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名称9/span>常州市财政“十一五”发展规划纲?/td> |
?ensp;?ensp;号:01410963x/2006-00063 |
法定主动公开分类9/span> |
公开方式9/span>主动公开 |
|
文件编号9/span> |
发布机构9/span>财政局 |
产生日期9/span>2006-02-01 |
发布日期9/span>2006-02-15 |
废止日期9span style="color: #333;font-weight: normal;">有效 |
内容概述9/span>常州市财政“十一五”发展规划纲?/span> |
|
常州市财政“十一五”发展规划纲?/td> |
一、“十五”时期财政工作简要回顽br /> “十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级财政部门和广大财政干部坚持把服务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永恒主题,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全力推进“两个率先”的总要求,积极履行和发挥财政职能,支持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较好完成了“十五”时期财政改革和发展的各项任务,财政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9br /> (一)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财政实力上了新台阶、br /> “十五”期间,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财政收入实现了大幅增长?005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突?00亿元,达?20亿元,比上年增长25.9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5亿元,比上年增长27.43%。五年来,财政收入总量累积?10亿元,年均递增29.6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15亿元,年均递增24.31%;财政收入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10.03%提高?005年的16.9%,提高了6.87个百分点、br /> 在财政收入和地方财力逐年增加的基础上,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005年全市财政支?39亿元,比2000年增?27.42%,五年年均递增33.32%;其中市区(不含武进区)财政支出76.78亿元,增?60.04%,年均递增35.69%、br /> 五年来,各级财政在为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的同时,实现了收支平衡、br /> (二)确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意识,支持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br /> 各级财政部门牢固树立服务发展大局意识,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财政政策,从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服务帮助等方面采取措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营造加快外资、民资投入的政策和社会环境,支持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协调同级税务机构认真落实减、免、退税、财政贴息、财政补助等财税优惠政策。五年来,全市办理落实对生产型出口企业增值税“免、抵、退”税政策和其他专项财税优惠政策超?50亿元,拨付外贸出口贴?7095万元。二是积极支持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市级财政制订了鼓励外商增资扩股的奖励政策,累计安排发展外向型专项资金5958万元,支持外向开拓,加快利用外资步伐。三是加大了财政资金直接扶持的力度,?004年起市级财政实施科技三项费用倍增计划,五年来,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技改贴息、科技三项费用等专项支?2.82亿元,支持各种所有制的企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培育和扶持成长型企业。四是全力配合相关部门从政策上鼓励、引导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实行改革、转制。五年中,完成市属企事业单位改革、转?52户,其中,国有企业160户、集体企?1户,事业单位31户,共享受政策性剥离资?0亿元,土地使用权抵补负资?.1亿元,激活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五是设立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制订了鼓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做强做大奖励办法和年度考核办法,积极扶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六是加强各项财政扶持资金管理。规范科技三项费用、财政贴息等资金使用程序,公开信息,加强监管,确保发挥最大效益、br /> 各辖市、区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在培植财源,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br /> (三)大力优化支出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br /> 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各级财政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保障政权机构正常运转的同时,集中财力解决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首先,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市级财政共安排3.07亿元资金缓解市区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矛盾,保证了市区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五年中,我市财政预算内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平均递增34.67%,是财政支出中增长最快的项目之一。其次,认真落实教育投入“三增长”的法定要求,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五年中,教育支出达?0.64亿元,平均递增17.26%。第三,加大了对基本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支持。市级财政五年来安排基本医疗保障经费5.01亿元;安排医疗机构门(急)诊病房大楼补?.52亿元;安排公共卫生专项支?.63亿元。第四,支持农村改水、农村草危房改造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实事。各级财政累计投入农村改水资?.2亿元,实际新增农村受益人?0.12万人;筹集安排草危房改造资?411万元,支持改造草危房3535户,全面完成草危房改造任务;各级财政共安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15亿元,农民参与率?3.41%。第五,各级财政支持、推进以城市交通、城市环境和市政公用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城市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改善和提高、br /> (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财政支农工作进入新阶段、br /> 各级财政始终关注农村、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让公共财政惠及农民。一是连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五年用于“三农”的支出?7.68亿元。支持水利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支持修建农桥310座,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建设;支持农业科技,重点扶持具有聚集新技术、新品种、规模大、起点高、效益好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带动农户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二是全面落实惠农政策。从2004年开始全面免征农业税,全市农民人均减?5元;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仅2005年全市面向农民的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涉农直接补贴近4000万元。同时,支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增加农民务工收入。