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觇/a>外文 繁體中文
登录个人中心
走进常州 ޵VSƵط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VSԤ 数据发布
当前位置9/div>
浏览次数9strong>
信息名称9/span>市工信局关于印发?021年工作总结?02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ensp;?ensp;号:014109453/2022-00045
主题分类9/span>文秘工作??体裁分类9/span>通知??组配分类9/span>其他??法定主动公开分类9/span>权责清单
公开方式9/span>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9/span>常工信办?022?9叶/td> 发布机构9/span>市工信局
产生日期9/span>2022-03-28 发布日期9/span>2022-03-31 废止日期9span style="color: #333;font-weight: normal;">有效
内容概述9/span>市工信局关于印发?021年工作总结?02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市工信局关于印发?021年工作总结?02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辖市、区工信(经发)局,常州经开区经发局,各处室、各直属事业单位

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市的最新决策部署,全面落实?32”发展战略,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发展,加速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集群发展能级,加快打造长三角产业中轴,奋力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现将?021年工作总结?022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2??8

(此件主动公开)

2021年工作总结?022年工作要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工信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紧扣“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定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力提升智能制造水平,高质量完成了工业和信息化各项目标?021年,常州市位列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第16位

一?021年主要指标完成情

1. 工业生产高位运行。全市工业规模再跨新台阶,全部工业实现开票销售收入达1.7万亿元,同比增长2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累计增?3.6%,增速列全省第四、苏南第二。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5%,水平指数全省第三、苏南第三

2. 工业投资较快增长。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1.1%,增速列全省第三、苏南第二;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2.6%,增速列全省第六、苏南第一,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49.7%

3. 民营经济稳定增长。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增?0.4%,高于全市GDP增?.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2.8%,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个百分点

4. 信息化建设持续加快。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业务收入602.5亿元,同比增?.3%?G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超30亿元,新开?G基站5229个,累计11080个

5. 节能目标较好完成。全市单位GDP能耗下?.8%,超额完成省下达能耗强度下降目标

二?021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强化统筹引领,发展态势不断向好。一是精心编制发展规划。紧扣“十四五”城市发展定位,组织编制《常州市“十四五”工业智造发展规划》,从“十三五”发展回顾、“十四五”发展形势、“十四五”总体思路、产业发展重点、空间布局、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七个方面确定了未来五年工业智造战略蓝图和行动纲领,明晰了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产业中轴”的具体发展定位。二是调整优化扶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在“三位一体”发展战略有关政策基础上调整出台《关于推进高质量工业智造明星城建设的若干政策》,重点聚焦推动工业强基提质增效、加快智能制造创新发展、提升智能制造服务能力、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提升绿色安全发展水平五大支持方向,?4条具体政策全力推动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全年共下达市级资金2.32亿元,其中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1.83亿元;与此同时,帮助企业积极向上争取资金4.7亿元。三是科学指导疫情防控。履行市企业防控组牵头职责,强化疫情应急时期和常态化企业疫情防控督查,编印《当前企业防控工作重点提示单》并迅速宣传发放,指导企业落实好常态化防控措施。全力保障应急防疫物资生产,协调运输等环节难题。及时启动市级食盐储备,确保全市食盐供应。对全市608家食品工业企业开展进口冷链食品溯源管理,督促企业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防疫主体责任

(二)强化产业强链,集群特色不断彰显。一是建立市领导挂钩优势产业链机制。聚焦太阳能光伏、新型碳材料、动力电池等23条优势产业链,建立市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围绕五项重点工作目标建立“七个一”工作机制,全力打造“链主企业+骨干企业+高成长企业”的产业链梯队。新型碳材料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集群提速发展,全年产值超15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紧抓芯片产业新一轮发展机遇,全年产值达?68亿元。二是推动重大项目投产和企业技术改造。围绕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全?3个省重大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44.5亿元?00个省先进制造业集群项目完成投资335亿元。新实施技术设备投入超亿元技改项?2个,总投资规模达403.5亿元;其?个项目列入省高端化改造升级项目,数量列全省第一。三是着力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全市工业经济新增长点企业完成产?025.6亿元,同比增?0.8%,增幅高于规上工业平?6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37.8%;新增产?402.0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新增产值的53.0%。四是加强龙头骨干企业培育。新增中?00强企?家、民营企?00强企?家,全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7家

