技镇长团团员任期内精准服务企业需求不少于20家次,至少为2家提供解决突出技术问题的有效方案;挂钩服?家以上科技型企业,其中不少?家培育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和培育“龙城英才”计划项?项以上,其中至少一项符合省“双创计划”申报条件。各科技镇长团任期内对接1-2家高校院所,明?-2个重点合作国别,组织1场以上专题活动,争取建成1家以上科创平台。(责任单位:局对外合作处) 七、实施创新生态优化工程,注入创新创业‛/span>新动胼span>“/span> (十五)加强协同创新发展、/b>用“十个一”工作机制推动创新发展:形成一个创新运行机制,推进市、区层面分别设立创新工作机构,市区联动、部门协同,形成月调度、季推进、年总结的工作制度和按期督查机制;完善一个创新速兑平台,实现高效助力企业和个人“便捷、迅速、有效”享受政策;构建一个宣传体系,打造“创新常州”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融媒体宣传矩阵;设立一个专家咨询委员会,邀请专家大咖,为常州产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研讨交流,推动常州创新发展;发布一个创新国际化指数,对常州年度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等进行分析,进一步评估常州国际化创新能力和创新格局;开展一场圆桌对话会,举办“科技外交官常州行”活动;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全力抓好?32”发展战略科技创新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推进实施,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引进一个国际化创新展会,引进高规格国际展会,打造高质量品牌展会;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科技创新工作者队伍,做优“科技创新大家谈”分享平台,举办创新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等;创建一批创新活动品牌,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围绕校友会、院士行、国际创客周、“创新常州公开课”等活动,打造创新活动品牌。(责任单位:局机关各处室) (十六)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b>做优常州科教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深化高铁新城等省级特色基地试点,引育服务机?0家。实施石墨烯国家科技服务业聚集区行业试点。加快科教城、国家高新区、特色园区等重点区域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着力构建专业化、市场化的创新服务网络体系,推进全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技术合同交易额?30亿元,科技服务业总收入突?00亿元。(责任单位:局科服处) (十七)推进科技体制改革、/b>贯彻落实国家、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与“放管服”改革要求,聚焦企业创新“急难愁盼”,以全省推广常州科技服务的“四大清单”为契机,建立完善政策清单、问题清单、共享清单、减负清单,着力破解痛点堵点障碍,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局各处室、中心,围绕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八大高成长产业链,分别挂钩10-20家重点企业,实施处室挂钩、对接服务机制,做到熟悉产业、摸清行业、多跑企业。推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纵深发展,赋予高校、科研机构更大自主权,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加强对创新人才、创新团队的激励。(责任单位:局机关各处室) 八、发挥社会发展支撑引领,彰显科技惠民‛/span>新作丹span>“/span> (十八)突出社会发展支撑、/b>加强农业创新园区建设,提升省现代农业科技园创新创业和服务能力,争创“江苏省常州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推进科技惠民示范工程,实施市级以上社会发展重点示范项目。组织农业产学研活动,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推进科技下乡,促成农业新品种、新农资与新技术在常州的示范推广,让广大农企和农户能从中真正学到技术、得到实惠。(责任单位:局农社处) (十九)加强基础应用研究、/b>重点围绕教育、卫健、生态环境等方面,以提升我市高校院所、医疗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主体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为目的,形成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瞄准前沿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创新研究,为我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源头引领。(责任单位:局农社处) 九、全面加强科技系统新时代党的建 (二十)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b>坚决捍卫“两个确立”、牢记“国之大者”,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科技事业发展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确保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责任单位:局人事处、机关党委) (二十一)大力营造担当实干的浓厚氛围、/b>认真贯彻执行党委(党组)《工作条例》,充分发挥全系统各级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落实的重要作用。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全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科技治理效能。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旗帜鲜明支持干事者、保持改革者、鼓励担当者,对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既要从严要求,又要真心爱护,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科技管理干部队伍。(责任单位:局人事处、机关党委) (二十二)用心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b>强化“永远在路上”的警觉和韧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委和市委有关规定,严格落实科技系统“八个严禁”“六项承诺”要求,持续发力纠正“四风”,抓常、抓细、抓长,继续保持作风转变的好势头。聚焦创新主体“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投身“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扎扎实实办实事、办好事、办身边事。(责任单位:局机关党委、机关纪委) (二十三)全面深化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b>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决惩处各类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建立完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健全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政监督与全链条追溯机制。全面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和常态化警示教育,营造崇德尚廉的良好氛围。时刻保持对“腐蚀”、“围猎”的高度警觉,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带着贯彻廉洁自律准则,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自觉接受监督,当好清正廉洁的表率。(责任单位:局机关纪委 (二十四)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b>结合科技创新工作实际,打造“科技牵引力”党建工作品牌,推进实施“一单位一品牌”、“特色支部”党建项目,推动党建引领全域科技创新。深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科技服务品牌“优+计划”。(责任单位:局机关各处室) (二十五)坚决落实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各项要求、/b>完善科技安全组织管理体系,制定相关清单动态调整机制的,加强重大风险研判,提升科技安全能力。守牢安全发展的底线,防止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按照“三管三必须”的要求,一以贯之、慎终如始抓实抓好抓细各项工作。进一步督促和加强科研院所、高新园区安全生产工作,防范安全隐患,完善常态化安全管理机制,确保全年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切实巩固好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汇聚起建设科技强市的强大正能量。(责任单位:局规划处、办公室、产学研处、高新处、人事处、机关党委)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顴/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