三是加大对困难乡镇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安排扶持资金,专项用于较困难乡镇财源建设、br /> (五)开拓创新,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br /> 五年来,紧密结合我市财政工作实际,市级财政推进了财政预算支出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各项财政改革,构建了公共财政体制的框架、br /> 健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实施了市区企业税收属地征管制度改革。将部分非税收入纳入了预算管理、br /> 实行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按照零基预算、综合预算的要求,将预算内、外资金统一编入部门年度预算。初步建立了部门预算制度体系和编审办法、br /> 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按照统一规划、稳步推进的原则,在率先实行行政事业单位工资统发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br /> 实行政府采购制度。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推行以公开招标采购为主、其他采购方式为辅的采购方式、br /> 深化非税收入收支管理。以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为核心,深化从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过渡的改革、br /> 各辖市、区也都根据各地的情况,围绕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积极推进具有地方特色的各项财政管理制度的改革并取得了明显成效、br /> (六)推进依法理财,财政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br /> 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各级财政增强了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意识,积极推进和完善财政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规范有序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br /> 会计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会计人员的日常管理和后续教育工作经常化,推进了会计人员的诚信建设,加强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br /> 财政监督管理取得新进展。委派财务总监,加强对融资建设主体、资金运行及财务核算的监督。贯彻《财政违法行为处分处罚条例》,加强对预算内外收入增收堵漏、预算内外资金使用源头的综合管理。突出社会关注的重点资金监督,加强财政资金分配的规范性、管理的安全性监督、br /> (七)全面推进思想作风建设,财政干部队伍呈现新面貌、br /> 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全面推进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有力促进了财政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br /> 一是坚持组织全体财政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五、十六大文件精神,提高财政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自觉服从服务于发展要务、br /> 二是全面贯彻落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建立健全党风廉政责任制,立足教育,着眼防范,注重标本兼治,增强了广大财政干部勤政廉政,依法理财的自觉性、br />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推行政务公开,不断增强财政干部的服务意识、br /> 四是积极推进以竞争上岗为主要内容的财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了财政干部的教育、培训,履行职责的能力普遍提高、br /> 五年来,我市财政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加以研究解决。主要有:一是财政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财政工作怎样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履行好职能仍需不断探索。二是财政在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作用发挥还不够,支撑财政收入的主体税源增长的后劲不足,稳定增长的财源基础还比较脆弱。三是财政各项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虽然在财政支出管理改革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建立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如何构建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收入增长机制,财力的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和监督机制等方面还有待积极探索。四是财政风险和支付压力加大。经济发展过程中,多方面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向财政集聚,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五是财政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br /> 这些问题和矛盾需要在“十一五”期间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br /> 二、“十一五”时期财政改革和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财政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发展稳定的物质基础、政策手段和体制保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一五”战略目标,财政责无旁贷。从经济发展全局和财政自身建设来看,当前和“十一五”时期的财政工作既有不少有利条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压力、br /> 就有利条件而言。一是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市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开放型经济、民营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加速,经济自主增长的活力增强,常州将进入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国际化水平提升的发展新阶段。财政改革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二是“十五”时期,我们积极推进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等一系列财政制度的改革,财政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财政收入大幅增加,财政实力得到增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体系,如完善增值税制度,实行统一企业税收制度和政策,出台燃油税,建立统一的物业税,将促进财政收入制度基础的稳固、br /> 就困难和压力而言。一是财政收入持续大幅增长的难度加大,我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深层次、根本性的矛盾,如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很强,资源承载能力相对有限。开放型经济面临世界经济发展中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这些对全市经济发展形成一定制约。在政策上,国家已经出台和将要出台一些调整利益分配的财税政策也会影响当期财政收入的增长。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错位竞争,缩小与周边地区的发展差距;推动改革攻坚和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等,需要财政加强政策支持、加大激励力度、增加资金投入,财政的支出压力不断增大,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三是社会各方面的风险有向财政集聚的趋势,防范财政风险的压力很大、br />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审时度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奋力开拓,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更好服务于全市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br /> 三、“十一五”财政改革与发展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任务 未来五年是常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重要的机遇期。