(三)强化创新驱动,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一是加快创新载体建设。积极开展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指导江苏省新能源汽车能源与信息创新中心和江苏省石墨烯创新中心完善运行机制,争取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筹备建设江苏省动力及储能电池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开展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中天钢铁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32家工业企业和1家建筑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为历年新高;76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二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立足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7项,新增省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个、省重点技术创新导向计划项?37个。注重质量品牌培育,3家企业入选省质量标杆?家企业入选国家质量标杆,实现我市该项工作零的突破。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制定《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及应用场景实施细则》,对使用新技术新产品的示范应用场景给予支持;全年55家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列入省重点推广应用目录;推动市级创新产品认定和推广,共确定创新产品补贴项?8个。三是推动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新?家企业入围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个产品入围单项冠军产品,累计?4家,在全国地级市列第一;新?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历年新高;新增92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数量列全省第三;认?1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逐步形成市、省、国家三级梯度培育体系。四是提升融合发展水平。引导企业发展服务型制造,格力博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为我市首家;18家企业入选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星星充电智慧能源管理”等4个平台被认定为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省级示范企业(平台)累计?9家,新增数和累计数均列全省第二。引导企业重视工业设计创新,开展“工业设计进千企”系列活动,15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示范园区),该批次认定数和总数均列全省第二?0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第三届常州市工艺美术大?5个、第一届常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示范工作?家。中车戚机公司入选国家工业遗产,项目总量列全省第一

(四)强化数字赋能,智造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筑多层次示范体系,全年创建省级智能工?家、市级智能工?1家;创建省智能制造示范车?4个,认定市级智能制造示范车?2个,发布24个智能制造场景。促进区域制造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出台《常州市智能制造示范区培育实施方案》,支持产业特色鲜明、转型需求迫切、基础条件好的地区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区?1个工业园区、乡镇正积极开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出台《苏锡常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管理办法》,开展首批次20个苏锡常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规范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发展,引导提供专业化、高水平、一站式的集成服务,新增省智能制造领军服务机?家、列全省第二;新入选市级智能制造服务商库企?6家。二是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成功举?021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暨国际工业装备博览会,围绕“低碳智造新高地 工业启航新征程”主题举办了?+1+N”系列活动,会议期间签约项目?20余个。持续做好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培育,新增上云企业超3000家,总数突破1.2万家;新增省星级上云企业273家,总数?38家;新增五星上云企业7家,总数?8家、列全省第二。着力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服务,首批通过国家两化融合升级版贯标AAA企业4家、列全省第一,省?6家。指导“中德(常州)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园区”建成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常州经开区获评江苏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天宁区建成全省首家工业互联网领域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三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强基、善政、惠民、兴业、安全”为宗旨,围绕?123”总体架构科学开展“十四五”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致力建设长三角智慧运行标杆城市。举办信息消费江苏行(常州站)活动,揭牌成立“常州市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常州市5G创新体验中心”,3个项目入选工信部2021年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名单、数量列全省第一?个项目入选国家?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家企业入?021年国家智慧养老示范企业名单;3个街道(乡镇)入?021年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名单,数量全省并列第一?家企业入选江苏省第二批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加?G建设统筹推进力度,实现城区、乡?G网络全覆盖,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会同市发改委等部门出台《关于住宅区和商务楼宇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通知》,进一步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四是抓好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共培育?G+”融合应用项?0个,总投?.5亿元;其中?G+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数占比?0%?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正式上线,共接入企业2661家,标识注册?2亿,解析?亿次。常州科教城入选首批江苏软件名园培育试点。信创产业链加快发展,国光信息成为全省首家被纳入国家整机信创目录名单企业?家企业被纳入省信创图谱。依托省卫生健康云既有建设基础和我市卫生健康与信创产业先发优势,支持钟楼开发区筹建省信创卫生健康云生态基地。全省信创先导区卫生健康领域应用场景专题对接会在我市召开

