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外文版 繁體中文
登录个人中心
走进常州 ޵VSƵط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VSԤ 数据发布
当前位置:
浏览次数:
信息名称:常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6年计划安排意见的报告
索 引 号:014109445/2006-00056
主题分类: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体裁分类:报告  组配分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产生日期:2008-03-11 发布日期:2008-03-24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回顾2005年计划执行情况;布置2006年的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
常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6年计划安排意见的报告

常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和2006年计划安排意见的报告

——2006111日在常州市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赵建军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就全市2005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6年计划安排意见书面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2005年计划执行情况

2005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围绕“六个全力推进”的工作重点,大力弘扬“三创”精神,努力克服和有效化解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见表1)。

12005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年初预测

全年完成(预计)

指标值

增长%

指标值

增长%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250

13

1302.2

18.1

 

 #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

437

13

450.4

16.6

2

财政总收入

亿元

200

15

220.4

25.9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78

15

95

27.4

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735

25

770

30.8

 

 #工业投入

亿元

428

25

455

32.8

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398

13

420

16.3

5

出口总额

亿美元

57

20

60

30

6

协议注册外资

亿美元

28.5

30

28.5

30

7

注册外资实际到帐

亿美元

8.5

46

8.7

50

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154

10

14589

13.4

9

农民人均纯收入

6734

8

6900

10

1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102

 

102.8

 

(一)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升

经济整体素质继续提高。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02亿元,比上年现价增长18.1%(见图1,一产、二产、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4.3%20.2%16.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500美元。全市财政总收入预计达220.4亿元,同口径增长25.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预计达95亿元(见图2,同口径增长27.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440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实现利润95亿元(见图3),比上年增长22%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可比价)

16.1

16.1

15.8

15.5

15.1

15.3

15

15

14

14.5

15

15.5

16

16.5

041季度

2季度

3季度

4季度

051季度

2季度

3季度

4季度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可比价)

16.1

16.1

15.8

15.5

15.1

15.3

15

15

14

14.5

15

15.5

16

16.5

041季度

2季度

3季度

4季度

051季度

2季度

3季度

4季度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可比价)

16.1

16.1

15.8

15.5

15.1

15.3

15

15

14

14.5

15

15.5

16

16.5

041季度

2季度

3季度

4季度

051季度

2季度

3季度

4季度

 

 

 

 

 

 

 

经济增长内在动力继续增强。消费需求稳步扩大,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20亿元,比上年增长16.3%(见图4社会投资活跃,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0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完成475亿元左右,分别比上年增长30%以上和35%左右(见图5,民间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贡献份额由去年的61 %上升到70 %左右

 

 

 

 

 

            

 

 

 

 

 

利用外资加速回升。全市利用外资步入加速回升期,预计全年协议注册外资2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以上;注册外资实际到账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以上(见图6);新批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45个,超亿美元项目7个,新批服务业外资项目84个,又有5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我市。对外贸易持续增长,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出口总额60亿美元,增长30%左右,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分别达到50%18%左右(见图7

 

 

 

 

 

 

(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预计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95.7%。全市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达18亿元,努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2.3%(见图8,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规模企业培育实现新突破,有30家左右企业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积极实施50个重大服务业项目,商贸、旅游、市场等行业快速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金坛、溧阳两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20.6%20%,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48.2%3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6.8%32%,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基本上好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城市综合功能进一步增强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过 310亿元,完成了沪宁高速公路扩容、312国道改线等重大工程,建成了青洋路等城市快速通道,积极推进运河南移、扬溧高速常州段、宁常高速常州段等重点工程。公共交通发展迅速,全年新辟、调整、延伸公交线路17条。

城市环境继续美化。年内新增城市绿地319公顷(见图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8.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加快实施红梅公园敞开工程和“八路八口”绿化建设工程。

 

 

 

 

 

 

城市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17万户(见图10),比上年增长50%电子政务进展顺利,全市开始实施公文电子传输和纸质传送双轨运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建成数据量超120万条的常州市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并开始应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响应系统、社区信息化、市区3万户有线电视模转数等一批重点信息化工作正在加紧实施。

 

 

 

 

(四)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

所有制改革继续推进。全市新增私营企业7200户,新增注册资本 110亿元,私营企业户数、注册资本、个私从业人员已分别超过4.5万户、550亿元和90万人,民营经济对全市工业经济贡献率接近65 %,常发单缸柴油机等8只产品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远宇电子等3家企业在香港和新加坡成功上市。