经济将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态势,富民优先、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根据《中共常州市委关于制定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订“十一五”时期我市财政改革和发展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任务、br /> “十一五”时期财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坚持以实现我市率先基本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大力推进财政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积极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加强改进财政监督管理,防范财政风险,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财政运营机制、br /> “十一五”时期实现的“四个目标”: ——保障能力增强。正常运转经费保障有力;农业、科技、教育、公共卫生等社会公共需要稳步增长;社会保障财政负担机制完善,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进一步提高;建立和完善应对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的财政机制、br /> ——财政运行稳健。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到2010年超?00亿元,年均增?5%以上;财政支出保必需、保重点规模不断扩大,到2010年达?20亿元,年均增?0%以上;财政收支平衡,财政风险得到有效防范、br /> ——理财行为规范。财政收入依法征管,应收尽收;财政支出结构优化,重点突出。预算编制科学、合理,财政收支透明、完整、br /> ——财政体制完善。财权事权明确,分配关系规范;预算体系统一、完整;收支管理机制健全、br /> “十一五”时期我市财政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是: (一)以涵养财源为本,积极履行财政职能,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br /> 积极拓宽财政参与、支持服务经济的领域,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用足用好国家和省的各项政策,完善并落实财税扶持措施,积极支持开发园区建设,支持建立企业自主创新投入机制,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输变电设施等产业集群,尽快形成以现代高效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促进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为主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由投资拉动为主向消费拉动为主,由依靠外资带动为主向内资外资“双轮驱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br /> (二)加强收入征管,进一步完善收入管理机制,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br /> 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做好收入预测及分析工作,建立和完善税源调查制度,有组织、有计划地搞好重点行业税源普查,及时把握税源状况,掌握税源结构第一手资料,增强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性。加强和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完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办法。加强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管理,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收益征收管理办法和分配机制、br /> (三)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完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财政运行机制、br /> 建立与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相适应的财政管理模式,提高理财水平。财政决策和资金分配机制更加科学、规范、透明;预算编制细化、程序合理、方法有效;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动态监控功能加强,资金使用效率和安全性明显提高,税收和非税收入管理更加规范,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财政会计监督进一步强化、br /> (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保障重点支出,促进构建和谐社会、br /> 强化公共财政是百姓财政的理念,努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加快建立统筹城乡、覆盖各类保障对象的社会保障体系。突出多予放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稳定的支农投入政策,让公共财政更多更好地覆盖到“三农”。继续加大投入,推进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br /> 着力推进教育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支持教育结构优化,教育内涵强化及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重点突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完善扶困助学机制,加大医疗卫生产业发展,重点支持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财政对文化、体育事业的投入,加快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与文化、体育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增强文化、体育事业和产业的活力、实力和竞争力、br /> (五)加强财政法制建设,依法强化财政监督,确保财政收支行为规范有序、安全有效、br /> 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建立健全财政执法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大力宣传财政政策法规,探索财政法制宣传有效途径和方式,提高宣传效果,营造依法理财的良好环境、br /> 依法加强财政监督,扩大财政监督范围,建立覆盖财政收入、支出、管理、改革等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体系、br /> 加强会计管理工作,抓好会计标准体系宣传教育,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促进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贯彻执行。强化会计人员管理,推进诚信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行业的监管,优化执业环境、br /> 加强对政府债务的监控,规范政府举债行为,控制政府性债务总量,建立预警机制和债务偿还机制,防范债务风险,提高财政运行的安全性,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br /> (六)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财政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全面提高理财能力、br /> 以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构建财政部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强化制度管理,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的财政干部队伍,为财政改革和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外树服务型机关形象、内兴学习型机关新风,构建以“廉政、高效、规范、务实、创新”为核心的财政文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顴/p>
|
|