(五)强化绿色安全,发展理念不断提升。一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印发《常州市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领导小组2021年工作要点》,对安全风险高、环境管理水平差和技术水平低的企业依法依规实施关闭退出,全年关闭退出化工生产企?6家,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督促辖市区加快省化工整治攻坚平台“一企一策”问题隐患整改销号进度,已申报整改率、经部门确认整改率双双达100%。加强化工行业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编制完成常州市化工行业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风险分析报告。开展已关闭退出化工企业和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完成情况“回头看”,审慎推进调整退出化工行业整治提升范围工作,完成第一?家市化工重点监测点认定,指导常州滨江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优化调整四至范围,转型提升发展。二是完善绿色制造体系。严格“两高”项目管理,坚决遏制“两高”技改项目盲目发展,对相关项目开展备案核准、节能审查、产能置换等排查工作。全年对56家企业开展能源审计,指导52家工业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6个企业进行免费节能诊断。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创建,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1家、绿色设计产?个,省级绿色工厂16家,市级绿色工厂28家,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累计数均列全省第二。瑞赛环保科技入围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业技术装备目录,为全省唯一;晨风(常州)服装获评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4家企业的产品或技术分别入围《国家工业节能技术推荐目录(2021)》《“能效之星”装备产品目录(2021)》《国家通信业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2021)》。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全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17522辆,同比增长95.9%,其中列入工信部推广目录12537辆,同比增长174%;共建成公共充电?89个,其中直流充电?98个,交流充电?91个。三是压实行业管理职责。推进民爆、船舶制造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一年小灶”转“三年大灶”,扎实开展三年整治行动,重点强化民爆、船舶制造业使用危险化学品、防火门安全使用等专项整治工作,指导企业加强制度建设,开展安全生产宣讲培训,形成任务明确、职责到人、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工作体系。开展钢铁、印染、电镀行业落后产能排查,实施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置换,组织钢铁、稀土、铝加工(深井铸造)、烧结砖瓦行业整治。制定“危污乱散低”企业排查指导性标准,重点突出“散低”类工业企业综合整治提升,加强用作工业企业的农村自建房使用安全监督。全市新型墙体材料和预拌砂浆企业实现绿色发展,获评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的新型墙体材料和预拌砂浆生产企业达30家,列全省第一。持续深化涉军企业指导服务。进一步加强食盐专营管理

(六)强化服务提升,发展活力不断释放。一是健全服务体系。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大连理工江苏研究院有限公司和绿弘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获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级基地数量与南京并列全省第一。大连理工江苏研究院“博士吧科技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平台资金支持。积极开展创业创新服务,精心承办2021年“创客中国”江苏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区域赛及省高端装备专题赛,对优秀项目进行落地诊断并深化后续服务。二是提升服务效能。连?年开展企业大走访大服务活动,2021年全系统围绕“送政策、强信心、解难题、开新局”主题,累计走访工业星级企业、工业重点项目企业、新增长点企业等?600家,向企业赠送政策汇编近千册。线上线下强化产业人才培训,联合量子大学常州分院开展“云上培训、助企稳岗”在线学习公益活动,举办2期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期企业“创新与发展”报告会?6期“工信讲坛”,申报省“英才名匠”产业人才培?4班次。加强无线电管理,查处“黑广播?起,保障高考等大型考试13次,民航等重点无线电业务安全、大型活动和重点时段无线电用频保障有力。三是强化要素支撑。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提升金融助企服务水平,“苏微贷”累计入库企?640家,本年发放贷款371笔,发放贷款金额18.1亿元;“成长贷”发?08笔合?.48亿元贷款。推动减轻企业成本负担政策落到实处,全市新增减税降费77.21亿元,占到全市税收比重的7.4%,占全省新增减税降费总额?.5%,我市企业降本减负工作获省减负办肯定。全面开?020年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亩及以上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重点排污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工作,指导各地区探索评价结果差别化应用

2021年,市工信局上下齐心、真抓实干,全系统提振了精气神、焕发了新气象,工业和信息化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成效明显,工业经济保持了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但是全面客观分析,工业经济增幅较大是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基数因素叠加作用结果,当前全球疫情形势和经济复苏出现分化,需求持续恢复仍受到制约,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仍然较大;企业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够快,新经济新动能后劲不足;绿色发展、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三?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要