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全面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城北污水处理厂经营权、常州自来水集团国有股权成功转让。

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市委、市政府出台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创优发展环境的五项规定》,围绕“放、减、控、改”改进服务,同时对涉及利用外资方面的14项市级审批权限实行了简政放权。

(五)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快

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持续增强。全社会研究与发展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7%(见图11),全市专利申请数与授权数分别达2000件和1200件,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56只。

 

 

 

 

 

教育事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4 %(见图12),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5%以上。积极推进省常中改造、新北职教中心建设,不断完善高职教育园区功能。

 

 

 

 

 

 

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加快建设市一院、三院门急诊大楼、市博物馆、规划展示馆等重点项目,成功举办了第十届全运会常州赛区的各项赛事。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9万人,完成各类就业再就业培训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左右。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净增8.2万人,医疗保险参保净增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3%。成立了面向全社会困难群体的慈善总会,全市慈善创始基金近2亿元。

(六)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89元(见图13),比上年增长13.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00元左右(见图14),比上年增长10%左右;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865.4亿元,人均储蓄2465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5%18.8%

 

 

 

 

 

 

 

 

 

 

 

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717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交通通信和文化娱乐等消费支出占比达到 2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609元,比上年增长17%;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汽车和电脑分别达到3.3辆和49台,分别增加1.3辆和6台。

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完成了120万平方米的老小区综合整治,解决“双特困”家庭廉租房302户,加快建设蓝天、丽华、陈渡桥、五星等经济适用房和定销商品房小区。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8.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57.7平方米。

总的来看,过去的一年中,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尤其需要高度重视、着力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强、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不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

二、2006年主要预期目标

2006年是我市实现“第一个率先”的关键之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我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前进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好势头,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的目标至关重要。

根据市委九届十四次全会对2006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总体工作部署,建议2006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目标预期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可比价);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超过100亿元,增长15%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增长3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

——进出口总额超过100亿美元,出口总额增长20%以上;

——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增长25%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10%以上;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4%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以内。

提出上述主要预期目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发展环境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既考虑了发展的需要,也考虑了发展的条件。现对主要预期目标作重点说明:

(一)关于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

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确定在13%左右,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1、实现这一预期目标是有可能的。2006年国内外经济发展势头总体看好,世界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国际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的趋势不会改变,我市经济发展的外需动力不会有大的减弱。我国经济总体上仍处于较快增长期,国家宏观政策基本趋于稳定,经济运行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全国、全省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分别为8%10%左右。“十五”以来我市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8%左右,投资年均增长36%左右,为我市在新时期保持较快发展积蓄了后劲。今年是“十一五”起步之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重大举措将全面启动实施,有利于鼓舞和引导各方面的发展积极性。同时,适当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有利于我们把工作的重心进一步放到优化经济结构、突破瓶颈制约和解决民生问题上来。

2、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两个率先、富民强市”的目标,也要求我市把握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既快又好发展,通过经济较快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难题,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开好局、起好步。2006年,要着力加大有效投入,重点推进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0亿元,确保全年工业有效投入超过600亿;要着眼于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经济发展,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争取年内服务业投资突破300亿;要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积极培育消费热点,鼓励促进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

(二)关于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

出口总额预期增长20%以上。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是促进我市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客观要求,但随着贸易保护主义更加强化,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多,出口增长的基数不断提高,保持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增长的难度明显加大。因此,在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基础上,要着力优化出口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扩大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的出口,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分别提高到50%20%以上;要加快常州出口加工区建设,强化口岸功能建设,建立顺畅的关、检、税协作机制;同时要加快建立并完善外贸摩擦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

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增长25%以上。利用外资是我市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今年国际产业资本向长三角地区转移的趋势没有改变,我市扩大利用外资规模仍然有较大空间,重要的是要把利用外资与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等结合起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为此,要着力抓好载体建设,强化园区功能,在统一规划、统一土地批租出让基础上,整合资源,集聚发展,实现成片开发,提高重大项目承载能力;加快园区功能配套建设,努力争取常州高新区扩容、常州港一类口岸扩容,积极推进“大通关”。要进一步改善服务环境,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完善外商投资服务体系建设。