2022年是推进“十四五”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之年。全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围绕“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大力实施?32”发展战略,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实现规模化、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安全绿色化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全年主要目标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5%左右,工业投资增?%左右。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集群培育,更大气力推动规模化发展。一是稳定工业经济增长。深入企业调研,提升分析能力,及时掌握工业经济运行动态,全面加强信息预警预测。统筹安全与发展、疫情防控与发展,压实企业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强化督促检查,持续抓实抓细各项工作,推动安全生产、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见效。精心培?00个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开展走访调研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难题,促进形成增长新动能。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企业实施兼并重组,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百亿企业数量力争达20家以上,带动培育一批更具品牌影响力和企业竞争力的中国工业大奖企业、制造业500强企业、国家质量标杆企业。二是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做好工业投资分析研判,帮助企业把握产业政策导向,协调要素保障,增强投资信心,提升投资质量,稳定投资增长。围绕重大项目主题年活动,精心跟踪服务工业重点项目,以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推动集群规模加快壮大,全年列入省重大工业项目53个,总投?254亿元。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全年实施技术设备超亿元技改项?02个,总投?45亿元。三是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把握城市竞争重归产业主赛道的态势,确立更高定位更高目标,系统谋划年度目标任务,强化部门协同、上下协作的统筹推进力度,着力把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集群打造为特色地标产业,推荐先进动力电池和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参加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到年末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突破1.3万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规模达2000亿元。四是培育优势产业链。持续推?3条优势产业链强链补链固链,按照“创?0条”的要求开展市级重点产业链遴选,推动市、区两级和企业共同进行“饱和式”投入。深入研究产业链各环节,梳理完善产业链图谱和长板短板,汇聚科技、金融、人才等政策资源解决痛点难点问题,精准发力增强产业链韧性,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竞争力整体提升

(二)突出创新创优,更富成效推动高端化发展。一是推动专精特新发展。充分发挥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作用,强化政策支持、督查考核、宣传引导,全面提升全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水平。落实《常州市加快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行动计划》,实施梯度培育、创新提升、融通发展、要素支撑、市场开拓和服务优化?大工程,全年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60家,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0家。二是推动核心技术攻关。立足关键技术自主可控,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和省重大装备补短板、核心技术揭榜攻关等项目,集聚资源着力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做好国家、省产业基础再造、高端化改造项目储备,加大首台(套)智能化成套设备、关键部件和常州制造创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开展农机行业北斗?G等新技术赋能行动。强化涉军企业指导服务,组织开展“民参军”项目对接。以推动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助推中以常州创新园建设和“两湖”创新区建设。三是推动创新载体建设。以常高新、武高新江苏省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为试点,搭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孵化服务平台,深入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争取我市石墨烯创新中心能参与国家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动力和储能电池创新中心进入省培育和试点,在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再选择2-3家列入市级培育。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重点支持建设一批面向智能制造的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全年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0家。四是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聚焦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八个主要行业,围绕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五大领域加强指导,推动服务型制造深度应用和创新发展,力促企业服务化转型比例不断上升、服务化增值收入不断提高。遴选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平台,全年新增省市两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平台50家

(三)夯实信息基础,更实举措推动数字化发展。一是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聚焦智能电网、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领域加快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培育。发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引领作用,汇聚平台供应商超100家。强化电机、泵阀、压缩机等通用产品大数据模型研究,开发面向行业的工业APP应用。提升制造资源配置和解决方案汇聚能力,支持智云天工“超级虚拟工厂”项目建设,提高上云企业产能利用率。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打造亚东科技数字孪生工厂、精研科技?G+AI”质检车间、唯实区块链交易等一批示范典型。高水平办好2022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博览会。二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常州市“十四五”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提升全?G建设统筹协调和创新发展水平,加强上下联动和跨部门协同,完善项目培育、数据监测等工作机制,实现全市城区、乡镇、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G、固网全面提质升速,推动全市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标识解析推广应用,?022年底争取实现?21”目标,即全市二级节点接入企业数?000家,标识注册量达25亿,解析量达10亿。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引导信息消费产业优化供给。三是提升工业信息安全水平。探索开展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试点和工控贯标,引进专业机构为我市重点工业企业进行安全诊断,培育一批本地优秀工业信息安全服务商,对全?00家重点企业实施安全诊断,培育30家左右江苏省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星级企业。加快江苏省信创卫生健康云与生态基地建设,组建市信创产业联盟,鼓励企业基于国产操作系统加大研发投入,争取更多企业纳入国家目录和省信创图谱

(四)强化示范应用,更高质量推动智能化发展。一是统筹推进实施“智改数转”。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生产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智能化技术改造,全年实施1000个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鼓励企业上云上平台,将核心业务向云平台迁移,全年新增上云企?000家,其中星级上云企业150家。开展智能制造免费诊断,遴选优秀服务商为全市3000家企业提供智能制造免费诊断。围绕协同研发、精益管理等领域,建设解决方案资源池,研发应?5个智能化应用场景。加强标杆示范打造。支持企业打造智能工厂(车间)?G全连接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灯塔工厂、超级虚拟工厂等,新增两化融合贯标评定企?0家。二是完善“智改数转”服务体系。加快重大载体基地建设,推动云制造先导中心等一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未来产业园区建设。支持各地试点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新创建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家,建设市级智能制造示范区5个。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平台等双跨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重点平台培育和提档升级,培育特色行业工业互联网平?0家。加快招引国内龙头智能制造服务商,引导本地服务商与龙头服务商加强技术、资本合作,新培育“智改数转”服务商40家、省领军服务?家。三是强化“智改数转”基础能力。重点推进通讯、传感芯片等核心器件,以及传感器?G通讯模组、智能天线等基础硬件产品研制。加快“首版次”工业软件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加强工业软件优秀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优秀工业互联网APP实践案例宣传推广,开展工业软件和制造业企业供需对接活动。支持智能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研制应用,发挥我市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优势,推动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提升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认定省级首台(套)重大装?个、苏锡常首台(套)重大装?0个、市级首台(套)重大装备50个

(五)加快转型提升,更强决心推动安全绿色化发展。一是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强化能耗强度目标责任落实,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持续摸排拟建、在建及存量“两高”项目,建立清单化动态化管理台账,加强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工作。打造绿色制造先进典型,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等,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5家。鼓励推动工业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促进新能源推广应用和资源循环利用,助力我市争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推动新型墙材和预拌砂浆企业绿色发展。二是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围绕“双碳”目标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力度,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提升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强化部门联动,加快推进社会公共和专用领域充电设施建设。发挥充电设施监测平台作用,提升“常电通”APP共享服务水平。三是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坚持“一手抓整治、一手抓发展”,加大化工生产企业整治、转型提升力度,指导化工园区(集中区)加快建设智慧园区,构建高端化工产业体系,提升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水平,支持常州经开区建设常州市涂料产业集聚区。积极推动低端低效产能退出,加快印染、铸造产业升级,推进“危污乱散低”出清行动,促进“散低”企业提升。科学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探索制定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资源配置政策,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四是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态势,坚决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要求,指导企业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准确把握当前安全生产形势,深化安全生产宣讲,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重点推进民爆、船舶修造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切实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六)细化保障措施,更优效能推动精准化服务。一是优化发展环境。贯彻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和《江苏省贯彻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实施方案》,协调指导有关部门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构建清欠长效管理机制,抓好投诉问题线索核查办理,做到即收即办、按时反馈,严防新增拖欠。履行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加强民营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完善服务体系。做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多样化、精准化、便捷化服务和需求快速响应能力,全年力争培育5家以上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鼓励各类机构利用“互联网+”手段为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深层次、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服务,瞄准企业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管理咨询等需求优化服务,推进创新创业项目快速落地、高效转化。三是提升服务质效。组织开展工业企业大走访活动,对全市星级工业企业、新增长点企业等开展走访调研,宣贯扶持政策,把脉企业发展,协调解决难题。组织重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开展“智改数转”专题研修班、“创新与发展”报告会及“工信讲坛”系列讲座活动,全年计划培训企业人员8万人次。开展银企合作,提升“成长贷”等产品服务水平,重点帮助专精特新企业、重大项目企业解决融资需求。统筹做好食盐安全储备及供应、无线电保障等服务工作

(七)加强党的建设,更高站位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一是强化党的领导。始终把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伟大意义和实践要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精心谋划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广泛开展多层次理论宣讲活动,切实做到思想上学深学透、行动上紧紧跟随。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大舆情信息分析研判和处置力度,大力弘扬常州企业和企业家精神,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二是强化基层党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鲜明导向,紧扣“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企业”职责定位,落实党支部?20”标准化体系,实现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创新开展融合共建、党群共建、结对共建等活动,充分发挥各类典型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提升各支部组织力、凝聚力。坚持“党?业务”深度融合工作原则,围绕统筹疫情防控和企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抓党建,引导党员干部投身“两在两同”建新功活动,鼓励党员干部为企业发展解难题、出新招,深化工信“企业娘家服务到家”党建品牌影响力,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的优势。三是强化队伍建设。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相关规定,完善考核体系,深化结果运用,突出政治素质把关,坚持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优化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机制。加强党员干部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积极推进局年轻党员干部挂钩联系优势产业链工作,加快提升年轻干部学习能力、行动能力,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推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全面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持续开展警示教育,强化廉政风险防控,筑牢廉洁自律底线,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顴/p>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访问统计 | 网站纠错
主办: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常州市大数据管理局 版权所有:常州市人民政府 电子邮箱:czwgzx@changzhou.gov.cn
苏公网安?2041102000483叶/a> 网站标识码:3204000002 苏ICP?5003616叶/a>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