(三)关于加快富民进程的预期目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10%以上。居民收入水平是反映人民享受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指标之一。目前我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农民人均纯收入更是实现“第一个率先”的难点。确定上述目标,既考虑到收入随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也考虑到政策已经基本到位、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对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的影响。工作中,要把农民增收作为富民的重点,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有效转移,提高农民的务工收入;积极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加快“三大合作”改革进程,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积极改善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和完善对农业的补贴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帮助经济薄弱镇村加快发展,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这个预期目标的确定,既考虑到当前就业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又考虑到政府、市场共同促进就业的机制正逐步发挥作用。实现就业的预期目标,一是要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要鼓励创业,通过改善创业环境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解决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三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开发公共事业和各类社区服务的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大政府对就业再就业的援助力度。

(四)关于资源节约的预期目标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能耗水平是综合反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键指标,也是反映经济增长质量、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这个预期目标的提出,主要考虑到资源能源对经济发展的硬约束效应日益显现,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市经济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要求。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合理控制高能耗产业发展;必须积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必须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制定差别化政策,降低资源消耗,突出抓好钢铁、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降耗。

三、2006年重大建设项目安排

2006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加快有效投入年”,项目既是有效投入的载体,也是增强发展后劲、促进结构调整的抓手。全市积极推进168个市级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实施进程,根据投资规模、投资方向和前期工作进展的情况,年内着力建设118项重点项目,其中新上项目58项。

具体把握标准:一是建设项目总投资规模。农林水利项目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项目5000万元以上、基础设施项目1亿元以上、社会事业项目3000万元以上、商贸旅游项目5000万元以上、房地产项目(政府投资项目)1亿元以上。二是突出重点领域和引导投向。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升级的骨干项目、现代服务业以及构筑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三是项目前期工作要求有一定深度。主要是新上项目建设必要外部条件需基本落实,年内必须有实质性投入。

(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立足于增强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综合交通水平,完善城市路网结构,美化城市环境,安排建设项目22项。

提升综合交通水平项目。继续推进宁常高速常州段、扬溧高速常州段等高速公路建设,建设G104S338等国省道干线公路,推进京杭运河市区段改线工程,开工建设5万吨级通用码头和石化码头。

完善城市路网项目。建成长江路北段、常焦路改造、龙江路延伸等城市交通要道,继续推进常澄路、万福路两侧综合改造。

美化城市环境项目。实施“八路八口”绿化工程,完成红梅公园敞开扩建、青枫公园二期、菱溪公园等工程,继续建设城市节点敞开绿地及街头绿地。

增强城市功能项目。推进信息基础设施、武进区域供水二期工程、垃圾焚烧发电工程、两站广场及人防综合工程等项目建设。

加快电源、电网项目建设。争取常州电厂一期工程第一台机组上半年、第二台机组年底并网发电,加快溧阳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建成一批输变电工程。

(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围绕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加快推进一批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安排建设项目69项。

现代制造业项目。继续推进中复建材、真空制盐二期、大长江摩托等基地型项目建设,实施黑牡丹(集团)股份公司、月夜灯芯绒有限公司等搬迁工程。积极推进朗生微电子的芯片晶圆、盛嘉电子的液晶显示器、伟志电子的光电子及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等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建设,建成液压控制阀、太阳能发电机组等项目。

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大现代物流、专业市场、旅游开发、软件动漫等项目的推进力度,积极实施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太湖湾金陵度假村、茅山旅游度假区、春秋淹城遗址旅游区等项目开发,加快江苏湖塘纺织城、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搬迁、塑料化工市场、东南陶瓷城扩建等专业大市场建设。

(三)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建设

体现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围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安排项目19项。

教育项目。完成大学城东区实训基地建设,新建新北职教中心,实施省常中整体改造项目。

文化项目。建成博物馆、规划展示馆及天宁宝塔,继续推进前后北岸文保区修缮,开工建设大剧院。

卫生项目。开工建设市疾控中心迁建工程,加快市一院门急诊大楼、中医院、市三院门诊病房大楼、市四院病房楼等项目建设,完成红十字中心血站迁建工程。

体育项目。开工建设市体育中心二期工程。

(四)重大农林水利项目建设

围绕增强水利保障能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安排项目8项。

水利设施项目。完成市区水环境整治、横塘河整治一期工程及肖龙港河拓浚一期工程,实施武南河拓浚工程。

农业产业化项目。完成常州八达养殖有限公司的雏鸭孵化、养殖及深加工项目,积极推进雪山草鸡产业化经营及配套项目、现代畜牧良种奶牛繁育和无公害乳制品生产项目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访问统计 | 网站纠错
主办: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常州市大数据管理局 版权所有:常州市人民政府 电子邮箱:czwgzx@changzhou.gov.cn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002 苏ICP备05003616号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